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第三中學

龍巖市第三中學

龍巖第三中學位於具有“老區、僑區、文化區”之稱的新羅區東肖鎮,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奇邁山麓,毗臨龍巖學院。學校前身是“私立溪兜初級中學”,創辦於1941年,後經“東肖中學”等名稱更迭,於2001年10月學校更名為“龍巖第三中學”,1998年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是新羅區農村學校唯一一所省級重點中學。

基本信息

簡述

龍巖第三中學龍巖第三中學

近年來,學校在鄧小平理論、“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在各級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鄉親、校友、海外僑胞的關心支持下,全體師生髮揚“自強不息,爭創一流”的辦學精神,勤奮進取,團結務實,辦學規模日益擴大,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質量全面提高,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先後被評為省先進教工之家、省綠色學校、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市文明學校、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區德育先進單位、區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2005年高考學校以上省專線386人,本科116人的優異成績再次名列新羅區同類校第一名。回顧龍巖三中近年來的工作,主要體現為“一大特色三大亮點”。

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170餘畝,現有高中36個教學班,國中16個教學班,學生二千餘人,教職工150餘人。

辦學特色

特色就是生命,創新才有活力。創新精神是民族興旺的根本,也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六十多年的歷史證明了龍巖三中辦學的實力,學校不僅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站穩了腳跟,而且還打造出了辦學的品牌,更可喜的是學校立足於農村實際,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行教育創新,創出農村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辦學特色。

學校非常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套用,加大投入教科研的力度,建設了校園區域網路,接入電信寬頻網,配備電子備課系統,在每個年級成立了兩個多媒體教改實驗班,大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課程整合的套用。學校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目標,強化課堂教學的科研意識,積極開展各年級、各學科、各階段、各類型的課程整合活動。廣大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套用,注重形象教學,探討不同的教學模式,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法指導,既縮短課堂授課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004年學校同北大附中合作辦學,成為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精心選用北大附中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初、高三畢業班教學服務。學校認真組織了教師觀摩北大附中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有重點地組織學生觀看北大附中初高中複習課,鼓勵教師下載或查閱教學資料,與此同時,還下載學科試卷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些網上資源和學校的需求非常吻合,而且具有豐富的內容,有課堂實況、影視資料、還有大量的文本信息可供教師參考,教師們與自身教育教學內容,包括備課思路、課堂教學手段等,兩相比照,找出差距。一年來,效果極其明顯:教師上好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畢業班學生的學習成績。

此外,學校還在各年段開展了“極速英語”、“敏特智慧型英語”等教學實驗,對參加網上學習的學生,學校進行了導向培訓,使他們具備網上學習所應有的素質,包括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評估的能力、自我調整心態的能力、獨立學習的能力、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尋求幫助的能力等。目前學校承擔的國家“十五”科研規劃“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新時期作文教學全境研究”等課題項目已經結題,走出了加大投入,實抓培訓,以教研促發展的現代教育技術實踐之路,2004年學校被評為福建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校現建成含一個計算機網路中心、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一組辦公設備、1個多媒體網路教室、8個多媒體多功能教室的校園區域網路,接入寬頻網,設立了學校網站http://fjlysz.net,配備了國之源和騰圖資源庫。學校網路豐富的資源,不僅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容,有力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滿足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

為提高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學校因地制宜,大力開展校本培訓。由工會牽頭組織,舉辦了九期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班,並進行考試和競賽,目前大部分教師通過了NIT模組考試和信息技術等級考試。陳文瑩邱建鋼兩位老師在參加區教職工計算機技能大賽中得第三名和第五名,獲新羅區計算機套用能手稱號。目前老師們用文稿演示、方正奧思、AUTHORWARE、幾何畫板等軟體製作課件400多個,上傳校園網課件349個。李曉婕老師的課件《CO2的實驗》在2002年全國(華東片)國中化學優質課評比中,獲國家級二等獎;羅芹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件《長江》在2002年省國中地理教學改革創新大賽中獲一等獎;謝麗清、謝美青老師的課件獲2004年省電教館教學整合優秀獎;黃子建老師的課件《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獲2004年省第二屆國中地理教學創新賽二等獎。

