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祠堂
興建祠堂,本是儒家傳統,祠堂內部,也不乏西式裝飾,可龍雲卻是地地道道的彝族。1884年,龍雲出生於金沙江畔的昭通炎山松樂村下營盤,那時的他還叫納吉烏梯(彝語音譯)。1933年,功成名就的龍雲本想在老家炎山修建家祠,無奈交通太過不便,只能選址於昭通城外。
重要地位
雖偏居西南,近代雲南卻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12年,龍雲進入陸軍講武堂步兵科學習,跟他同為校友的,還有朱德、葉劍英等一批叱吒中國近代史的人物。1915年,袁世凱宣布稱帝,蔡鍔假借出國治療繞道雲南,聯合唐繼堯、李烈鈞誓師討袁。蔡鍔衝鋒在前,唐繼堯為了保護蔡鍔安全,安排身邊護衛跟隨蔡鍔,留下的空缺恰好成全了龍雲。耳濡目染,不僅讓龍雲開闊了視野,堅定了共和信念,也讓龍雲成為唐繼堯手下四大鎮守使之一。1928年,龍雲被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開始了之後十幾年主政雲南的歷史。
護城河、高聳的城牆、配備了糧庫的碉樓應該是龍雲故居與其他民居最大的不同之處。龍雲對近代中國的重大貢獻——堅守抗戰,透過一件件展品娓娓道來。
抗戰爆發前,龍雲未雨綢繆,組織雲南人民修建滇緬公路,為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做準備。七七事變爆發後兩天,龍雲就會見了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人,進一步堅定了抗日決心。他說:“身為地方行政負責者,當盡以地方所有之人力財力,貢獻國家,犧牲一切,奮鬥到底,俾期挽救危亡。”決定傾滇之師出征抗日。
台兒莊抗戰,滇軍出征3.5萬餘人,傷亡超過1.8萬人;激戰中條山,粉碎了日軍13次大規模進攻,滇軍第三軍幾乎傷亡殆盡;長沙會戰,大破日軍;滇西抗戰,率先收復失地。抗日戰爭勝利,龍雲表弟、滇軍指揮官盧漢代表國家、戰區,前往越南接受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洗雪國恥。
1984年龍雲誕辰100周年紀念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如此評價龍云:“他的一生是一個光榮的愛國者的一生。”
祠堂正殿,“封鮓(zhǎ)丸熊”牌匾高懸。“封鮓”取意自縣吏陶侃將別人送他的當地特產魚鮓捎給母親,母親卻責問陶侃:你是縣吏﹐將別人受賄的東西送我,不但對我沒有益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擔憂。“丸熊”取意柳仲郢之母韓氏為了不讓兒子犯困,把熊膽丸放在夜宵中,兒子服後,更勤於讀書。如同牌匾期許,主政雲南期間龍雲始終勤政、廉政:他創辦實業,改組富滇銀行,發行貨幣,確保了雲南經濟穩定;將東陸大學從私立改為省立,由省府直接撥付經費;對待轉移到雲南的西南聯大等大學他也竭力關照,促進了昆明的文化發展。
故居主體雖是仿清建築,但大門與側門,甚至採暖壁爐卻是採用典型的西式拱門。龍雲治下,中西合璧,兼容並蓄。這份包容,也包括對中國民主革命。
1935年,紅軍長征途經雲南曲靖地區,龍雲不僅將紅軍“禮送出滇”,還故意派出卡車被俘,附贈白藥、軍用地圖;1945年龍雲被蔣介石軟禁,直至1948年12月才在陳納德等人的幫助下逃到香港,並加入民革;在香港期間,龍雲竭力策動雲南和平起義。1949年12月9日,盧漢將軍率領全省軍政人員,在昆明通電全國,宣布雲南和平解放。
空中俯瞰龍雲故居,設計更顯精妙,整個家祠的建設全都圍繞“龍”來做文章:正殿和宅院構成了一個龍首圖案,家祠前面的鄉間小路是龍鬚,正殿後面的道路就是龍身。家祠內部,正殿梁頂上有二龍戲珠的造型,再現了飛龍在天的祥瑞,寶頂兩側也用彩石鋪砌出一個傳統的“龍”字,殿內更是到處繪有各式各樣的龍的形象。有人說龍雲是雲南王,他是蔣介石的邊陲大員,也是蔣的心腹大患;他長期捆綁在蔣系戰車上,卻用密電跟朱德聯絡。
周總理評價
周恩來總理這樣評價龍雲一生:第一,對中國民主革命有貢獻;第二,反對蔣介石個人獨裁,有功;第三,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堅決支持,直至勝利,有功。在那波詭雲譎的時代,主政雲南的龍雲,殊為不易;而促進雲南穩定發展,始終以國家大局為重,則不僅需要勇氣,更離不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