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龍池舉網”自古以來就是六合八景之一。龍池鯽魚為歷代皇宮之貢品,以其頭小體肥、肉嫩細膩、鮮美可口而名揚天下。水面約500畝,池水至清,最深處可達幾十米,舊志稱其“深邃莫測,相傳有神龍居之”。由於池水於地下水相通,因此長年不竭。池邊楊柳依依,芳草萋萋。池裡魚、鱉、蝦、蟹成群,尤其盛產大鯽魚,每條都在一斤以上。舊時池畔有兩島,“彎島如人出臂拳”,池東有兩口水池,謂之龍眼,池東岸建有龍王廟,為歷代縣官祭祀求雨之所。清代於此建“清風亭”三楹,文人墨客常吟詠其間。池內盛產鯽魚,“清燉芙蓉鯽魚”是六合獨具特色的宴客佳肴。池畔楊柳依依,清風習習,是難得的休閒佳地。
湖水傳說
民間傳說,在很早以前,六合縣裡並沒有水池。在現在的龍池地方住著一戶人家,這家的童養媳常受公婆虐待。她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作飯,侍侯公婆、丈夫,還得推磨、挑水、洗衣,忙得連一點閒 暇時間都沒有。可是狠心的婆婆還命令她每天必須到外面拾回一筐柴禾,否則不僅不給她飯吃,還得挨打。有一天,童養媳外出拾柴禾時,突然發現一條烏蛇躺在路邊。烏蛇的尾部中了一箭,動彈不得。看見她走過來,烏蛇抬起頭,似有哀求之意。童養媳心中不忍,便將箭從蛇身上拔了出來。烏蛇擺了擺尾,向她點點頭,隨後鑽進附近一條小溪不見了。過了幾天,當童養媳拾柴再次來到這兒時,又看見了那條烏蛇。烏蛇高高地揚起頭,從嘴裡吐出一個白白的蛋,然後又向她點了點頭就不見了。童養媳奇怪地拾起蛋看了看,見與普通的雞蛋無甚兩樣,便隨手放進了筐里。突然,筐里的柴禾一下子變得滿滿的。童養媳又驚又喜,小心翼翼地藏好了蛋回到家。以後,天天如此,使童養媳少挨了許多打罵。日子長了,婆婆奇怪了。她想知道個究竟,於是就偷偷地觀察。終於有一天,秘密被她發現了。婆婆一把搶過蛋,逼著童養媳說出了這個蛋的來歷。婆婆一聽是烏蛇給的,立即高興地大叫:“啊!這是龍蛋!這是寶貝!”說著,她立即將蛋放在米缸里,眨眼間米就漲滿了缸。婆婆又趕快拿蛋往錢箱裡、衣櫃裡放,十分靈驗。婆婆樂得忘乎所以,看見水缸未滿,便將龍蛋往水缸里一丟,霎時間,狂泉噴涌。龍蛋在水缸里打了幾個轉,突然裂開,躍出一條烏龍,烏龍在空中飛騰,暴雨傾盆,水流滿地,慢慢地,變成了現在的龍池。貪心的婆婆被淹死了,變成了難看的鱉。童養媳與烏龍結了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龍池裡,繁衍了不少子孫。龍池大鯽魚就是他們的子孫。龍池鯽魚因其頭小個大、鱗黑皮細、肉厚刺少而遠近聞名。用它製作各種名菜佳肴更是膾炙人口,別具風味。
南京傳統名菜“龍戲珠”就是用龍池大鯽魚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