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馭閣

龍馭閣

龍馭閣建於黃帝陵墓園區,是整修黃帝陵總體規劃工程中的主要建築之一,位於陵軸線的最北端,是聳立在橋山之顛的標誌性建築。

(圖)龍馭閣龍馭閣

龍馭閣與黃帝陵冢間由石鋪環形通道聯結,道旁設定造型古樸、高1.7米的石燈18盞,閣正南面書漢隸“龍馭閣”三個大字,古樸雄渾,雅拙勁健。陵園環境以陵冢為核心,龍馭閣為最高點,沿陵軸線對稱組織空間,龍馭閣建於海拔高度994米處,謁陵祭祖者登上龍馭閣,居高遠眺橋山、印池、印台山,遐想黃帝“馭龍升天”的傳說,遠望雲海、追古思幽。

總體介紹

(圖)龍馭閣龍馭閣

建於黃帝陵墓園區的龍馭閣,是整修黃帝陵總體規劃工程中的主要建築之一,位於陵軸線的最北端,是聳立在橋山之顛的標誌性建築。建築形式取材於漢代閣樓,造形具有仿木構築特徵,閣為五層,總高20米,建築面積160平方米。墓園以墓家為核心,以龍馭閣為最高點,沿陵軸線對稱組織空間,著力創造莊嚴、肅穆而崇高的始祖陵園氣氛。龍馭閣處地海拔高程994米,為陵區外圍遠望橋山的標誌。它的主要功能是踞高遠眺,謁陵人祭拜始祖,眺望橋山、印池、遐想黃帝“馭龍升天”,情感將由尋根祭祖、追古思幽升華為登高望雲海、壯志酬中華的境界。作為炎黃子孫,將倍感自豪,激發極大的愛國熱情。

建築描述

(圖)龍馭閣龍馭閣

龍馭閣為4.2X4.2米的方形建築物。坐立於自然山頂之上,因處於最高點,也兼有防火瞭望的功能。龍馭閣正立面向南,上書漢隸“龍馭閣”3字,古樸雄渾,雅拙勁健,大氣磅礴。入口在北面,謁陵者可從地面拾級登上平台,由東西兩側從底層的大門入內登梯上閣。位於陵軸線最北端,是聳立於橋山之巔的標誌性建築。取材於漢代陶樓和畫像石,具有仿木結構特徵,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花崗石貼面建築。

閣高五層約20米,為4.2米×4.2米的方形建築,建築面積160平方米,頂層可同時容納30人-40人。閣正南面書漢隸“龍馭閣”三個大字,古樸雄渾,雅拙勁健。陵園環境以陵冢為核心,龍馭閣為最高點,沿陵軸線對稱組織空間,著力創造莊嚴、肅穆、崇高的始祖陵園氣氛。龍馭閣建於海拔高度994米處,謁陵祭祖者登上龍馭閣,居高遠眺橋山、印池、印台山,遐想黃帝“馭龍升天”的傳說,遠望雲海、追古思幽。

龍馭閣與黃帝陵冢間由石鋪環形通道聯結,道旁設定造型古樸、高1.7米的石燈18盞,創造出陵區莊嚴、肅穆的氛圍。

抗震防護

(圖)龍馭閣龍馭閣

出於抗震要求和龍馭閣處於嚴重的濕陷性黃土地層,施工場地狹窄,周圍古柏稠密,地基不能大開挖,故下部採用樁基礎,用4根樁徑1米、深33.5米的鋼筋混凝土灌柱樁作為承重基礎。建築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平台地面,牆面均為花崗石鋪砌,外牆為花崗岩乾掛石面,部分外露鋼筋混凝土面為仿石噴塗。

重檐屋面

(圖)龍馭閣龍馭閣

龍馭閣的重檐屋面為鋼筋混凝土面板,上鋪花崗岩仿古石瓦。所有瓦件和屋背均用花崗岩整體雕刻而成。頂層藻井為青銅龍浮雕。一層至五層設有兩部無支柱登頂樓梯供遊人上下。四層、五層的眺台作為謁陵人士的登高遠望處,可同時容納30-40人。

周圍環境

(圖)龍馭閣龍馭閣

龍馭閣周圍設定造形古樸、通高1.7米的石燈18個,四周用花崗岩沿地形鋪人行漫道,連線龍馭閣東西入口平台。古柏稀疏處補種的柏樹和常綠灌木及花草使環境景觀更具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