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山[湖北省浠水縣龍鳳山]

龍鳳山[湖北省浠水縣龍鳳山]

龍鳳山位於湖北省浠水縣東南約30華里。系大別山系三角山余脈,呈南北走向,橫臥在浠水丘陵地區之上,顯得格外突出,挺拔。北宋蘇軾謫居黃州府時,曾游此山,並以《鳳雲藏古洞,龍鳳繞名山》的名句來形容。龍鳳山因此而得名。

歷史

龍鳳山山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山上至今尚留有太平天國及近代新四軍作戰工作之遺蹟,現為浠水縣重要遊覽勝地。龍鳳山主峰有一廟,名「大仙廟」,始建於宋代。傳為一農戶無子,有三女至孝,助父為耕天大旱,提壺汲水灌田,感動上蒼,普降甘霖。後人思其賢,彰其行,分別立祠以祀之,奉為「仙女龍君」。大仙廟原為長女祀也。祀歷數百年,屢毀屢修。而今廟貌巍然,香火不覺,為道教之聖地。

景觀

登龍鳳山,舉目四顧,天高地闊,氣爽神怡。西望長江,一流玉帶;東觀大別,萬嶺珠聯。山樑對拱,如龍起舞;峰臉疊翠,似鳳雙飛。

此山鍾天地之靈,聚山川之秀。春花爭艷,夏竹凝涼,秋菊飛黃,冬梅傲雪,四時景色,各有千秋。山有八景:岩前天竇、東嶺聞蜂、雲堆捉馬、曲澗龍湫、道左金犁、狐洞棲真、經藏削岸、石上棋痕。登上龍鳳山,風光秀麗,景色奇特。主峰腋下,懸崖百丈。岩上有洞,深邃莫測,長又蜜蜂出入其間,名為「蜜蜂洞」。花香徑狹,非臨危不懼者不得入。岩側有一泉,名為「天竇泉」,亦為龍泉。涓涓滴滴,常年不息。泉下有一小池,僅容及擔,隨遇夏秋長旱,取之而不竭。余長於春夏之間,登此山,飲此泉,如飲甘露,頓覺心曠神怡疲勞盡去也。

人文

明洪武年間,山麓操氏族中有御史大夫、振威將軍操應魁者曾題八景詩八首,辭文俊雅,呤詠絕倫。民國年間,邑賢達姜伯恆先生 ,手書八景詩鐫刻於優質樟木掛屏之上,筆法遒勁、端莊豪放,堪稱墨寶。惜損其二,今存有六(其中四屏已被縣博物館收藏)。宋時賢達錢和川先生鐫刻「天竇泉」三大字於岩上至今猶可辨認。公元一一二七——一二七九年間曾建龍君廟於此山,迄今七百餘載。

傳說

相傳:清代山下有一才子張楷赴京會考時,曾到過龍君廟燒香許願:「如若高中,定為龍君討取皇封」。後果中進士,榮擢翰林院士。金殿面君時,楷即伏奏曰:「臣邑龍鳳山神袛特靈,如遇大旱,黎民祈雨者無不應,望吾皇恩封」。帝曰:「那是什麼菩薩」?楷即伏三叩:「謝主龍恩」。帝驚曰:「朕未加封,何恩可謝」?對曰:「吾皇已金口封為聖母菩薩,故替聖母謝主龍恩」。帝驚楷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機智過人。遂詔封為:「九天理劫聖母」,並賜鑾駕半幅(現已被毀)。

一時名山佳話,榮耀空前,香客遊人,紛來沓至。遂將龍君廟移於龍鳳山頂,進行擴建,並改名為「大仙廟」沿襲至今,現已被省道教協會批准為浠水縣道教點,廟宇寬宏,掩映於蒼松古柏之中,環境清幽。

交通

出縣城,驅車向東,經余堰轉九龍寨,即抵龍鳳山麓。山上修有水泥公路,可直通山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