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湯姆·瓊斯是一個私生子,後被當地的一個紳士收為養子。他長大後才貌出眾,頗得紳士歡喜。湯姆·瓊斯性情豪放,嚮往浪漫、冒險的生活。他跟鄰近一個莊園主的女兒索菲婭相好。然而,湯姆·瓊斯的表弟比菲爾卻以第三者的身份介入。於是,湯姆·瓊斯又跟牧羊女調情說愛了。無聊的生活、嚴厲的家規加上流言蜚語,這一切都使得湯姆再也不能呆在鄉下了。於是,他野心勃勃地決定要到倫敦去大幹一番事業。在下塌的旅館裡,他看見一個中年女子遭到下流軍官的侮辱,便拔劍奮勇相救。自從湯姆走後,不甘寂寞的索菲婭也私自離家。她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只好暫時住在一個女商販家裡。不料某日,湯姆也來到那個女商販家,兩人久別重逢後都格外高興。
由於一場誤會,兩人分頭來到了倫敦。比菲爾為了陷害湯姆,於是就買通幾名歹徒誣告湯姆行兇搶劫。得知湯姆要被處以極刑以後,他的一些好友設法營救他。正當湯姆上絞架時,索菲婭的父親策馬趕至,並一刀砍斷繩索,然後示出敕免令。最後,湯姆與索菲婭終於可以幸福地在一起生活了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阿爾伯特·芬尼 | 湯姆·瓊斯 | |
蘇珊娜·約克 | 索菲婭 | |
休·格里夫斯 | 歐渥爾 | |
伊迪斯·伊萬斯 | Miss Western | |
瓊·格林伍德 | Lady Bellaston | |
黛安妮·賽琳托 | Molly Seagrim | |
大衛·沃納 | 比菲爾 | |
George Devine | Squire Allworthy | |
David Tomlinson | Lord Fellamar | |
Rosalind Atkinson | Mrs. Miller | |
Angela Baddeley | Mrs. Wilkins | |
Avis Bunnage | Inn Keeper | |
Peter Bull | Mr. Thwackum | |
James Cairncross | Parson Supple | |
George A. Cooper | Mr. Fitzpatrick | |
Mark Dignam | Lieutenant | |
朱利安·格洛弗 | Lt. Northerton | |
Freda Jackson | Mrs. Seagrim | |
瑞切爾·凱姆普森 | Bridget Allworthy | |
Rosalind Knight | Mrs. Fitzpatrick | |
Wilfrid Lawson | Black George | |
Jack MacGowran | Partridge | |
John Moffatt | Mr. Square | |
Redmond Phillips | Lawyer Dowling | |
琳恩·雷德格瑞夫 | Susan,Upton Inn | |
喬伊絲·萊德曼 | Mrs. Waters | |
Jack Stewart | MacLachlan | |
Patsy Rowlands | Honor | |
Michael Brennan | Newgate Jailer |
職員表
製作人 | Michael Holden、Oscar Lewenstein、托尼·理察森、麥可·鮑肯 |
導演 | 托尼·理察森 |
副導演(助理) | Gerry O'Hara |
編劇 | 亨利·菲爾丁、約翰·奧斯本 |
攝影 | Walter Lassally |
剪輯 | Antony Gibbs |
藝術指導 | Ted Marshall |
造型設計 | Ralph W. Brinton |
服裝設計 | John McCorry |
布景師 | Josie MacAvin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1963年 | 第28屆威尼斯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 | 阿爾伯特·芬尼 | 獲獎 |
第2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 《湯姆·瓊斯》 | 提名 | |
1964年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湯姆·瓊斯》 | 獲獎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托尼·理察森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 | 約翰·奧斯本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 John Addison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 阿爾伯特·芬尼 | 提名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休·格里夫斯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黛安妮·賽琳托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伊迪斯·伊萬斯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 喬伊絲·萊德曼 | ||
第3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 Ralph W. Brinton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塞繆爾·高德溫獎 | 《湯姆·瓊斯》 | 獲獎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湯姆·瓊斯》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新人 | 阿爾伯特·芬尼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 托尼·理察森 | 提名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阿爾伯特·芬尼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 | 休·格里夫斯 | ||
第2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 | 瓊·格林伍德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 | 《湯姆·瓊斯》 | 獲獎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本土劇本 | 約翰·奧斯本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 | 《湯姆·瓊斯》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男演員 | 阿爾伯特·芬尼 | 提名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男演員 | 休·格里夫斯 | ||
第17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英國女演員 | 伊迪斯·伊萬斯 |
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名稱 | 發行國家 |
聯美電影公司 | 美國 |
Lopert Pictures Corporation | 美國 |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Ltd. | 英國 |
MGM Home Entertainment (Europe) Ltd. | 英國 |
Samuel Goldwyn Company | 美國 |
Castle Pictures Ltd. | 英國 |
Look Vídeo | 巴西 |
上映日期
時間 | 國家 |
1963年10月6日 | 英國 |
1963年10月6日 | 美國紐約 |
1964年2月7日 | 丹麥 |
1963年10月24日 | 美國洛杉磯 |
1963年10月24日 | 美國加州 |
1964年2月7日 | 芬蘭 |
1967年7月17日 | 丹麥 |
1990年10月 | 巴西 |
影片評價

《湯姆·瓊斯》是一部電影傑作。該片的故事是典型 的通俗劇模式,劇情發展不乏因緣巧合的轉折,人物個性也相當類型化,但編導採用了風俗喜劇的風格作為敘事基調,因而整部影片給觀眾的感覺便完全改觀。除了故事敘述者的旁白尖酸諷世之外,導演多次讓片中人物突然面對觀眾說對白,或者採用衣服遮蓋鏡頭等疏離性手法,這顯然是不想讓觀賞者完全沉醉在影片曲折奇情的故事中,而是讓觀眾保持旁觀者清的觀賞態度。影片藉湯姆·瓊斯在18世紀的保守社會中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行為,隱喻了20世紀青年對虛偽道德觀和制度性壓抑的不滿 。
在《湯姆·瓊斯》中,編導並不沒有進行徹底的社會性批判,而僅僅是正面頌揚了追求自由的人生態度。導演托尼·理察森在片中的表現也猶如男主角湯姆·瓊斯一樣前衛而個人化。該片通過手提攝影鏡頭的大量運用,打破了傳統黃金律的不平衡構圖。片中類似“真實電影”的隨意剪接方式以及速度感十足的空中攝影跟拍技巧,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將技巧結合得合時宜外,導演還在片中表現出他處理動作和抒情場面的專業化功力。例如片中那段氣氛緊湊、一氣呵成的獵鹿場面,絲毫不比20世紀90年代的動作片遜色;而湯姆·瓊斯與索菲婭談情的蒙太奇片段,以及湯姆被逐出歐宅的感傷場景,也都充分發揮了攝影和配樂的襯托之功,從而營造出了動人心弦的文藝片效果 。 (《大眾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