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山村[雲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龍潭山村]

龍潭山村[雲南省南華縣紅土坡鎮龍潭山村]

該行政村隸屬南華縣紅土坡鎮,地處紅土坡鎮北邊,距紅土坡鎮政府所在地18.00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97公里。東鄰依黑么村委會,南鄰 大德郎村委會,西鄰羅納里村委會,北鄰羅武莊鄉。轄龍潭山、保馬龍、羊槽山等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12戶,有鄉村人口1603人,其中農業人口1603人,勞動力8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5人。 全村國土面積11.66平方公里,海拔2,30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630.00毫米,適合種植大麥、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77.00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14,624.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8.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6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182戶通自來水,沒有農戶飲用井水,有 2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55.83%)。有412 戶通電,未開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7.3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7戶(分別占總數的53.16%和52.67%)。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1輛,機車52輛。全村耕地尚未實現有效灌溉沒有高穩產農田地。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6戶,分別占總農戶的1.94%和8.74%;建有小水窖233口;尚未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12戶。全村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有1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沒有磚混結構住房、磚木結構住房和其他結構住房;全村412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0.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1.00萬元,占總收入的59.07%;畜牧業收入124.00萬元,占總收入的36.4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93頭,肉牛140頭,肉羊85頭);沒有漁業收入;林業收入11.30萬元,占總收入的3.32%;第二、三產業收入4.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8%;工資性收入9.82 萬元,占總收入的2.89%。農民人均純收入2,610.00元,農民收入以烤菸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9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3人(占勞動力的16.09%),在省內務工69人,到省外務工24人。

特色產業: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6.4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4.3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該村沒有企業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

人文地理

龍潭山村 龍潭山村

龍潭山村委會人口中漢族占98.00%,祖先從外地遷入。根據碑刻和家譜記載,一路祖籍江蘇鎮江府,三國時移居四川成都,到雲南之前住在成都,清光緒年間從雲南省迤東道東川俯分防巧家撫彝俯小水井移居而來,是先祖劉忠髮帶著其子,弟兄四人到此,其中小兒子1882年出生在小水井,遷入至今以有六代。另外一路是由四川東部遷入。

在婚姻中最值得紀念的是母親給女兒的手鐲玉佩。有的是母親私下給手鐲玉佩,有的是出嫁次日早上認親時才給,有的還加送一支什青線,表達線長長、路更長、婆媳之間情誼更為長;父母所給,視之為家傳珍寶。

發展重點

存在的問題

基礎設施薄弱,民眾娛樂,休閒公共設施缺乏。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1.

基礎設施薄弱,民眾娛樂,休閒公共設施缺乏。

2.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3.

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發展思路和重點

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民眾的文明素質。

扶植一批養殖戶,提高養殖水平,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

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利用荒山荒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1.

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民眾的文明素質。

2.

扶植一批養殖戶,提高養殖水平,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

3.

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作用。

4.

利用荒山荒地,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77.00畝(其中:田0.00畝,地1477.00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大麥、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62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6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7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4.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37.2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461.5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86戶,共鄉村人口1645人,其中男性834人,女性811人。其中農業人口1645人,勞動力116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4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8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龍潭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南華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18.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4人,中學生63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75人,黨員中男黨員56人,女黨員19人。 團員5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