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童年時代
朝鮮半島的民族英雄——安重根(“重”字讀作zhòng )於1879年9月2日(舊曆光緒五年己卯七月十六日)在朝鮮黃海道海州誕生。安重根出身名門順興安氏,他的26世祖就是高麗後期的大儒安珦。安重根的祖父安仁壽是朝鮮王朝鎮海縣監,父親安泰勛是一名進士,這是一個典型的兩班家庭。安重根的母親趙氏生育了3個兒子、1個女兒,安重根是家中的長子,他還有兩個弟弟——安定根和安恭根。安重根的字——應七,得名於他胸腹上有7顆痣。
安重根的父親安泰勛早年旅居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與開化黨人士朴泳孝等交遊,支持開化思想及國政改革,安泰勛還被開化黨選為70名留學生,準備前赴日本留學。1884年12月4日,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企圖藉此機會改革朝鮮國政,促使其繁榮富強,但到12月6日就被朝鮮守舊派勾結袁世凱率領的清朝駐軍鎮壓了。金玉均、朴泳孝等開化黨人士亡命日本,朝鮮政府也展開了對開化黨人的全面迫害和清洗。還沒有啟程留學的安泰勛為避免政府的迫害,不得不回到老家海州,並率全族78人從海州遷到信川郡,隱居起來。
遷居信川時,安重根已經6歲了,從那時起,安重根就像其他兩班子弟一樣進入私塾,接受漢學教育。安重根在私塾先後學習了《千字文》、《童蒙先習》及四書五經、史記和資治通鑑等中國儒家經典和史學著作,這為他打下了紮實的漢學功底。以後安重根的著作、詩歌和書法,如《安應七歷史》、《東洋和平論》等,都是用漢文寫就的。
然而,少年安重根並不喜歡讀書,他從小就愛弄槍舞刀、騎馬射箭,或隨獵人入深山老林狩獵,或偕夥伴跋山涉水,飽嘗自然山野之樂趣。但是希望安重根金榜題名、光耀門楣的父母師長卻不以為然。有人勸安重根:“汝之父以文章著名於現世,汝何故將無識下等之人自處乎?”安重根回答說:“汝之言是也,然試聽我言:昔楚霸王項羽曰:‘書足以記姓名’雲,而萬古英雄楚霸王之名譽,尚遺傳於千秋也。我不願以學文著世,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汝等更勿勸我!” 一年春天,安重根在與小夥伴玩耍踏青時,看見懸崖絕壁上一株花,想去折,不料跌落山崖,安重根死死抓住懸崖上的一株大樹,奮力向上爬,終於脫離險境。安重根童年的經歷使他養成了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性格,並使他立下了“以尚武主義,挽回民弱,以扶國危” 的志向,對他後來的反日思想和行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少年時代
1894年,安重根迎娶金氏,後來他們生了2子1女。這一年,朝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東學黨起義(甲午農民戰爭),波及到安重根的家鄉——黃海道。儘管東學軍提出了“逐滅倭夷”的愛國口號,但是安氏家族作為兩班地主階級,自然將農民起義視為洪水猛獸,因此安重根的父親安泰勛回響朝廷的號召,組織鄉勇團練圍剿黃海道中由元容日、任宗鉉領導的2萬多名農民軍。當時,安泰勛招募附近獵戶70多人,組成“山炮軍”,陳兵清溪山中嚴陣以待。時年15歲的少年安重根也隨父親參與了鎮壓東學農民軍的作戰中。這年冬天,安重根率六七人夜襲東學軍,天將破曉時,安泰勛又率眾助攻。東學軍腹背受敵,大敗而歸。安泰勛部隊奪取了東學軍的大量武器、錢財和千餘包糧谷。安泰勛父子向道府報捷,朝廷嘉獎了他們,在黃海道鎮壓東學軍的日本陸軍少尉鈴木彰也致函祝賀。
然而,狡兔死,走狗烹,各地東學黨相繼被平定以後,朝廷接下來的舉動讓安泰勛父子寒心,而這次風波也成為安重根信仰天主教的契機。據安重根記載,在1895年秋天,朝廷大臣魚允中和閔泳駿派人向安家勒索在鎮壓農民軍過程中繳獲的錢糧,他們的無理要求自然遭到安泰勛的拒絕,於是魚允中就在當時的國王高宗李熙面前密參了安泰勛一本,稱他暗中存儲錢糧,蓄養兵馬,圖謀不軌,朝廷便決定緝捕安泰勛。此事幸為安泰勛的摯友、開化派官員金宗漢偵知,急忙派人送信告訴安泰勛。安泰勛得此凶信,火速奔赴漢城,去法院據理力爭,揭露魚允中、閔泳駿的陰謀。同時,金宗漢也為之力辯,甚至向魚、閔兩人進行疏通,但無效果。魚允中是朝廷大員,閔泳駿又是外戚貴族,勢力龐大,安泰勛自知將要敗訴,為避免遭迫害,想出一條計策,即躲進法國天主教堂內。他在法國人的庇護下度過數月,此事終於不了了之。 而安泰勛在教堂中耳濡目染天主教義,陰差陽錯地成為一名天主教徒。安泰勛返回故鄉後,安重根受其影響,也成為一名天主教徒。1897年1月,安重根在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法國傳教士洪錫九神父(Nicolas Joseph Marie Wilhelm)那裡受洗入教,教名多默(Thomas),此後安泰勛、安重根父子和法國神父一起在家鄉傳教。安重根透過天主教的信仰及與法國神父的交流,首次直接接觸西方文明,開闊了視野,並對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對他的人生觀、世界觀乃至東洋和平的思想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當時,十八九歲的安重根是一個血氣方剛、豪爽俠義的人,他回憶說當時的他有四大愛好,分別是“結親友”、“飲酒歌舞”、“銃炮狩獵”、“騎馳駿馬” ,因此他在這段時間結交了大量朋友,其中包括曾在他家避難、後來成為獨立運動家的金九。金九在《白凡逸志》中如是記錄少年安重根:“那時候安進士(安泰勛)的長子重根十七歲,頭髮盤在頭頂,綰成髮髻,用紅布紮緊,攜帶短槍,每天出去打獵,看上去很是英姿勃勃。他的射擊出類拔萃,不管是飛禽還是走獸,只要被他瞄準,就很難逃脫。他總是和麼叔泰健一起出去打獵。進士的次子定根和三子恭根,是兩個穿著紅色周衣、腦後垂著辮子的小孩,他們正在讀著書。進士有時斥責他倆‘文章讀得不清楚’,但對於長子重根,不管他做什麼事,進士都不怎么干涉。”