學校老師還踴躍參加了省、市、區相應的信息技術教研課題及國家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活動,教師廣泛套用多媒體舉辦公開課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

習慣教育

學校充分發揮紅土地老區優勢,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在鄧子恢紀念館舉行入黨入團入隊儀式,清明節到東肖革命紀念碑接受心靈洗禮,到後田暴動館、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等,取得了良好教育成效。

學校還深入開展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為目標的養成習慣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可促進學生自覺性、獨立性、自制力等良好個性品質形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日常行為規範,是學校、年段管理的基礎和根本。學校持之以恆,狠抓養成教育,以“習慣教育月”為契機,開展“每天做一件好事”“每周改掉一個不良習慣”“每月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等活動。要求同學們樹立責任意識,從衛生、守紀、禮儀等三個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根據“低起點、小坡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對行為規範目標進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細。從五個方面抓起,一是生活行為規範,二是學習行為習慣,三是勞動行為規範,四是交往行為規範,五是社會行為規範。

學校德育管理特色化是以年級管理個性化來形成的。在“習慣教育月”活動中,初一年段開展“養成習慣”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初二年段開展“學習習慣”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三年段開展“考試習慣”教育,樹立良好考試的心態。在高中部以“中學生素質拓展教育”為目標,高一年段進行“強化規範,自我定位教育”,高二年段進行“淡化規範,完善自我教育”,高三年段進行“超越規範,理想目標教育”,通過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科技創新創造活動、技能訓練實踐活動、健康情趣審美活動等四個方面,實現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有形化,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認真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龍巖三中一日常規》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學習,通過多種方式,使“講規範、講道德、講文明”等理念深入人心。制定出《龍巖三中安全管理工作體系》,把安全、紀律、衛生、公寓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重點,狠抓落實,通過政教處、年段、保衛科的齊抓共管,實現了學校秩序的進一步最佳化,學生行為的進一步規範。養成習慣教育活動的開展,成為學校管理的一道新亮點。

龍巖第三中學龍巖第三中學

常規管理

教學是學校永恆的主題。長期以來,學校堅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因地制宜,狠抓教學中心工作,根據校情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規劃。堅持分級管理、橫向比較、縱向聯繫制度,加強對初、高中教學的巨觀調控,統一指導思想,明確發展方向,制定管理措施,教學工作呈現統一、有序、協調的發展態勢。

學校非常注重“雙基”傳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狠抓基礎知識過關,建立了教案抽查評比制,領導督查課堂制,聽課、評課制。教案寫作、課堂教學都以是否重視基礎、面向全體為主要依據,力促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提高。為拓寬學生成才渠道,學校積極探索新形勢、新條件下教學的側重點,依據“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面向全體,注重基礎,努力尋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突出了教學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強化了教學常規管理力度。

教學常規管理是最佳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學校在常規管理上始終堅持“五嚴格”:一是嚴格教學計畫管理,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設定開齊開足課程;二是嚴格教學過程管理,從教學計畫、備課、上課、改作、輔導、考試、興趣小組、教研、師德等九個方面進行監控和跟蹤;三是嚴格教學研究管理,教學研究的重點是教法、學法和學生思想品德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四是嚴格學生的學習管理,力求使學生學習達到規範要求;五是嚴格教學質量管理,主要考核教師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取得的成績和期中、期末考試成績。教學常規是教師整個教學過程必須達到的規範。學校因此也根據常規制定配套方案,制定《龍巖三中教學常規評分細則》、《教案檢查記錄》、《作業批改登記》、《龍巖三中新教師培訓計畫》、《畢業班獎懲條例》等,並逐一抓好落實。

學校採取多種進行形式考核,主要舉措有:一是以常規管理條例為準繩,評定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教學之星”;二是開放高級教師示範課,中青年教師評優課,以濃厚教學風氣;三是制訂青年教師崗位培訓計畫並抓好落實;四是嚴格考紀考風,從考試命題、監考、評卷、統分,環環落實,減少不真實成分,提供教師平等競爭的機會;五是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統計、分析、公布制度。此外學校在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補償訓練、材料選用和試題糾錯等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加大了集體備課的管理力度,最佳化了備課方式。加大了“三課”活動的調控力度,加大了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增加學生評教次數,加強對目標生、邊緣生的幫輔。

