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柏家鄉、下車鄉、北門外鄉。
1953年設城關鎮。
1958年併入幸福公社。
1961年設城關公社、城東公社、紅衛公社。1981年3月,紅衛公社更名為田家公社。
1980年12月,撤銷城關人民公社,恢復城關鎮人民政府。1984年4月,撤銷全縣農村人民公社,恢復鄉鎮體制,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轄1個鎮,20個鄉,即城關鎮,驥村鄉、下漕洞鄉、城東鄉、蓮花鄉、金陵鄉、茂家鄉、田家鄉、冷水井鄉、門樓下瑤族鄉、梘頭鄉、毛里鄉、十字鄉、石羊鄉、金盆圩鄉、三井鄉、陶嶺鄉、高山鄉、新隆鄉、知市坪鄉、大坪塘鄉。
1995年城關鎮、城東鄉、田家鄉合併設龍泉鎮。
2000年4月,原城東鄉、田家鄉從龍泉鎮分出,設立獨立核算的正鄉級單位城東、田家辦事處,重新劃定了龍泉鎮、城東辦事處、田家辦事處的管轄範圍。
2007年7月,撤銷田家辦事處、城東辦事處,合併到龍泉鎮。
2015年11月20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54號)批覆同意:撤銷蓮花、冷水井、茂家、毛里鄉建制;調整龍泉、驥村、大坪塘的部分行政區劃。 將原蓮花鄉的新屋場、雙溪嶺、崗上、社門口4個建制村;大坪塘鎮的秀嶺水、雲里、黃沙溪3個建制村;原茂家鄉的梅溪、塘家鋪、五柳塘3個建制村;原毛里鄉的水晶坪、梅灣、劉家橋、石龍頭、青龍、青龍坪、上青龍、毛里坪、龍珠灣、石古灣、珠美、火爐嶺12個建制村;原冷水井鄉的上莊、潮水鋪、坦頭坪、黃慶、小步嶺5個建制村;驥村鎮的流芳橋建制村,共28個建制村併入龍泉鎮。
行政區劃
龍泉鎮系新田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5年11月,將原蓮花鄉的4個建制村;大坪塘鎮的3個建制村;原茂家鄉的3個建制村;原毛里鄉的12個建制村;原冷水井鄉的5個建制村;驥村鎮的1建制村,共28個建制村併入龍泉鎮。
鄉鎮區劃調整後的龍泉鎮轄下車、三里亭、五鄉圩、勝利、民主、田家嶺、塘家洞、木山塘、土珠山、陶寶、歐家塘、東門橋、柏家、七里坪、漆山里、大橋頭、鳳凰、觀音坪、榨上、潭田、青山腳、掛蘭、魚池頭、洞源、羅家山、上車、梽木下、周家洞、魚游、砠下、田家、環靈橋、白鶴倉、李子沅、琶塘、坪頭嶺、馬步嶺、石甑源、瑤塘窩、扒田丘、盤家壩、蛟龍塘、大曆縣、龍脈塘、螞蝗洞、源頭、大灣、小崗、過肥田、柳溪坊、新屋場、雙溪嶺、崗上、社門口、秀嶺水、雲里、黃沙溪、梅溪、塘家鋪、五柳塘、水晶坪、梅灣、劉家橋、石龍頭、青龍、青龍坪、上青龍、毛里坪、龍珠灣、石古灣、珠美、火爐嶺、上莊、潮水鋪、坦頭坪、黃慶、小步嶺、流芳橋78個建制村和中山、新華、朝陽、雙碧、雙勝、秀峰、團圓7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203.49平方千米,總人口11.8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中山社區)。
地理環境
轄區面積203.49平方公里, 舂陵河流經全境。龍泉鎮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新嘉二級公路、S323、S215、京珠高速公路複線連線線貫穿全鎮。
經濟概況
該鎮主要有菜、煙、果三大產業,種植蔬菜7千餘畝,優質烤菸600多畝,開發優質水果大五星枇杷1000多畝,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全鎮擁有各類企業343家,個體私營主6000多戶,從業人員9000餘人,形成了以家俱製造業、食品加工業、木材加工業、機械製造業為支柱的主導產業,民營經濟產值占全縣民營經濟總產值50%以上。近幾年來,龍泉鎮借招商引資的東風,抓住沿海產業內移和本地能人回鄉創業的機遇,引進企業10多家,年產值達1000萬元以上。
社會事業
龍泉鎮政府機關共有幹部職工103人,其中黨員70人,行政編制46人,大專以上學歷占幹部職工總人數80%以上。合鎮以來,龍泉鎮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人民,依託縣城區域優勢,緊扣“科學發展,富民強鎮”的工作主題,突出“惠民生、上項目、興產業、強基礎、促和諧”的工作重點,搶抓發展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統籌各項事業,促進城鄉繁榮,全鎮呈現和諧發展、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2011年,龍泉鎮成功創建“省級安全示範鄉鎮”,2012年榮獲“湖南省先進民政所“稱號。2012年,全鎮地方生產總值實現12.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6940元、3133元,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幸福感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