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谷村[雲南勐臘縣象明彝族鄉]

龍谷村[雲南勐臘縣象明彝族鄉]

龍谷村隸屬雲南勐臘縣象明彝族鄉,地處鄉政府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4.00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縣208公里。全村,適合種植 橡膠、砂仁 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東鄰,南鄰,西鄰 ,北鄰。轄龍谷一隊、龍谷二隊、曼傘、曼帕、畜牧場等5個自然村。現有農戶186戶,有鄉村人口962人,其中農業人口 960人,勞動力56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563人。全村耕地面積 2,827.00 畝,人均耕地 15.7 畝,林地8,021.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3.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4.0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788.00 畝(其中:田1188.00 畝,地 2600.00 畝),人均耕地23.54畝,主要種植糧食、砂仁等作物;擁有林地 4727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416.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97畝,主要種植橡膠、砂仁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3畝,其中養殖面積 13.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電視、電話,全村有 188 戶通自來水,有18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8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8戶(分別占總數的10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砂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4.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4.00 公里。拖拉機 62輛,機車204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7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070.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19畝。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77戶;全村有5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林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其他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9.7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6.87萬元,占總收入的51%;畜牧業收入 33.46 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11頭,肉牛56頭,雞2670隻。);漁業收入11.10萬元,占總收入的5%;林業收入57.80萬元,占總收入的25%;工資性收入10.5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33.7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5%),在省內務工2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砂仁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砂仁 產業。該村無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88戶,共鄉村人口896人,其中男性 466人,女性430人。其中農業人口896人,勞動力 606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880人,其他民族 16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58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20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34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48人,距離象明鄉中學34.00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人,其中小學生43人,中學生5人。

所在鄉

勐臘縣的象明彝族鄉,是古普洱茶盛產重地之一,歷史上是倚邦土司領地,屬車裡(今景洪)管轄,1958年建象明區,區政府設在倚邦街。

象明彝族鄉位於勐臘縣北部,地處北緯21。59/~22。19/,東經101。08/~101。26/,東與易武鄉接壤,南與勐侖鎮相連,西與景洪市勐養鎮、基諾鄉交界,北與景洪市勐旺鄉毗鄰,是西雙版納州唯一的彝族鄉。距勐臘縣城160公里,州府170公里。

象明”系漢語地名。明隆慶年間劃十二版納時,以整董、播臘(倚邦)、易武為一版納,隸屬車裡宣慰司。清雍正年間,曹當齋以功授土千總世職,管理倚邦等六大茶山;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軍功升守備銜。民國初設第六行政區分局於易武,後移治倚邦。民國16年置象明縣,駐治倚邦;民國18年裁象明縣,將倚邦土司地合併於普文。1953年改屬版納勐旺,設辦事處於倚邦。1958年初從版納勐旺劃出建象明區隸易武縣,區府駐治倚邦。易武,勐臘兩縣合併後仍為象明區。1969年改稱公社,次年將公社駐地遷至大河邊。1984年復稱象明區。1988年改區為鄉,轄倚邦、曼拱、曼林、曼莊、新發、安樂、龍谷、大河邊8個村公所。

溝壑縱橫,地廣人稀,村寨分散,交通滯後,信息閉塞是象明鄉最顯著的特點。地形東部高、南部低,最高海拔1950米(山神廟),最低海拔565米(曼配渡口),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在17℃-19℃之間,降雨量在1500—1900毫米之間。畜牧、茶葉、橡膠、砂仁是象明彝族鄉主導產業,同時,象明彝族鄉是普洱茶的故鄉,茶文化淵源流長,名揚海內外的清朝茶馬古道從象明鄉橫穿而過,享譽天下的古六大茶山在象明境內就有四山,即:倚邦、蠻磚、革登、莽之四大茶山。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45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否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農村基礎設施滯後,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如:農田水利基礎薄弱,交通狀況差等;2、無支柱產業,民眾經濟來源少,生活還較為困難。3、受教育程度低。。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按鄉上“高畜牧、中茶竹、低膠藥”的發展思路,結合我村實際,重點抓好橡膠產業;在鞏固現有面積的基礎上,加大資金、科技投入、提高單產、增加民眾收入,把橡膠產業培植成為我村的一項支柱產業;加大教育宣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