目前,隨著學校封閉式管理力度的加大,學校各項工作必將更加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日趨成為學校辦學的一道新亮點。

科研活動

鄧小平同志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中的基礎性和前瞻性地位越來越突出。可以這么說,誰搶占了教科研這一制高點,誰就抓住了教育的明天。因此,學校構建了以學校教務處為主體,教科室、教研組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教科研管理模式,形成了處、室、組三級教科研網路,教務處發揮領導、調控、保障作用,教科室發揮指導、管理職能,科研組由骨幹教師組成。自此,學校教科研工作進入了快車道,不僅有自己的機構、組織、人員,而且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多渠道、多形式濃厚科研風氣:一是教研組、備課組等教科研組織健全,每期都有制定教科研計畫,按計畫每雙周二進行教科研活動,活動有主題、有記載;二是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經驗交流,請教有所長的教師上台講經驗、切磋教法,取長補短;三是每學年組織一次教育教學論文交流,並提早布置,要求每位教師每年撰寫兩篇論文,並制定獎勵方案,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教學研究;四是每學期進行一次教案評選,對優秀教案、學生作業進行展覽;五是每學期開展一次教研月活動,活動包括示範課、公開研討課等。

教科室成立後學校還迅速圍繞高三備考工作開展了五項專題研究。一是研究“兩綱”(大綱和考綱);二是研究“兩課”(複習課與評講課),總結分析了高三“兩課”存在的問題,並制訂了相應措施;三是研究“兩題”(近年高考試題及各地信息題),捕捉高考信息;四是研究“兩層”(優秀層、中間層),積極搞好培優幫差工作,重學法指導、應試技巧,應試心理輔導;五是研究“兩綜”(文綜和理綜),固守本學科,突破交叉口。為了借鑑、學習他人先進辦學經驗和教育研究成果,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教師到福州、廈門等地取經,並請區、市教研室專家做專題講座。為了將教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我們加強教科研成果的推廣與套用。將收集的信息、學習心得、考察報告刊發,讓全校教師學習。

為鼓勵教師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之中,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國家、省、市、區級教學研討活動,開展了各種通識培訓,認真指導新課程改革實驗,制定集體備課制度,進行課改教學活動競賽等。目前,學校課改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鄭麗萍老師的論文《藉助多媒體與情感教學,實現快樂學習》,被評為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優秀論文;李捷老師的論文《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新課程的整合》獲省教育廳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並在《福建教育》2003年第十期發表;張炳東老師的化學論文入編2004年《中華素質教育》(CN98-4359/G4)。教師的各項技能也得到的全面的提高,謝麗清老師榮獲福建省教育學會生物教學委員會組織的省第四屆青年教師實驗技能競賽二等獎。

學校實現了以研究性學習為突破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研究的習慣,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教師由教書型向教研型轉變的過程。教科研成為提高辦學質量的有效載體,成為學校管理的新亮點。

龍巖第三中學龍巖第三中學

校園文化

一所學校影響力取決於辦學歷史的長短,辦學質量的高低,辦學規模的大小,文化底蘊的深厚,以及是否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是否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龍巖三中辦學60多年來,已逐漸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確立了“質量強校、特色立校、思想建校、改革興校”的辦學思路;鑄就了“自強不息,爭創一流”的辦學精神;形成了“團結開拓,求實進取”的校風,“敬業愛生,嚴謹文明”的教風,“尊師好學,勤奮拼搏”的學風。學校在教師中始終強化四個意識:主人翁意識、創業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全體教職員工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到熱愛三中、振興三中、建設三中的事業中來。努力實現學校三大辦學目標:一是成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教科研的先進學校;二是成為輻射教育教學成果的視窗學校;三是成為全市有一定影響的特色示範學校。著力建設三大工程:一是實施教育理念工程,構建現代化封閉式管理模式;二是實施校園建設工程,創建現代化視窗學校;三是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培養骨幹教師隊伍。“三大目標、三大工程”的提出將是我校發展的一個轉折點、里程碑,為學校今後的發展確定了位置,指明方向。

