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龍巖山歌用來反映人民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喜憂哀樂之情,內容不拘,直抒胸臆,形成自由活潑,男唱女對,即興創作,順口成章。它用當地方言演唱,極富生活氣息。
龍巖山歌旋律高亢簡樸、節奏自由綿長,常因遠距離對唱山歌,就多用對詞。有的山歌字多腔少,行腔緊湊;有的字少腔多,行腔婉轉;有的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有的若斷若連,頓挫有致。
從50年代始,龍巖山歌由重山峻岭走人城鎮,從對唱到群唱,在節日期間,還擺起山歌擂台,最後發展為有情節有角色扮演的山歌戲,組建了專業劇團,成為一個新興的劇種。
一批專業文藝工作者為此進行了辛勤的藝術實踐和探索。他們整理吸收了170多種民間小調,並借鑑了外省花鼓戲、采茶戲等藝術技巧,使龍巖山歌戲從音樂曲凋到表演藝術都日臻完美。濃郁的鄉土氣息,獨特的地方風味,貼近生活,使龍巖山歌戲贏得了聲譽。山歌戲的優秀劇目如《陳客嫲>、《補籮記>、《葵花向陽>、《雙喜臨門》、《茶花娶新郎>等,多次參加省戲劇匯演,山歌戲中的優美音樂也多次灌成唱片、錄音帶,傳銷海內外。
相關詞條
-
閩西山歌戲
閩西山歌戲是福建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閩西山歌戲以客家山歌為基礎,用國語和龍巖方言來演唱,主要流行於三明、龍巖、連城、漳平、長汀、上杭、永定、武平等縣...
劇種源流 發展簡史 傳統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 -
龍巖山歌
龍巖山歌是福建省的民間音樂。以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為主,唱詞、道白常借用山歌的比興手法,音簡意賅,通俗生動,押韻順口,詼諧活潑。音樂曲調以閩西山歌、竹板歌和...
基本信息 遺產簡介 種類劃分 表現形態 -
山歌戲
山歌戲產生於福建閩西,它流行於福建龍巖、連城、漳平、長汀、上杭、永定、武平等縣。是在客家山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的傳統戲曲劇種。由獨唱、對答、沒有樂...
山歌戲簡介 龍巖山歌戲 -
永定[福建省龍巖市轄區]
永定區(古屬汀州府永定縣)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博平嶺山脈西麓。自新石器時代起就有人類聚居、繁衍生息。明成化十四年(1478),析上杭縣溪南、金豐、太平、勝...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自然資源 人文歷史 -
半班戲
是流行於閩西和贛南一些省區的一種漢族傳統戲曲類別,產生年代大多是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種類繁多,各地特色鮮明。
基本內容 半班戲傳承意義 半班戲戲曲類別 -
永安大腔戲
永安大腔戲,福建省永安市傳統地方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永安大腔戲形成於明代中期,是弋陽腔的一個流派,因是“大鑼大鼓唱大戲,大嗓子唱高腔”,故...
歷史淵源 文化特徵 代表劇目 傳承保護 社會影響 -
魅力興國
第一章 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 江西省興國縣,位於贛州市東北部,總人口77萬(2008年統計數字)。這裡是客家人的家園,著名的“山歌之鄉”;更是聞名全國的“紅軍縣”、“烈士縣”、“模範縣”、“將軍縣”。豐富的資源...
第一章 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 第二章 崢嶸歲月 光耀千秋 第三章 山川秀美 物華天寶 -
戲曲
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戲曲1近代王國維開始,才...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 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
發展歷程 戲曲 - 簡介 戲曲 - 歷史 種類 -
永定區[福建省龍巖市下轄區]
元年(758)復為汀州,入宋後仍稱臨汀郡),改新羅縣為龍巖縣,永定治地屬臨汀郡龍巖縣。大曆四年(769年),析龍巖的湖雷下堡置上杭場。唐大曆十二年(777)龍巖縣改隸漳州。上杭場脫離龍巖而直屬汀州。永定治地屬汀州上杭...
建置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 自然資源 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