救國運動
安重根成長的年代,正是朝鮮的危急存亡之秋。在安重根出生前3年,日本就已經透過《江華條約》打開了朝鮮的國門;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打敗朝鮮的原宗主國——清朝,將中國勢力趕出朝鮮半島;隨後日本與俄國開始在朝鮮半島展開競爭,並於1904年爆發了以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為目的的日俄戰爭。朝鮮(1897年後改國號為“大韓帝國”,簡稱“韓國”)在兩次戰爭中成為外國的戰場,一步步淪入亡國的深淵。青年安重根目睹了祖國的危難,決心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他投身救國運動,正是從日俄戰爭開始的。
事實上,在日俄戰爭爆發前後,安重根的反俄情緒甚於反日,在他未完成的遺著《東洋和平論》中寫道:“快哉!壯哉!數百年來行惡白人種之先鋒,一鼓大破,可謂千古稀罕事業,萬邦紀念表績也。” 可見安重根起初是歡迎日軍的。但日本卻趁著戰爭優勢加緊侵略和控制韓國,將《日韓議定書》、《日韓協約》等不平等條約強加於韓國,特別是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強迫大韓帝國簽訂《乙巳條約》,將韓國變為其保護國,至此韓國名存實亡,淪為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而強迫韓國簽訂條約的元兇,正是前日本首相、現任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安重根逐漸對日本感到失望,他筆鋒一轉,譴責日本道:“噫!千千萬萬料外勝捷凱旋之後,勒壓定約於最親最近、仁弱同種之韓國……世界一般人腦疑雲忽起,日本之偉大聲名、正大功勳一朝變遷,尤甚於蠻行之俄國也。”
《乙巳條約》簽訂後,安重根深感國勢危急,便與重病在床的老父商議救國之策,安重根表示日本在對俄國的宣戰書中聲稱要維護東洋的和平和韓國的獨立,但事實卻是在吞併韓國。他想舉義抗爭但孤掌難鳴,於是想到中國山東和上海,那裡居住著很多韓國人,他主張將安家遷到中國,“然後以圖先後方策”。 安泰勛同意了安重根的主張,並讓他去中國打聽情況。於是,安重根於1905年11月動身前往中國,先到山東,然後前往上海。安重根滿懷希望地拜訪了寓居上海的韓國貴族閔泳翊和富商徐相根,然而前者拒絕接待,後者麻木不仁,安重根碰了兩個大釘子,無功而返。
這時,失望的安重根在上海遇見了曾經在黃海道傳過教的法國傳教士郭元良(Carolus Le Gac)神父,兩人相見後班荊道故,傾心交談。安重根將心中的苦悶告訴郭元良,郭元良勸告他搬家不是上策,應該回國發展教育,搞國民啟矇事業,以促使實力養成。如果辦成的話,則二千萬人民的決心將堅如磐石,雖千萬門大炮亦不能攻克,國家也不會危亡。安重根聽後大受啟發,重燃救國信心,準備返回韓國。於是在12月自上海乘船回國。等到他歸國的時候,安泰勛已經病逝了。1906年3月2日,伊藤博文就任韓國統監,著手實施保護國化的政策,韓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
就在伊藤博文就任韓國統監的這個月,安重根家從黃海道信川郡搬到了平安南道鎮南浦(今朝鮮南浦)。此時愛國啟蒙運動方興未艾,各地興起辦教育的熱潮,安重根在上海已經接受了郭神父的教誨,於是搬到鎮南浦後,就變賣家產,興辦了“三興學校”。其後又從法國傳教士方神父那裡接管了經營不善的敦義學校,就任兩校校長,專心開展教育事業。事實上,安重根早就主張興辦學校、開啟民智了,他在1899年曾向巴黎外方傳教會韓國教區主教閔德孝(Gustave-Charles-Marie Mutel)提出了在韓國創辦大學的構想,但閔德孝認為如果韓國人學習了文化知識,反而不利於傳教,於是拒絕了安重根的建議。到了愛國啟蒙運動時期,安重根正式將他的教育救國思想付諸實踐,他還是愛國啟蒙運動時期的著名社會團體——西友學會的一員。安重根將自己的兩個弟弟——定根和恭根送往漢城讀書,期待他們學成報國。
伊藤博文就任韓國統監以後,強迫大韓帝國向日本借款1000萬元(加上利息為1300萬元)。為了償還這筆巨額借款,避免做日本經濟上的奴隸,韓國民間掀起了“國債報償運動”。安重根積極投身這個運動,並成為國債報償期成會關西支部長。他日夜奔走,發表演說,號召民眾募金捐款,更勸說家人為國獻金。他的妻子將金指銀環、簪子等首飾全部獻出,母親和弟媳也捐了她們的首飾。此時的安重根還沒有將反日救國訴諸武力,而是期望透過興辦教育、啟迪民智的方法來凝聚人心,養成實力,走上恢復國家主權之路。
投身義兵
