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煥勵

女 湖南長沙人 1958年生,自幼受曲藝名家母親劉望寧的薰陶,愛好文藝,。1971年考入湖南省文藝工作總團湘劇隊學員班,因“左”路禁錮,學員無戲可學,老師無戲可教,幾年下來除了模仿演出“樣板戲”中小常寶和一些小孩配角之外,龐煥勵和其他國小員都在荒廢中耽誤了最佳學藝年華。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四人幫”倒台後,被禁錮的傳統戲曲藝術重放光彩,已入青春期的龐煥勵為之驚訝、振奮,如饑似渴的向彭俐儂、左大玢、陳愛珠、顏燕雨等兩代老師學戲,同時又向自己的母親和聲樂專家學發聲。17歲那年的她“生吞活剝”的學演了《大破天門陣》和《李三娘》,雖然稚嫩,卻讓大家看到了她是一株難得的好苗子。但功底不足,行旦不明,使沒有受過科班訓練的煥勵舉步維艱。當省藝校恢復教學時,她向領導提出到藝校向湘劇表演藝術家彭俐儂系統學習的要求。彭師在看了她的戲後同意收她做關門弟子,還向省湘劇院提出帶她在身邊進行傳授,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龐煥勵只得在繁重的演出任務中求學,彭老師則在教學百忙中來教。首先為她定行青衣,並教導她“唱戲唱戲,基礎是唱”針對煥勵樂感非常好的特點,制定了先從唱腔入手,以唱腔帶戲的教學方案,用《琵琶上路》為重點教學劇目,教一支曲牌,從咬字,運腔,收腔,還有丹田運氣,掌握氣息等方法入手,一腔一板的進行教唱。煥勵也決心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刻苦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煥勵便以“唱功”在行內嶄露頭角,並在第一屆全省青年演員匯演中獲得了優秀青年演員獎和長沙市“長島杯”青年戲曲演員優勝獎。

正當師徒二人籌划進一步藝術傳承之時,彭老師因學校教學勞累過度病倒,不久去世,煥勵痛失良師,加以戲曲藝術進入低谷,事業不景氣,生活不寬裕,曾使煥勵彷徨,甚至萌生去意。恰好深圳一家大藝術團想請她去當歌唱演員,她也去唱了一段時間的民歌,但要她辦理正式調動手續時,對湘劇的一縷真情和責任感,使她在舉筆簽約時毅然回首,從此她一任清貧和寂寞,專心守在湘劇舞台上。她在新編戲《鳳簫怨》《孽夢》中扮演主配。1990年排演的《琵琶記》,她在上本中扮演趙五娘,“公婆吵鬧”、“五娘吃糠”兩折,煥勵演來,感情真摯,唱得催人淚下。此劇榮獲文化部首屆“文華”新劇目獎。1996年她在新改編的《白兔記》中扮演李三娘,參加石家莊“東方國際戲劇展”,成為最轟動的劇目,印度、日本、韓國的戲劇家們“盛讚中國民族戲曲精湛”。

成就榮譽

2000年,她在《太平公主》中塑造了武則天新的形象,將政治家的氣度和母女之情糅合得十分真實。多年來,煥勵連續獲得省戲劇“芙蓉獎”、多次“田漢表演大獎”等獎項。即使她不擔任角色的古代戲《馬陵道》中也因為深厚的唱功獲得“領唱獎”。2003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龐煥勵和彭老師一樣低調樸實,不善言談,不善交際,更不善逢迎。2007年湖南戲劇家協會擬推她為劇協副主席,聽說還有人要競爭,她竟然在組織部門找她談話時提出不要考慮她的要求,讓領導大感意外。她擔任過省青聯委員,現是省文聯委員、省劇協副主席、區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