創新體制

龍巖第三中學龍巖第三中學

只有不斷創新學校管理體制,學校的教育目標才能實現。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學校領導和教師只有開動腦筋,群策群力,團結紮實地開展工作,才能取得教育創新突破性的進展。學校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要實現省二級達標學校工作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在今後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創新德育教育:要在提高德育實效上有所突破,切實保證德育在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德育是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與靈魂。我們必須在所有課程中滲透德育,在學校的日常管理和師生交往等一切時空中滲透德育,把育才和育人結合起來,樹立學校各部門、全員和全時空抓德育的意識。針對當前德育工作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一是豐富德育內容,變單一型為綜合型,如德育與體育競技、藝術教育相結合;二是最佳化德育形式,變灌輸型為滲透型;三是拓寬德育領域,變單線型為網路型;四是區分德育對象,變整合型為層次型;五是更新德育手段,變傳統型為現代型;六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變空泛型為診斷型。我們要注重德育研究,重視德育實驗,形成紮實有效的龍巖三中德育工作特色。

創新教學管理:創新教學管理要在教學常規管理和教科研上有新突破。一是要搶抓高中課程改革的新機遇,最佳化課程結構和課程設定,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課程改革必然會帶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特別是要求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教材觀和學生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同時,新課程的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重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也自然成為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二是要最佳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我們必須認真開展師德教育,塑造新型教師形象;深入開展教育理論培訓,提高教師理論素養;紮實開展教學技能訓練,實施常規教學達標活動,提高教師崗位能力;全面開展教育科研培訓,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樹立公正廉潔、作風民主、克己奉公、優質高效、具進取精神、有創新意識和較強管理能力的幹部隊伍形象。三是要最佳化教師評價制度。認真執行教學常規量化考核制、學生評價反饋制,繼續探索新的更趨合理的評價制度。四是要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要不斷轉變教學方式,探索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進一步加強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

創新後勤管理:學校要從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校園建設,提供優質服務,等方面開展學校的後勤管理工作。學校始終追求一種對學生進行優質服務的教育。這種優質服務既決定了教育者教育教學的態度、水平和質量,而且還決定於受教育者的學習條件和環境。為了追求這種優質服務,學校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克服了種種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對校園進行改造和建設,學校面貌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公寓、食堂、教師公寓等一應俱全,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校園硬化、綠化、美化工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建成了假山噴泉、生物地理園,裝備了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初步實現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生活設施的方便化、文體設備的多樣化,並在各個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全體教師手機加入集團網,實現管理手段信息化。學校還開通校園區域網路,促進校園內部信息的溝通與交流,實現內部資源庫共享,並建成學校內外兩個網站,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實現與國內外名校教育資源共享,管理上進一步向數位化邁進。

儘管如此,學校距現代化辦學條件一流的學校還有一定差距。部分校舍破舊簡陋,教室、公寓不足,體育運動場地、設施尚不完善,尤其缺少作為學校現代化辦學標誌的綜合大樓,因此綜合大樓的資金籌措和建設工作將是學校近年改善辦學條件的首要任務。為實現現代化辦學的目標,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建設工作,有目的有計畫地做好完善性的基建和綠化、美化工程,使學校真正成為一所環境優美、效益優良的現代化一流學校,實現省二級達標校的目標。一是要按校園布局進行規劃性建設,籌措資金建設學校綜合大樓,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現代化。二是要按省二級達標校的標準,進一步裝備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勞技室等,使硬體設施達二級校標準。三是要進一步完善校園區域網路並加強管理,使校園區域網路真正成為師生資源共享的教學工具。

在“十一五”期間,龍巖三中將緊緊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良好契機,進一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各級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奮發圖強,真抓實幹,努力拚搏,實現龍巖三中教育事業可持續的發展,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知識貢獻和人才保證。一定要團結開拓,求實進取,積極爭創省二級達標學校,為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為譜寫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而努力奮鬥。

現任校長:謝適平

書記:鄧明平

地址:龍巖市新羅區東肖鎮

龍巖市區中學名錄

龍巖市位於福建省的西部,通稱閩西,是距離廈門最近的內陸鄰海城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本任務主要收集整理龍巖市區的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