日本對於韓國人民的啟蒙與覺醒十分恐慌,千方百計破壞韓國人的救國運動,國債報償運動便在日本人的鎮壓下失敗。1907年7月,“海牙密使事件”東窗事發,伊藤博文以此為藉口,向大韓帝國高宗皇帝李熙逼宮,強迫他退位。在日軍的武力干涉下,高宗被迫於7月19日退位,皇太子李坧即位,是為朝鮮王朝的亡國之君——純宗。高宗退位後5日,伊藤博文與大韓帝國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簽訂了《第三次日韓協約》(丁未七款條約),規定韓國官吏任免須經日本同意,由日本人出任韓國官吏,並解散大韓帝國軍。1907年8月1日,伊藤博文強制解散韓國軍隊,因而在漢城引發了韓軍與日軍的激烈戰鬥,韓軍寡不敵眾,遭到失敗並被解散。安重根當時在漢城,親眼目擊了韓軍抗爭這一悲壯場面,他還把在巷戰中受傷的韓軍送到醫院治療。隨後,伊藤博文又頒布《新聞法》、《保全法》,剝奪了韓國人民的言論自由、集會自由、新聞自由、結社自由,加大鎮壓韓國人民反抗的力量,從而使愛國啟蒙運動受到重大挫折。於是,安重根認識到光靠國民啟蒙是無法救國的,遂決定投筆從戎,參加轟轟烈烈的反日義兵運動。
安重根雖然想起義,但是被日本控制的韓國“網羅彌天,揮腕無地,民間武器,盡被搜刮,寸鐵無存,徒手縛虎,無濟於事”,因而感到無所適從。恰在此時,他父親生前的好友金進士來訪,使他堅定了起義的決心。這位金進士說:“以君之氣概,當此國勢危亂之時,何其坐以待死乎?”接著指出:“現今白頭山後西北間島(即中國延邊)與俄領海參崴等地,韓人百餘萬人口居留而物產豐富,可謂用武之地,以君之才往於該處,則日後必成大事業。” 安重根深受啟發,下定決心到邊境參加義兵運動。於是,他在1907年9月告別他的家人和自己經營的學校,流亡間島。他改編了日本維新志士西鄉隆盛的一首詩,以作為對家人訣別的留言:“男兒有志出陽關,生不成功死不還。埋骨豈肯先墓下,人間到處盡青山。”
安重根離家出走以後,先到漢城乘坐火車到達釜山港,然後經海路到元山、清津,下陸抵達會寧,跨過圖們江輾轉到中國間島。然而間島地區雖然韓僑眾多,卻已被統監府控制,設立了14個憲兵派出所,安重根在間島活動了3個月,收效甚微,遂改去俄國遠東地區活動。
安重根來到俄國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新韓村,參加了“大韓青年教育聯合會”的活動,並任該會的臨時司察。安重根還聯絡同志,籌建義兵隊伍,他準備勸說前政府高官李范允組建義兵隊伍,但李范允猶疑不決。隨後安重根找到了嚴仁燮、金起龍等同志,在韓僑中鼓吹獨立精神,呼籲韓僑參加義兵運動。安重根的努力獲得了成果,有300多人參加了義兵,還有許多人捐款援助。此外,安重根還發表了《人心結合論》等文章,號召韓國人民團結一致恢復國權。此時,李范允決定組織義兵,安重根等人遂與之合作。不久,李范允、安重根就募集了資金30萬元,組織義兵三四千人,李范允任總督,安重根為大韓義軍參謀中將。義兵以俄國遠東小城克拉斯基諾(韓僑稱“煙秋”)為根據地,進行軍事訓練,並設法購得許多武器。
1908年7月,義兵決定反攻韓國,安重根任右軍將領,親率50名義兵戰士跨過圖們江,重新踏上祖國的土地。他們抱著“國恥不報,墮江而死”的決心,與日軍作戰。安重根部隊渡江不久,就遇到4名日本偵察兵,安重根將他們全部殺死,很快達到鹹鏡北道慶興地區。安重根與其他部隊的義兵200多人在慶興地區與日本軍警交戰3次,打死50多名日本軍警,進擊邊防要塞——會寧。安重根的部隊還抓住了幾個俘虜。安重根問他們為什麼侵略韓國,日本俘虜流著淚說,他們本不願打仗,是伊藤博文發動的戰爭。安重根把武器還給他們,叮囑他們回去後要藉機剷除伊藤。義兵中不少人不贊同安重根的做法。安重根解釋說:當今的國際法是囚禁俘虜而不是殺掉,把4000萬日本人殺絕是做不到的,應採取以仁敵惡的手段。
日本則調來大批正規軍討伐義兵部隊,由於義兵寡不敵眾,加上內部不團結,所以遭到日軍奇襲而大敗,安重根戰敗後,身邊只剩下10多名戰士了。隨後,安重根收攏了失散的義兵60多人,誰知剛集合就遭日軍襲擊,安重根組織隊伍拚死殺出一條血路,終於突圍,此時他身邊又只剩10多人了。安重根看著這些被疲憊、飢餓、傷痛折磨得狼狽不堪的義兵,內心十分悲痛難過,但他轉念一想祖國的遭遇,又重燃鬥志,號召這些義兵尋找大部隊,與日軍血戰到底。然而,禍不單行,這支10多人的小部隊第二天又遭到日軍的攻擊,最後只剩下安重根等4人逃脫。大家都很氣餒,但安重根賦詩一首,鼓勵大家不要放棄:“ 男兒有志出洋外, 事不入謀難處身。 望須同志誓流血, 莫作人間無義神。”誦畢朝日本兵營走去。這時三人攔住他,哭勸他返回俄國,等待良機,重新圖謀大事。安重根終於回心轉意,認識到即便他們四人全部戰死也無濟於事,應該能屈能伸,活下去繼續鬥爭。於是安重根決定撤回境外。
安重根一行在撤退途中,又遇到四個義兵,他們八人一同夜行。當夜暴雨狂瀉,八人離散,與安重根在一起的只剩二人。安重根與二人在山中迷了路,好幾天只吃了些草根樹皮,所幸在深山老林中發現一所茅草屋,屋內的祖孫二人為他們做了飯菜,飯後,老人又給他們指了一條通往圖們江的近路。歷經1個半月,安重根終於回到在俄國境內的大本營,此時他已經“身瘠而骨,殆人而鬼” 了。
斷指同盟
安重根渡江回到俄國海參崴,當地韓僑打算開會歡迎,安重根以“敗軍之將,無顏面對”為由婉拒。安重根在養傷途中,反思義兵運動的教訓,認為是沒有結成團體,導致人心不齊,力量不大,所以辦不成大事的緣故。於是,他在1909年1月返回煙秋(克拉斯基諾),立刻聯絡革命同志,企圖重組義兵部隊。1909年3月2日,安重根與姜基順等11人在克拉斯基諾開會,在會上,安重根凝重地分析了義兵運動失敗的原因,並親自切斷了自己左手無名指的一個關節,用手指中流出的熱血在韓國國旗——太極旗的四卦位置上書寫了“ 大韓獨立”四個漢字,並寫下“安重根”三字。隨後眾人依次斷指血書,並齊聲發誓道:“汝必出力,復大韓獨立。有渝此約,即雷火落於汝之頭上,焚燒汝之身體,且累及汝之五族。”誓畢高呼:“大韓獨立萬歲!”就這樣,安重根以秘密結社的形式創建了“斷指同盟”,他被推為斷指同盟的盟主。
