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七目嶂

龍川七目嶂

七目嶂,位於廣東龍川、東源、五華、等縣交匯處,屬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登上山峰,可眺望周圍豐順、紫金等七縣市,故稱七目嶂,毗鄰河源龍川、紫金、五華、三縣,總面積58.5平方公里,是原始次生闊葉林區,也是廣東省最大的天然闊葉林區之一。

七目嶂自然保護區物種繁多,經專家考證的就達200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桫欏、三尖杉、吊皮錐、紅椿等15種,動物有雲豹、雉雞、穿山甲等,稱之為“物種寶庫”實在是名不虛傳。
七目嶂自然保護區不但物種豐富,而且自然風光秀麗,景色十分迷人,群峰俊俏,峭壁險要,飛瀑深潭,古藤橫空,山溪清澈,雲海茫茫等秀麗景點舉不勝舉,定會使你美不勝收。如果你是一位不畏艱險的勇攀高峰者,登上五華制高點──海拔1318米的七目嶂主峰,河源、龍川、紫金、五華四縣山川秀色便可盡收眼底。相傳,詩人蘇東坡游七目嶂後,對七目嶂的秀麗景色贊不絕口,曾寫下不朽詩作[ 石馬詩]。
七目嶂,群峰競秀,主峰海拔1318米,比羅浮山(1296米)還高22米,是龍川的最高山峰。其地史悠久,在大地構造上,為一隆起帶,構造線以華夏型(東北—西南向)為主。自古生代後期的二迭紀至中生初期的三迭紀,由於各期斷裂及火山活動,大約至今23000萬年,在原斷陷地區沉積了不少陸相盆地沉積物。到中生代未的白堊紀至新生代初的第三紀,大約距今14000萬年,由於燕山運動花崗岩開始侵入和抬升,使古生代以來各期形成的地層隆起,形成地層複雜的山地。從第三紀至第四紀期間所發生的喜馬拉雅運動,大約距今4000萬年至今,使山地間歇性進一步抬升,而形成地質歷史悠久的山地。組成山地的岩石多為中生代侏羅紀砂岩、砂礫岩、砂頁岩、粉砂岩和石英砂岩等。
山上古樹參天,古藤橫空,野果遍山,飛瀑潺潺,植物科屬繁多,此山的杪欏,居亞洲乃至世界之冠,素有“物種寶庫,綠色明珠”之稱,故被列入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相傳,當年蘇東坡途經此地時,面對七目嶂峻馬峰曾吟詩一首道:“石馬生成在惠州,仙人遺下幾千秋。滿山青草不張口,鐵鞭任打不回頭。狂風瑟瑟毛不動,細雨紛紛有汗流。借問牧童何處宿,天地為欄夜不休。”
七目嶂是粵東北地區的最高峰,曾經是東江縱隊活動的地方,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利用價值。紫市鎮經過多方聯繫,引進了外資開發七目嶂,將建設成七目嶂旅遊度假村。 七目嶂旅遊度假村興建開發計畫分四期進行,按計畫2006年前完成一期工程的10棟別墅和配套旅遊設施建設,總投人600至700萬元。目前,七目嶂旅遊度假村首期工程的別墅、公路等建設工程正在施工中。工程完成後,將成為龍川縣旅遊業的一個新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