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恭[戰國時期魏國大臣]

龐恭[戰國時期魏國大臣]
龐恭[戰國時期魏國大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龐恭,戰國時期魏國的大臣,出自《戰國策·魏策二》。

基本信息

有關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大臣龐恭要陪同太子去趙國邯鄲做人質,他擔心走後朝廷上的小人會乘機造謠中傷他,所以臨走前向魏王進言。他打了一個比方,問魏王如果有人告訴他集市上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說一個人這樣說他不會相信,但兩個人也這樣說他便會有點懷疑,若是有三個人這樣說,他就會相信了。於是龐恭立即指出集市上不可能有老虎,現在自己將要遠離魏國,由邯鄲到魏國都城大梁的距離,遠過朝廷到集市的距離,背後誹謗他的小人也不止三個,希望魏王能夠明察。龐恭離開魏國之後,魏王當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後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太子充當人質期滿回國,龐恭卻未能再獲得魏王的召見。

-----出自《戰國策·魏策二》

賞析

本節文字主要通過對話刻劃人物。例如魏王三次答話,由開始不信而說:“否”,到將信將疑而說:“疑之”,到最終深信不疑而答:“信之”,一步一步寫出他對謊言態度的逐漸動搖,寥寥幾筆就把一個缺乏主見、昏庸無能的君王形象勾畫了出來。龐恭那一番說話,亦甚有戰國時期人物的特色。當時的貴族大臣,已經不似兩周時期的公卿那樣溫文爾雅,他們說話很多都是直言不諱。龐恭直接說出他的處境,背後議論他的人,不止三人,三人成虎,讒言的威力更大。他一心希望事先向魏王說明,“願王察之也”,但遇上魏王這樣的昏君,結果龐恭的憂慮終成事實。龐恭的話,將他的思想感情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非常富真實感。

寓意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的無知,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成語“三人成虎”或“三人成市虎”,借來比喻謠言掩蓋真相的情況。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假話傳的次數多了,也能使人誤信為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