在會上,安重根等人決定採取暗殺手段,打擊日本侵略者氣焰,以恢復民族獨立。安重根、嚴仁燮主張暗殺侵略朝鮮半島的元兇——伊藤博文,而金泰勛則主張暗殺頭號賣國賊——李完用。他們發誓要在3年內成事,否則就集體自殺來向國民謝罪。同時他們還為重組義兵而奔走,但資金不足。當時,安重根擔任韓國人辦的報紙《大東共報》的記者,他經常刊文鼓吹愛國思想,揭露日本罪行,號召同胞參加義兵鬥爭。
此時,韓國的形勢不斷惡化。義兵運動已經基本平息,1909年4月10日,日本首相桂太郎、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拜訪韓國統監伊藤博文,就日韓合併的問題進行詢問,伊藤表示贊同。7月6日,日本內閣最終決議通過《對韓政策之方針》,決定“合併韓國使其成為帝國版圖之一部分”。 而在6月份,伊藤博文就已經辭去了韓國統監的職務,歸國還任樞密院議長。隨後,伊藤博文準備動身前往中國哈爾濱,與沙俄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Коковцов)會晤。關於這次會晤,他對外宣稱是“純屬個人旅行”、“無任何政治使命”。但是一般認為他的真實意圖是協調在滿洲的勢力範圍及事先取得沙俄對日韓合併的諒解。
1909年初秋的一天,在克拉斯基諾的安重根在《大東共報》上看到一則訊息:“日樞相伊藤公露滿視察”(“露”指俄國,“滿”指中國東北),他聽說後決定前往海參崴。1909年10月20日,安重根來到海參崴,只見這裡街頭巷議,滿城風雨,一打聽才知道,伊藤博文要來中國哈爾濱。為了證實這個訊息,他買了好幾種報紙,每種的頭版頭條都登出這樣的訊息。安重根喜出望外,他曾多次與“斷指同盟”的成員討論刺殺伊藤,甚至想去東京,可一是經費缺乏,二是太難成功。這次伊藤來哈爾濱真是天賜良機!等到冷靜下來後,安重根覺得殺伊藤博文不是小事,必須有人員和費用。他想起此地有個叫李錫山的人,曾當過黃海道義兵將領,於是便來到李錫山的住處。
李錫山看到安重根來了,顯得有些吃驚。安重根一開口便向他借100元錢,李錫山表示沒有錢,還問安重根要那么多錢乾什麼,安重根告訴他借錢乾什麼別管,正色說有人反映他在當義兵將領時管過捐款,後來捐款下落不明。李錫山聽了很不高興,問安重根是什麼意思。安重根馬上拔出手槍指著他說:“我的許多好朋友當初就在你手下,將來會找你算賬的,今天我先拿走這本該屬於義兵的100元錢。”李錫山害怕了,只得拿出錢來。
安重根找到好友禹德淳,密商去哈爾濱舉事之計。禹德淳本是經商的,十分反感伊藤在韓國的所作所為。他去海參崴的《大東共報》社,見安重根正與主編李剛討論刺殺伊藤之事,便同意一起舉事。有了錢和安重根的一把手槍,他再帶上一把手槍,他們二人到哈爾濱便可以行刺。
行刺伊藤
1909年10月21日,安、禹二人登上去哈爾濱的火車。列車運行途中,乘務員對旅客介紹說,列車在前方的綏芬河車站停留1小時9分鐘。安重根突然想起了在綏芬河火車站邊上行醫的韓僑劉敬輯。列車一到綏芬河,他們便走出車站,來到劉氏診所。安重根謊稱去接從韓國來的家屬,因不懂俄語,求劉敬輯給找個翻譯。劉敬輯說:他兒子劉東夏(時年16歲)俄語好,正巧要去哈爾濱買藥,就一同走吧。
1909年10月22日21時15分,安重根、禹德淳、劉東夏所乘列車到達哈爾濱火車站,出站後三人坐上一輛帶篷的馬車,來到了埠頭區列斯亞那街(今道里區森林街)28號的韓人金成白家住下。擁有俄國國籍的金成白是建築承包商,也是哈爾濱“韓國民會”的會長。 同時,安重根考慮到劉東夏年幼,且不知他們的計畫,打算再找一名俄語翻譯作為嚮導。正巧在哈爾濱街上遇到了安重根在俄國結識的一個同志——曹道先。曹道先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和漢語,在安重根來幾個月前就到哈爾濱,早就想舉事了。安重根請他參與刺殺行動,曹道先欣然應允。就這樣,安重根等4人組成一支“別動隊”,等待伊藤博文的到來。
當晚安重根在《遠東報》上看到這樣一條訊息:“伊藤博文將乘東清鐵路總局之專列,於10月25日下午11時從寬城子站(今長春火車站)出發前往哈爾濱,會見俄羅斯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他推算,整個旅程要10小時40分,伊藤到哈爾濱應該是26日上午9時以後。安重根讓劉東夏向金成白借50元錢,作為義舉經費。劉東夏走後,安重根又提起筆來,用漢文給《大東共報》主編李剛寫了封信:
敬啟者:今月九日(公曆1909年10月22日)午後八點下車,到此留宿於金老爺聖伯氏(即金成白)家。而明日(公曆1909年10月23日)《遠東報》所載,則該伊哥(指伊藤博文)今月十二日(公曆10月25日)自寬城子出發,搭乘俄國鐵路總局千九百九年特送花車,同日下午十一點到達哈爾濱云云。故弟等與曹友道先氏稱以弟之家眷迎接。弟等欲去距寬城子幾十里之某站行事,謹望諒察。成事在天,伏望同胞善禱保佑。從金聖伯氏借了五十元錢,萬望代為償還。大韓獨立萬歲!
禹德淳 安重根
安重根和禹德淳都在名字下面蓋了圖章,禹德淳蓋的是方章,而安重根則蓋上了刻有他的教名“Korean Thomas”的圓形章。此章他一直攜帶於身,在26日刺伊藤後遭俄國軍警逮捕時弄丟了。劉東夏沒見到金成白,這封信便放在劉東夏那裡,後來讓日本檢察官沒收了。
而在這天早上,劉東夏上街探聽訊息時,被一名俄國軍官叫住,要求幫忙拿一下他買的東西。由於會講俄語,所以劉東夏很快博得了軍官的好感。從軍官口中劉東夏得知,次日(1909年10月24日)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將前來哈爾濱。這就說明,伊藤博文將於數天內到達!
