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船模型

龜船模型

龜船是明清時期朝鮮戰船,由當時朝鮮將領李舜臣改制。該船四面發炮,頗具攻擊能力;形似龜甲,防禦力較強;船體輕巧,機動性能良好。曾在明萬曆年間發生的抗倭援朝戰爭中發揮過作用。

歷史

龜船模型 龜船模型

15世紀初,朝鮮已有名為龜船的戰艦。但有關的記載,過於簡略,已無法得知其詳。現可詳考的龜船,為李舜臣設計製造。1591年,李擢任為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於赴任之初,立即著手設計。

1592年4月13日壬辰戰爭爆發前,龜船已建造完畢,並已對裝備在船上的炮火進行試放,完成了進入實戰的一切準備。龜船上起裝甲作用的是堅厚的大蓋板。蓋板上有十字路可以通行。十字路以外的地方,密布刀錐,使敵人難於攀登。船內燃燒硫磺焰硝,產生煙氣,經龍頭形船頭放出,即成煙幕。左右船舷各有22個射擊口,10條櫓,12個出入口。左邊上層船艙為船長室.右邊上層船艙為軍官室.左右下層船艙共有24室,分別作為武器庫、士兵室之用。天、地、玄、黃等字炮的配備,左右舷共12門,船頭船尾共2門,統共14門。船員約有125名。龜船用於衝擊敵方艦隊,使之混亂,以利於後續戰船的進攻。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侵朝日軍被壓縮到朝鮮東南沿海一帶,遭到明朝聯軍圍殲痛擊,於是爆發露梁海戰。戰前,年逾70歲的老將鄧子龍督兵千人,駕馭巨艦為前鋒,埋伏於露梁海北側;朝將李舜臣督朝鮮水師,乘龜船埋伏於露梁海南側;明水師提督陳璘率主力艦隊在正面阻擊。十九日拂曉,明朝聯軍三面合圍,在露梁海與日軍展開激戰。聯軍駕龜船逼近日艦,躍上敵船,奮勇衝殺。老將鄧子龍死亡。

龜船模型 龜船模型

原來這種船形似龜,能守能攻,人力強,裝甲厚,它跟一般艦船不同。整個船除了瞭望孔、射擊孔及兩旁的槳孔外,基本上是封閉的,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將士不易被敵人炮彈擊中,又可以衝到敵船舷,進攻敵人。船的頂蓋是弓形鐵板,形如龜背,鐵板上布滿鋒利的大釘子,像數十把錐刀,便於靠攏敵船,同敵人展開肉搏戰。這種船頭部留有銑穴,瞄準敵船後可以開炮,炮彈是鐵沙和石灰,打到敵船上殺傷敵人,而且,殺傷面積大,能傷害敵人的眼睛,,使對方睜不開眼,失去戰鬥力。這種船也可以噴火焰和煙霧,船的兩側,有14個射擊孔。根據戰鬥情況,可射箭,可發銃炮。船尾下面是舵,其上也是銃穴。總之,這種兵船360度都可以攻擊,沒有死角,而且重型武器和常規武器的配備齊全,相當厲害。 這種龜船一般長113尺,船首寬12尺,腰寬14尺5寸,尾部稍狹為10尺6寸。它非常靈巧,進退縱橫,快速如飛,如一座海上活動堡壘。幾次跟日本船隊交鋒,都使敵方毫無辦法,顯示出龜船的強大威力。

發展

龜船模型 龜船模型

日軍全線崩潰,以失敗而告終。中朝聯軍共同譜寫了一曲團結戰鬥,共御倭寇的壯烈讚歌。龜船在此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朝人民友誼的最好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為了緬懷這段歷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製作龜船模型,贈送給中國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