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子襄

龔子襄(1900~1960),原名龔贊成,名以字行,福建邵武城關人。

基本信息

簡介

14歲入邵郡中學堂(後改名福建省第六中學)。民國6年(1917)畢業後,受聘邵武縣第一高初兩等國小,擔任美術教師。後棄家出走,流落福州。旋被同鄉窗友吳資深(當時吳任閩南某部參謀,現僑居菲律賓)羅致在其下屬團部任文書。民國15年(1926)初,吳資深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軍一師,吳擢升為師參謀長,龔任秘書。民國17年(1928),龔子襄經該師副師長呂謂生介紹,出任山東單縣縣長,任職1年,因不滿官場勾心鬥角,憤然辭職返籍。民國19年(1930),他途經上海,得同鄉蕭文村之助,到上海美專旁聽,親聆名師授課,習畫不輟,使其國畫、油畫和水彩畫大有長進。以後,他曾任漳州公安局書記。不久,十九路軍入閩,駐軍漳州,龔由同鄉鄔漢屏和吳資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組織,為農工民主黨前期黨員之一;民國22年,隨鄔漢屏返邵,參加第六區保衛指揮部工作,擔任該部書記官。“閩變”開始,鄔回福州軍委會,龔亦隨從參加工作。“閩變”失敗後,他流落在福州。

經歷

民國23年(1934),龔子襄賦閒在福州。由於經濟拮据,設攤於福州南街口,以賣字、鬻畫和刻印為生。9年後,返回故里。先在邵武鐵羅鄉小住,不久又遷居城關自強路(今五一九路),仍以賣字畫為生。新中國成立後,被聘為邵武縣第二屆政協委員,潛心研究書法、美術、金石藝術。曾為邵武革命烈士陵園、新建邵武影劇院、邵武第一中學等題寫對聯、院名和校徽,字跡遍布全縣。他仿板橋體書法,融隸、楷、行三體,頗得板橋神韻,瀟灑自如,筆法蒼勁有力,結構得體,自成一格。龔子襄於1960年謝世,享年61歲。

榮譽

同時,他推崇鄭板橋詩畫,突破清初仿古擬古的形式主義,把迴避現實脫離生活的傳統文人畫引向反映現實生活,在他筆下的家鄉山山水水均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1956年,他創作的《熙春朝陽》水彩畫。該畫參加上海舉辦的六省畫展時,榮獲一等獎。他創作的國畫《丹台梅月》、《梅、蘭、菊、竹》四君子條幅、《富屯溪畔》等水墨畫,參加全省畫展時,深得美術界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