1909年10月24日一早,安重根和禹德淳從金成白家出來,商討計畫。他們認為在寬城子下手比較有把握,可旅費不夠。寬城子與哈爾濱之間有個叫蔡家溝的小站,兩邊的列車須在此相會停車,於是決定在蔡家溝行動。他們請從海參崴來哈爾濱的會俄語的曹道先同去,又讓劉東夏留在哈爾濱打聽伊藤到達的確切日期、時間,往蔡家溝拍電報。
安重根、禹德淳、曹道先於10月24日上午9時登上開往寬城子的列車,12時左右到達蔡家溝。這是個小站,車站的候車室和辦公室合用,房下的半地下室是俄國人開的小賣店,安重根三人便在小賣店吃住。安頓已畢,安重根讓曹道先用俄文寫下電文:“到達蔡家溝,有事請通知。”給車站的俄國電報員發往哈爾濱金成白家。然後曹道先又問俄國事務員車次情況,回答說每天列車往返3次,今晚接伊藤的專列從哈爾濱出發,經過這裡去寬城子,將於10月26日上午6時經此回哈爾濱。
傍晚,在哈爾濱金成白家的劉東夏回電了:“明日客至。”再晚些時候,接伊藤的專列經過蔡家溝駛向寬城子。安重根發現,劉東夏的訊息有誤,1909年10月26日早6時,專列將在此經過,即使有人下車,當時天還不太亮,很難辨別哪個是伊藤,此外這裡的巡警和憲兵比他想像的還要多。
1909年10月25日晨,安重根便同禹德淳研究對策:在蔡家溝和哈爾濱兩地行刺,禹德淳留在原地見機行事。安重根則於中午12時乘火車返回哈爾濱,再次住進金成白家。
當晚,蔡家溝車站來了不少俄國憲兵、巡警,重點監視小賣店,店門被上了鎖,禹德淳和曹道先被困在半地下室內。1909年10月26日早6時,載著伊藤的專車鳴笛駛過了蔡家溝站,禹、曹二人只能聽著列車呼嘯而過,直至被捕。
1909年10月26日一大早,安重根檢查了白朗寧m1900式手槍,將8發彈頭刻有十字的凹凸形達姆彈上了膛。他換上了舊西服外套,戴上鴨舌帽,把手槍放在右兜。上午7時,安重根坐馬車來到哈爾濱站。俄國官兵忙著做歡迎準備,同時也加強了警備。戒備雖嚴,可安重根還是隨著日本的歡迎隊伍混入了候車室,這是因為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川上俊彥告訴俄方,只對歐洲人、中國人查看通行證,日本人則一律放行。在俄國人眼裡,安重根外貌裝束與日本人無異。在候車室里有個小茶館,安重根就坐在那裡等待。
9時整,專列駛入站台。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登上列車,與伊藤博文寒暄,20分鐘後,科科夫佐夫對伊藤說:“稍後有宴席款待公爵。如蒙閣下能檢閱我的儀仗隊,我將十分榮幸。”伊藤博文說:“能在哈爾濱一睹貴國軍隊的威儀,非常高興。” 這時日本僑民舞動太陽旗大喊“歡迎”,俄國軍樂隊奏響了樂曲,伊藤已走下車來,在眾人陪同下開始檢閱。
安重根此時起身走進站台,站在俄國儀仗隊後面。人們的眼睛都注視著伊藤,只見他按順序檢閱俄國軍樂隊、儀仗隊、各國領事團、中國儀仗隊、日本歡迎隊伍。安重根斷定那個身材短小、黃面白髮的老人就是伊藤博 文,心中不禁怒火中燒:“強奪鄰邦、殘害人命者,竟如此囂張,肆無忌憚!”9時30分,檢閱完畢,伊藤等人折返,距安重根5米左右,將要走過去時,安重根閃電般地掏出手槍,在敬持槍禮的俄國士兵的空檔間,向伊藤射出了三發子彈。安重根怕打錯了人,又向跟隨伊藤的幾個日本人開了四槍,這幾個日本人是南滿鐵路總裁中村是公,但子彈擦在褲子上,沒傷及皮肉;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川上俊彥、伊藤隨行秘書森泰二郎、南滿鐵路理事田中清次郎,這3人分別傷了右臂、腹部和左腿。全場頃刻大亂。
這時,俄國憲兵沖了過來,安重根拋掉手槍,用俄語高呼三聲:“高麗亞烏拉!(Корея!Ура!)”(韓國萬歲),然後從容被捕。伊藤博文身中三彈,被科科夫佐夫和南滿鐵路總裁中村扶上了專列。安重根射向伊藤的三發子彈分別命中了左肺、左腰和腹部,隨行的醫生及趕來的俄日醫生全力搶救,可內臟出血太多,伊藤博文罵了聲“馬鹿”之後,還是於上午10時死去了。上午11時40分,俄國專列載著伊藤的屍體駛向大連。安重根則被帶到火車站內的俄國憲兵派出所,簡單審訊後,日方便來要人。晚上9時許,安重根被移交到秦家崗義州街27號(今南崗區花園街97號)的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關在地下室里。俄當局下令逮捕哈爾濱周圍所有可疑的韓國人。安重根刺死伊藤的2個小時後,禹德淳、曹道先在蔡家溝車站被捕。在哈爾濱被抓的有劉東夏、金衡在(哈爾濱東興韓國學校教員,同時也負責《大東共報》哈爾濱支局的工作)等13人,金成白雖擁有俄籍而沒遭逮捕,也受到了問訊。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被俄國移交給日本,監禁於日本駐哈爾濱總領事館。10月30日,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檢察官溝淵孝雄、書記官岸田愛文,還有從韓國統監府來的翻譯官木未喜來到領事館,對安重根進行了第一次正式審訊。為了不累及同黨和家屬,安重根說整個行動都是他自己所為。
監獄就義
1909年11月1日,安重根結束了在哈爾濱11天的生活,與禹德淳、曹道先、劉東夏等8人被押往旅順監獄,日俄各自派十幾名憲兵押送。11月3日,安重根等人到達,被收押於旅順日俄監獄。
從1909年11月14日起至1910年1月26日,由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院長真鍋十藏、檢察官溝淵孝雄等對安重根進行了11次審訊,在11月6日預審時,安重根理直氣壯地說,我這次舉事,絕不是個人暗殺,而是以大韓義軍參謀中將的身份,與敵酋伊藤博文進行戰鬥,因此不能接受一般審判。當被問及為何仇視伊藤博文,安重根隨即列出了伊藤博文的15項罪狀,分別是“殺害韓國明成皇后”、“廢黜韓國皇帝”、“強迫韓國締結不平等條約”、“屠殺無辜的韓國人”、“強奪韓國政權”、“掠奪韓國經濟利權”、“強制發行銀行券”、“解散韓國軍隊”、“妨害韓國教育”、“禁止韓國人留學”、“毀棄韓國教科書”、“以韓國人願受日本保護欺瞞世人”、“攪亂東洋和平”、“欺騙日本天皇”、“弒殺日本孝明天皇”。他指出伊藤博文不僅是韓國的逆賊,也是日本天皇的逆賊,弄得日本人十分尷尬。
日本人對安重根的審訊,一開始是正常的,檢察官的態度也很好,不僅讓日本律師水野吉太郎和鐮田政治為辯護律師,還允許一位英國律師和一位俄國律師為安重根辯護,後來韓國平壤的著名律師安秉瓚聽說後,也帶著他的助手高炳殷前往旅順,為安重根辯護,就連過去拒絕接見安重根的閔泳翊,也多方聘請律師搭救安重根。但是,日本在後幾次態度完全變了,到了公判時,日、英、俄、韓律師雖然出席,可不許他們辯護,只能旁聽。安重根要陳述自己的觀點時,被審判官岔開。
