簡介
清級潛艇是中國開發的一種具備彈道飛彈發射能力的常規動力潛艇,2010年9月8日於武漢造船廠下水,之後一年照片才為外界所知。迄今並無詳細官方資料,除了“清”級的名稱之外,還有被稱為043型潛艇、“新元”等說法。有推測認為中國建造清級潛艇的意義在於,在下一代核潛艇成型前,擁有一種兼具“大洋黑洞”般新型常規潛艇靜音能力和戰略核潛艇的彈道飛彈打擊能力的潛艇。
性能參數
(註:清級潛艇並無官方公開數據,以下內容均來自2010年後該型潛艇照片首次亮相後的各方推測)水上排水量:約2800噸潛航排水量:約3000噸~4000噸(水下)
主體尺寸:全長約80米以上,全寬不明,水上吃水5.3米
潛航深度:300m
噪音量級:不明
自持力:不明
艇體結構:不明
動力設備:柴電機 ,AIP(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
武器系統:彈道飛彈
技術特色
巨大的圍殼
在元級潛艇出現僅隔6年之後,中國海軍又推出了一款被稱之為“清”級的常規潛艇。從拍攝的衛星圖片分析,“清”級彈道飛彈柴電潛艇的尺寸確實大得異常。與元級潛艇相比,二者的長度分別是87.27米,66.33米;圍殼的長度分別為26.47米、11.70米;船體寬度分別為7.78米、6.32米。而俄羅斯基洛636柴電潛水艇的長度,在衛星圖片上顯示為62.32米。由此可見“元”與“清”級的尺寸都比基洛級潛艇要大,而清級又大於元級。“清”級潛艇採用柴電動力系統,且加裝了明顯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這表明“清”級潛艇能夠靠近美國西海岸,潛入夏威夷西部海域之下,發射2到3枚“巨浪-1”或“巨浪-2”。它們也可能會攜帶射程更遠的新型巡航飛彈。代替高爾夫級
1959年,中國仿製了前蘇聯的“高爾夫”級彈道飛彈潛艇(G級常規動力彈道飛彈潛艇)。但此後世界主要潛艇大國尤其是蘇聯和美國都追求遠洋活動等需要,都專注於核動力潛艇而沒有再研製專門的常規動力彈道飛彈艇。如今國外同級艇已全部退役,但中國當年仿製的G級潛艇卻在退役後一度恢復服役,正因為中國仍有此需要,因此現在重新研製一種新的彈道飛彈潛艇——清級潛艇,或許正因於此。相反觀點
平可夫在《漢和防務評論》9月刊認為,清級潛艇可能只是用於試射潛射飛彈的試驗艇。4000噸的排水量已經是現代常規潛艇的上限,由於內部空間所至,只能依靠圍殼的高度來裝載體積龐大的彈道飛彈。利用圍殼裝載彈道飛彈,也必然會影響到潛艇的穩性,從而影響到潛艇的操作性,機動性。以清級潛艇的圍殼來看,雖然較G級有所增大,但是也僅能縱向布置幾枚彈道飛彈,打擊力和威懾力都無法和核動力彈道飛彈相比擬。因此更有可能只是用於試射潛射飛彈的試驗艇。研發背景
中國的常規試驗潛艇是世界上少有的彈道飛彈試驗潛艇,通常來說,美俄等國的潛射洲際飛彈都是用現役核潛艇進行發射和實驗任務,只有中國使用經過特別設計的常規潛艇從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測試和試驗工作,這是很有趣的中國特色,也是管窺中國發展飛彈核潛艇戰略的一個新視角。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動力試驗潛艇,具備世界第一流水平,對中國海軍潛艇裝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加速中國新型武器試驗和設計定型,加速中國海軍戰鬥力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常規潛艇的世界紀錄一直被日本人占據,二戰時期,日本海軍建造的“伊-400”水上飛機特種潛艇,其水上排水量為3550噸,水下排水量6560噸,該潛艇裝備有水上飛機,必要時可浮出水面放出水上飛機對敵方陸地目標實施打擊。而目前,世界上現役最大的常規作戰潛艇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研製的“蒼龍”級潛艇,其水下最大排水量為4200噸。
由於潛艇上的設備使用環境特殊,新設備測試就成了難題,所以為了測試潛艇某些重要設備,比如潛射飛彈、新型魚雷、定位系統、通訊系統、導航系統等等,需要專門製造了一艘方便改裝和測試的專用試驗潛艇,而試驗潛艇則是名副其實的“水下科學城”。據美國軍事網站稱,該潛艇可在不補充的情況下,攜帶85人標準編制,在水下航行30晝夜。據稱,新型試驗潛艇主要用於巨浪-2和巨浪-2A潛射核飛彈的試驗工作。巨浪-2是中國海軍配套09-IV型飛彈核潛艇的戰略武器,是中國二次核反擊的重要武器平台,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