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龜蛇石碑是文強受賄物品之一。
“龜蛇”二字碑現存耀州藥王山南庵碑廊,是全國不可多得的碑石珍品。從古止今,其拓片是社會各界人士喜愛的獨具特色的書法神品。
藥王山南庵是唐宋金元時關中著名的佛道勝境。“龜蛇“二字碑是元代道觀所立,由著名道士譚真君所書 。後因殘損,於明正統十三年由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純重刻,碑高204厘米,寬70厘米,厚25厘米,首龜座。
歷史
原碑刻於元代,明正統十三年(1448)重刻立石,現存兩通,一在南庵、一在北洞,蟠首龜座,碑身正中陰刻“龜蛇”兩個大字,各半米見方,二字若象形,龜如烏龜爬動,蛇字蜿蜒盤曲,活靈活現,一揮而就,堪稱神來之筆,為元代著名道士譚真君書。在南庵者,附刻於《唐太宗賜真人頌》碑之陰。
形態
“龜蛇”二字,大如方斗,形意兼備,巧妙的將漢字筆畫與動物形態融為一體,筆法遒勁,逶迤流暢,形象傳神。明清以來人們爭相拓印,貼於物中,以“崇正除邪”“鎮宅辟惡”。按龜蛇和體為北方玄武之神,自古就被人用做抗拒邪惡勢力的碑符,收芷以為珍寶.(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創作者
譚真君,元世居山東寧海(今牟平縣),名處瑞,本名玉,字伯玉,字通正,號長真子(1123年——1185年)62歲逝於洛陽朝元宮。生而骨相不凡,居家以孝義稱。博學,尤工草隸。平昔好書“龜蛇”二字,妙將入神,有飛騰變化氣壯,鎮白怪以潛行。後師王重陽真人,為填子之一(王重陽七大弟子之一)著《水雲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