1910年2月9日第三次公判,進行到一半時,安重根借法官給他的陳述機會,發表了觀點:“刺殺伊藤並非我個人行為,而是為了東洋和平。日本天皇宣稱進駐是為維持東洋和平,鞏固韓國獨立。但伊藤來當統監,違背皇旨,欺上瞞下,締結不平等條約,廢黜韓帝……此次義舉是韓國獨立的一部分,我是以義兵參謀中將的身份與敵國戰鬥,並非普通刺客,應是被敵軍捕獲的俘虜。……聽說伊藤是功臣,可他也是逆賊,更是東洋和平的破壞者!” 安重根還要講下去,法官卻大驚失色,宣布休庭。再審時已不許他人旁聽,法官對安重根說:“不許你說剛才的話!”安重根表示:他要表明觀點,可法官卻不讓講,還禁止旁聽,也就沒有說的必要了。但他仍闡述了東洋要和平、日韓要友好、韓國要獨立的觀點。
1910年2月14日,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判決安重根死刑;判禹德淳3年徒刑,曹道先、劉東夏各1年6個月徒刑。雖然給了5日的抗訴權,但安重根只說了對死刑判決不服的理由,並沒有抗訴,他說:“我是戰俘,應按國際公法處理……我是為東洋和平殺死伊藤的,我不怕死,所以不抗訴。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個善良而弱小的韓國的國民!”他當庭寫下了“ 天地翻覆, 義士慨嘆; 大廈將傾, 一木難支”,表達他內心的無奈。
安重根請求將他的刑期推遲一個月,以便寫一部《東洋和平論》,法院院長答應了,可後來又食言了。這時,法院與監獄的許多官吏買來絹、紙幾百張,求安重根題詞留做紀念,安重根每天都書寫數小時。就這樣,安重根在獄中留下200多個大字條幅,包括“為國獻身軍人本分”、“一日不讀書,口中出荊棘”、“丈夫雖死心如鐵,烈士當危氣似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無遠慮,難成大業”、“歲寒然後知松柏之不凋”、“國家安危,勞心焦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等等,這些漢字寫成的作品不僅表現出安重根深厚的文化修養,還突出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每寫完一個書法條幅,就將自己斷指的左手摁在作品上,落款都是“ 大韓國人 安重根”。這個斷指的手掌已經成為了當代韓國民族主義的象徵。
安重根還預備寫《東洋和平論》,可是因刑期提前而沒有寫完。他在書中呼籲中日韓三國聯手合作,抵禦歐美侵略,這是安重根一生中最後的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他思想閃耀光芒之處。他預備寫序、前鑒、現狀、伏線、問答5各部分,但只完成了前面2個部分。此外,安重根用其教名“多默”給母親、妻子和引他入教的洪錫九神父分別寫了遺書。
1910年3月10日,安重根的兩個弟弟安定根、安恭根及洪神父來到旅順監獄探望,安重根給他們留下了《告同胞言》和《最後的遺言》。《告同胞言》中說“我兩千萬兄弟姐妹各自奮發……若能繼承我的遺志,恢復自由獨立,我死而無憾也。”《最後的遺言》中說:“我死之後,希望把我的遺骨埋在哈爾濱公園旁,等我們恢復主權後返葬到故國。……當大韓獨立的訊息傳到天國時,我一定會歡呼,高唱萬歲。”
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穿上母親為他做的潔白的韓服,等待死亡。上午10時,安重根走上絞架,從容就義。他的兩個弟弟要求引渡遺體,日本人卻強行將二人送回韓國。午後1時,安重根遺骸安葬在旅順公共墓地。經過長期戰亂,墓址已無存。光復後,韓國為其設立了衣冠冢。朝韓長期以來試圖找回安重根的遺骸,並呼籲與南北及中日合作,但無結果。
親屬成員
• 祖父:安仁壽
• 父親:安泰勛
• 母親:白川趙氏(趙瑪麗亞)
• 妻子:金亞麗
• 弟弟:安定根
• 安恭根
• 妹妹:安氏(安重根的兄弟姐妹均為獨立運動家)
• 堂弟:安明根
• 兒子:安文生(1905年—1917年,乳名芬道)
• 安俊生(1907年—1951年,親日派,1939年曾到日本謝罪)
• 女兒:安賢生(1902年—1960年)
• 孫子:安雄浩(安俊生之子,1952年移民美國)
個人作品
安重根留下的文章有《安應七歷史》、《東洋和平論》、《人心結合論》、《安應七所懷》等。安重根還寫有不少漢詩,最有名的是他在舉事前一天夜裡感慨萬千、心潮澎湃,然後用漢文寫的一首詩。這首詩被稱為《丈夫歌》,又稱《舉義歌》:
丈夫處世兮/其志大矣
時造英雄兮/英雄造時
雄視天下兮/何日成業
東風漸寒兮/壯士義烈
忿慨一去兮/必成目的
鼠竊伊藤兮/豈肯比命
豈度至此兮/事勢固然
同胞同胞兮/速成大業
萬歲萬歲兮/大韓獨立
萬歲萬歲兮/大韓同胞
另外,當年在旅順日俄監獄,安重根寫了二百餘幅題詞,目前已發現約六十餘幅。其中一幅“為國獻身軍人本分”,是臨刑前應看守他的日本憲兵千葉十七所題,在日本的安重根紀念碑上就刻有這個題詞,同時也是韓國國軍的座右銘之一。安重根引用孔子的話而寫的題詞“恥惡衣惡食者不足與議”被收藏在韓國總統朴槿惠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題詞還陸續有所發現,2008年在中國拍賣行亮相的一幅“臨敵先進為將義務”,以55萬元(人民幣)成交。
影響評價
國際影響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爾濱的義舉,不但震驚了遠東,也震驚了世界。當天這條簡短的電報“伊藤博文今日在哈爾濱被一韓國人彈斃,刺客已被獲”一發出,全球報刊爭相報導這一特大新聞。
日本報刊、韓國親日報刊和一些西方報刊罵安重根是暴徒、無知之輩;以法國為代表的另一些西方報刊和韓國的多數報刊,是以客觀的態度中性地報導了事件;而中國和俄國的韓文報刊則稱讚安重根是愛國志士、和平代表者。當時上海的《民吁日報》、《上海時報》、《申報》,天津的《大公報》,香港的《華文日報》等許多中國報紙都對安重根義舉做了大量報導。《民吁日報》在一篇社論中評論道:“今日韓人飛此一彈……抵萬人之哭訴,千篇之諫書”,“10年前,日本巧取豪奪,破我陸師,殲我海軍……如今日本之視我已如俎上之肉,不快其口服不能自止。”
大部分韓國人對安重根義舉表示非常讚賞和興奮,由於此時的韓國國內已被日本控制,所以“人不敢頌言稱快,而萬肩齊聳,各自瀝酒奧室,以相慶賀”。 而海外的韓國人則大舉慶賀,比如當時旅居中國的韓國文學家金澤榮就寫過一組詩,對安重根義舉稱讚道:“平安壯士雙目張,快殺邦仇似殺羊。未死得聞訊息好,狂歌亂舞菊花旁”“海參崴上鶻摩空,哈爾濱頭霹火紅。多少六洲豪健士,一時匙落著秋風”。 而且安重根的行為還感召了更多的韓國人為獨立自由而刺殺日本侵略者。在安重根義舉之前,就已經有田明雲、張仁煥追到美國舊金山,殺死了在《乙巳條約》締結時為虎作倀的前韓國外部顧問、美國人史蒂芬孫,安重根義舉之後,這種暗殺行為更多了,伊藤被刺兩個月後,韓國頭號賣國賊李完用在漢城被李在明刺成重傷;安明根(安重根從弟)後來企圖刺殺日本總督寺內正毅未遂;1919年,年過花甲的姜宇奎向日本總督齋藤實丟炸彈;1922年,金益湘在上海外灘新關碼頭行刺日本陸軍大臣田中義一;1926年,宋學先在昌德宮門外刺殺日本人;1932年,李奉昌在東京櫻田門行刺日本天皇裕仁未遂,同年4月更是在中國上海發生了尹奉吉向日寇扔手榴彈的事件,成為繼安重根事件以後最轟動的韓國人暗殺日本人的事件。但是,當時的韓國的親日傀儡政府卻稱安重根為“兇徒”,並且應日本要求,不僅在國內為伊藤博文大張旗鼓地舉行追悼會,還派人前往日本參加伊藤的國葬,韓國皇帝還賜給伊藤博文“文忠”的諡號。
