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鄉[四川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

龍泉鄉[四川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

龍泉土家族鄉是2004年由原雞唱、自由、龍泉三鄉合併而成,位於宣漢縣東北部,地處兩省(四川、重慶)四縣(重慶市城口縣、開縣、四川省達州萬源市、宣漢縣)的交界處。轄13個村64個村民小組,2688戶10096人,土家族人口7337人,總面積223.64平方公里。前河縱貫全境,有號稱"中華第一漂"的百里峽漂流,是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百里峽腹心地。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480米,平均海拔1530米,耕地面積4877畝,其中30度以上坡地占70%以上。全鄉退耕還林92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

2018年8月,龍泉土家族鄉被四川省文化廳命名“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之鄉。

鄉情簡介

宣漢縣龍泉鄉,是2004年由原雞唱、自由、龍泉三鄉合併而成,位於宣漢縣東北部,地處兩省(四川、重慶)四縣(重慶市城口縣、開縣、四川省達州萬源市、宣漢縣)的交界處。轄13個村64個村民小組,2688戶10096人,土家族人口7337人,總面積223.64平方公里。前河縱貫全境,有號稱"中華第一漂"的百里峽漂流,是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百里峽腹心地。

地理環境

龍泉鄉系盆緣高山區,群峰連綿,溝谷縱橫,山高坡陂,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480米,平均海拔1530米,耕地面積4877畝,其中30度以上坡地占70%以上。全鄉退耕還林92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

龍泉鄉屬喀斯特地形地貌,六大山脈托出十大主峰,常年雲遮霧繞,婉若仙山。鄉內中段拔地而起的老黃山,他雖不是鄉內最高山峰,但爬上山頂,視野頓開,在山頂上舉目遠眺,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群山連綿,碧波蕩漾,心曠神怡。鄉內有108個山洞內千姿百態、各展風姿,遊人稱之"人間仙境、地下天堂"。境內外內有神鷹岩、南天門、雙龍泉、神女峰、懸棺洞、盤龍洞、雞王洞、五指山、將軍山等數十個景點景觀。

龍泉鄉不僅山清水秀洞迷人,而且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還有許多珍稀物種。常見的有虎、熊、獐、鹿、羚羊、山羊、毛狗、飛虎、狗獾、刺猥、猴、野豬、火雞、錦雞、野雞、笨雞、娃娃雞、竹雞、珍珠雞,河裡有娃娃魚、陽魚等數十種。有高等植物300多種,其中名貴中藥村黃連、天麻、厚朴、木瓜等1348味,生漆等珍稀植物30多種,野生天然綠色資源較為豐富,各種天然果菜可供食用的達300多種。

交通設施

龍泉鄉交通方便。達州河市機場通航後,乘坐近3小時公共汽車可到達龍泉:萬源火車站經重慶市城山境內到龍泉只需3小時左右;從萬州機場下飛機的乘客只需2個半小時就能到達龍泉;所經交通線路,公路已全部硬(油)化,空調車、計程車比比皆是。鄉內通村公路11條,已通公路的村達11個。

龍泉鄉已全面開通程控電話和聯通133行動電話。通訊較為方便。全鄉電力資源豐富,除國網電輸通外,鄉內自有建於1927年的雞唱發電站已技改併網發電。

龍泉鄉地下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煤、鐵、鈾、錳、金、銀、銅、鋁土等礦儲量較大,黑色大理石遍地皆是。

熱情好客的龍泉人,淳樸善良、憨厚誠實,有獨特的"土家風俗"。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土家風情令人陶醉。

薅草鑼鼓文化

龍泉鄉[四川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 龍泉鄉[四川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

西周時期產生於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成型於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的漢代。古人既要燒荒種地,又要防範野獸,為解除疲勞、驅趕野獸,便產生了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原生態地保留了巴人從原始狩獵向原始畜牧業、原始農業轉變時期諸多的生產生活習俗:打鑼鼓和唱歌同步進行,鑼鼓引子、唱腔曲式調式、唱詞的內容到形式,特別是三至五人打唱的被稱為武鑼鼓的打法是當地獨有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