安重根在國際上影響最大的國家就是中國。袁世凱的題詞是:“平生營事只今畢,死地圖生非丈夫。身在三韓名萬國,生無百歲死千秋。”孫中山的題詞是“功蓋三韓名萬國,生無百歲死千秋,弱國罪人強國相,縱然易地亦藤侯”。章太炎稱安重根為“ 亞洲第一義俠”,還有蔡元培等二十多位名人題了詞。身在日本的梁啓超作了一首《秋風斷藤曲》,其讚頌部分為:“黃沙捲地風怒號,黑龍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畢,狂笑一聲山月高。”
“五四”前後,中國各地紛紛演出反映安重根義舉的戲劇。周恩來和鄧穎超在天津南開讀書時便參加了《安重根》(又名《亡國恨》)的演出,由鄧穎超扮演安重根。20世紀30年代,田漢領導的南社劇團也演出過《安重根刺伊藤》。周恩來曾說過:中日甲午戰爭後,中朝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是在20世紀初,安重根在哈爾濱刺殺伊藤博文開始的。另外,中國國民黨領袖蔣介石也於1972年為韓國安重根義士紀念館題詞“壯烈千秋”。
早在20世紀初,有關安重根的韓文版著述便有數種,也有德國人和俄國人寫的相關書籍。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的國小教科書也都有安重根事跡的課文。朝鮮在1979年為紀念安重根誕辰100周年,拍攝了故事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取得了很大的反響。
安重根的紀念館、紀念碑遍及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甚至日本。在中國旅順、哈爾濱都有不同形式的安重根紀念場所,20世紀90年代,哈爾濱上演了歌劇《安重根》,還出版了幾種相關著作。
歷史評價
在當代,無論朝鮮還是韓國都對安重根高度評價,將其視為民族英雄。朝鮮稱他為“愛國烈士”,韓國稱他為“義士”。其中韓國不僅將他視為抗日英雄而高調紀念,更因為《東洋和平論》而將安重根推崇為是東北亞合作、共同發展的先驅者。韓國歷史教科書寫道:“安重根的這一行動代表性地顯示出我們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獨立精神”。相比而言,朝鮮雖然也崇敬安重根,但相對韓國而言更注重對安重根行為的反思。朝鮮認為“安重根未能實現志願,又沒有明確的鬥爭方略,便選擇了處死侵朝元兇的手段”。 金日成回憶錄中也說安重根是他的反面教材。正如朝鮮電影《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最後一段台詞所言:“安重根有強烈的愛國心,但是他不懂得要拯救祖國,就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來教育所有熱愛祖國的人民,把他們團結成一個整體,給全體人民指出光復祖國的真理,引導他們走向自由獨立的黎明。這個光輝的日子離我們還很遙遠。”
當代日本主流認為,安重根是一個暗殺者、恐怖分子。因為伊藤博文生前曾反對過日韓合併,所以安重根的行兇加速了日本吞併韓國。日本雖然不再稱安重根為兇徒,但仍然對他評價不高。不過也有一些日本人對安重根有肯定的評價,比如當年安重根的辯護律師水野吉太郎便認為當時的韓國相當於明治維新前的尊王攘夷盛行的日本,而安重根等人亦相當於日本當時的愛國志士,且當年伊藤博文亦曾火燒英國駐日使館,與安重根行為相似,因此他主張安重根從輕判處,如此伊藤在天之靈也會理解並贊成的。 現代日本學者中野泰雄便對安重根高度推崇,日本的宮城縣栗原市也立有安重根紀念碑。
軼事典故
華人糾紛
1904年,發生了一次安重根與華人衝突的事件。據安重根自傳《安應七歷史》及《黃海道來去案》、《外部訴狀》等官方檔案記載,1904年4月20日,安泰勛偕朋友李用一(安重根記錄為李敞淳,官方檔案記錄為李用一)在安岳郡找當地的中國商人兼醫生舒元勛看病,雙方在筆談過程中舒元勛突然腳踢安泰勛胸部。安泰勛雖然不願追究,但安重根從李用一那裡聽說了這個訊息後非常憤怒,於是安重根與李用一在4月29日深夜持槍去找舒元勛詰責此事,雙方發生肢體衝突。事後舒元勛向三和港(鎮南浦)的中國領事狀告自己被打,中國總巡宋振武便率中韓巡檢在5月2日捉拿安重根,但沒去安家而闖入李用一家,安重根獲知訊息後逃到鎮南浦、漢城等地。當時中國領事已將此事告知駐韓公使許台身,許台身照會大韓帝國外部,外部大臣李夏榮在6月26日訓令黃海道觀察使洪世泳捉拿安重根歸案。安重根在7月間現身漢城,向外部請願,訴說自己的冤情,稱“如清醫之所為,我韓民生,豈有支保之道乎?” 外部將此事交給三和港監理署裁判,最後判決安重根無罪,安重根和舒元勛也在庭下和解。
但後來日本人調查安重根時說是一個清國商人來到清溪洞,在與安泰勛交談過程中出言不遜,毆打面部,安重根聽說後追到安岳郡,將其槍殺,後來賄賂了外部大臣李夏榮,遂得無事。 韓國學者宋相燾將此事記錄為:“安重根頗有膂力,自幼少時,有忠孝血性。其居信川也,父嘗借錢於清商,至期,清商來索錢不得,詬罵而去,重根自外獵歸,聞之曰:‘奴乃辱吾父耶!’挾銃追至安岳郡,射殺之,逃入京師。” 對照事實來看,所謂“安重根殺死中國人”應當是日本人根據原有事件做文章、為抹黑安重根而釋放的負面訊息。
辦學挫折
安重根在鎮南浦經營三興學校和敦義學校,但辦學並不容易,當時一則報導反映了這種情況:“三和港(鎮南浦)寓居安重根氏三兄弟私立三興學校,自擔前後經費有年,斗屋中五、六十名生徒,難容其膝,安氏勸勉學徒曰:‘天幸感則將有大廈,必有吾徒成就之日!’撫胸痛泣,無時不然。” 他在此艱苦情況下從不言棄,還是堅持了下來。安重根在辦學校時,除了教授學生文化知識和做人道理,還特別注意灌輸愛國主義思想,並且加入了軍事訓練,希望學生能成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棟樑之才。
相關爭議
加速亡國
有人認為安重根刺殺了伊藤博文使日韓合併得以實現或加速了日韓合併,但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雖然伊藤博文生前的確考慮過有別於合併的其他控制韓國的手段,但在1909年他是同意了合併的。當時,190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就提出合併方針,4月10日徵得伊藤博文同意,於是日本內閣在安重根義舉前的1909年7月6日就通過決議,“斷行”合併。因此不管安重根是否暗殺了伊藤博文,日韓合併已經是勢在必行。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對日韓合併的影響就是以此為契機使日韓合併進入實質性階段,而這個契機是已經支配韓國的日本隨時都找得到的。因此,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並沒有促成或決定日韓合併,最多只能說他的行動對於挽救韓國無濟於事。
紀念館爭議
2013年6月29日,韓國總統朴槿惠訪華時提及安重根,稱讚他是韓中兩國人民共同敬仰的歷史人物,希望中方能在哈爾濱市豎立安重根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表示會指示有關部門進行合作。
朴槿惠的提議引起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不滿,2013年7月,安倍批評道:“伊藤博文是受日本人尊重的偉人,韓國和日本應相互尊重。” 關於為安重根豎立紀念碑的話題也一度引起中日韓網友的熱議。
2013年11月18日,韓國總統朴槿惠在接見訪韓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時再度提及安重根,就6月訪華過程中提議在華樹立安重根紀念碑等事宜的順利進行向楊潔篪表達了謝意。此舉又引發日本的不滿。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方長官菅義偉11月19日上午召開例行記者會,就前一天朴槿惠總統接見訪韓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時談及樹立安重根義士紀念碑一事表示不滿並指出“安重根對日本來說是罪犯”。菅義偉對此表示,此舉不利於韓日關係的發展。他指出,日本始終堅持安重根對於日本來說是罪犯的立場,此次將同樣向韓方表達日本的主張。 由此引發了日韓間關於安重根的一場“口水戰”。
對於日本政府的言論,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言人趙泰永在同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批評稱:“(日方)使用罪犯這種稱謂,我們表示十分遺憾。”趙泰永指出:“如果回顧一下日本的帝國主義時代,伊藤博文是個什麼樣的人物的話,就知道官房長官的發言是無稽之談。”他還強調,“安重根義士為我國的獨立和東洋的和平獻出了生命。”
安重根在韓國國內被視為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雄,日本高層官員卻將他稱為“罪犯”,這樣的發言可能影響韓日兩國關係。不過,針對韓方的反應,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同日傍晚舉行的記者會上稱:“韓方反應過度,我只是不帶感情色彩地表達了我國的一貫立場而已。”
2013年11月20日,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尹炳世在韓國國會上表示,日方稱安重根為罪犯的發言“不論是我國政府還是國民,都無法容忍”。日本官房副長官世耕弘成則在同日的記者會上提出反駁說:“安重根殺害了伊藤博文並被判處死刑。這就是(日方對)他的全部(評價)。”
此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2013年11月1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安重根在中國也受到尊重,中方將根據設立涉外紀念設施相關規定研究推進安重根紀念碑設立事宜。
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義士紀念館在哈爾濱開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2014年1月2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安重根是“恐怖分子”,並把中國哈爾濱市設立安重根義士紀念館稱為“對恐怖分子的禮讚”,的不當言論回應說,安重根是歷史上著名的抗日義士。如果說安重根是“恐怖分子”,那么靖國神社裡供奉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算什麼?如果把設立安重根義士紀念館稱作是“對恐怖分子的禮讚”,那么日本領導人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行為又算什麼?
2014年1月27日和28日,朝鮮《勞動新聞》亦連續發表文章,支持中國設立安重根紀念館,譴責“安倍一夥甚至對日帝魁首被處決的事件也惹是生非,血口噴人清楚地證明現在的日本掌權階層多么迷醉於軍國主義復活活動,猖狂掙扎”,指出“說這樣的安重根是‘恐怖分子’,這就像手持刀闖進別人家的強盜,竟然給主人扣上‘強盜’帽子的厚顏無恥的行為。這又是為包庇袒護日本帝國主義的反人倫性罪惡,重演軍國主義過去而發狂的復仇主義感情的表示”。
影視形象
類型 | 名稱 | 拍攝國 | 上映時間 | 飾演者 |
電影 | 高宗皇帝和義士安重根 | 韓國 | 1959年 | 全昌根 |
義士安重根 | 1972年 | 金鎮奎 | ||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 朝鮮 | 1979年 | 李仁文 | |
2009失去的記憶 | 韓國 | 2002年 | 吳世憲 | |
安重根(多默安重根) | 2004年 | 劉五性 | ||
電視劇 | 安重根 | 1996年 | 李一才 | |
東方之光 | 2011年 | 李成宰 |
歷史上有名的刺客一覽
刺客是世間最古老的行業之一。太史公在《史記》中也特別為刺客們寫了《刺客列傳》,武俠小說關於刺客更讓人感到心驚肉跳。李白的《俠客行》寫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鮮明地刻畫了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縱覽中國的歷史長河,刺客們竟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