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四中

龍巖四中

辦學特色學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已形成科技教育、藝體特長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辦學特色。 現有省學科帶頭人1人,省骨幹教師2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名師1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5.21%。 2012年6月,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4人)完成了課題《龍巖四中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並編寫了《龍巖四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

學校歷史

東山之麓,龍津河畔,天后宮旁,東城平寨,四中學校,坐落於此。
龍巖四中2011年建成的新大門

《龍巖縣誌》載,曾聞名遐邇的東山書院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地處東城平寨坊東山之麓,1933年被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拆毀。
1972年8月,經龍巖縣革委會批准,由教育組先後任命南下幹部沈煥池、趙澄清、俞泓(女)為組長,負責龍巖四中的籌建工作,徵用東新村東橋坂的民眾菜地和部分民宅,迅速建起了兩幢三層的磚混結構的教學大樓和辦公樓和一座作為食堂和廚房的平房。1974年9月,正式開學,按普通完中建制,招收國中4個班,高中2個班。首任校長郭乾,嚴謹治教,實抓教學,為四中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第二任校長魏村瑩,1979年創辦龍巖地區首家校辦印
2011年以前的老大門
刷廠,八十年代年產值80餘萬元,該廠1987年被評為省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徐日沾老師1980年研製開發的“多功能時間程式控制儀”獲得成功,獲省科委科技成果四等獎,是我市第一次獲得的發明創造獎,也是我國教學設備歷史上第一次展出的校用時間程式控制儀,它宣告了幾千年來從學堂到學校手工搖鈴、敲鐘時代結束。1978、1979年高考,應屆生楊類旋、陳子稀均獲物理滿分,分別考入北郵和廈大,連小鷺、倪虹、先後考入上海交大和北大。1979年考入上海醫大的陳根富,1997年獲美國阿肯色大學醫學院毒理學博士學位。學校聲譽鵲起,幾年之後,發展到20個教學班。1982年建成三層磚混結構的四合院式教工宿舍(已拆除),1984年建成四層磚混結構的教學大樓(已拆除),時任校長鍾美華。1989年建成六層單元式教工宿舍(12套)和抽地下飲用水工程,1995年因東興路擴建,建成新校大門(陳擁軍先生捐建),學校興建了綜合大樓(原三層辦公紅磚樓拆除),時任校長張受祿。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由於小中專熱,我校高中生源嚴重不足,高中部6個班在校生百餘人,再加上市區沿河路建設的延伸方案未能確定和地改市校園整體搬遷東新國小旁方案(小市人大通過)而撤銷,四中發展受阻,錯過極好時機,辦學走向低谷,
發展停滯不前。1995年後普高升溫,在董祝元校長帶領下,上下齊心協力,趁勢快上,發展為24個教學班,改造教學大樓,綜合樓加層,興建磚粉炭渣運動場、圍牆、教工學生宿舍(32套)及食堂,搬遷校辦印刷廠,綠化美化校園,狠抓“三風”建設,甩掉了薄弱校的帽子,於2000年6月,以93的高分通過省三級達標的驗收,發展為27個教學班。2002年,自籌資金120萬購買校外東苑學生公寓(7套)和教工宿舍(8套),2004年12月成功舉辦30周年校慶,
曾經的三層教學樓

2006年興建成5層教學大樓,時任校長陳央炳。
21世紀初,由於一級達標校擴班,加上一些中專學校改制,紛紛辦普高或綜合高中,2001至2003年,高中招生計畫無法完成,學校發展再次面臨挑戰和競爭,如何走出瓶頸,實現新突破,成了四中人的今後選擇和奮鬥目標。
2006年,在陳興鵬校長的帶領下,發揚“不甘示弱,勇爭一流”的四中精神,以改革謀發展,以質量求生存,以爭創省二級達標高中為動力,以“科學、民主、特色、和諧”為辦學基石,秉承“勵志、誠樸、篤學、敏行”的校訓,科學定位,明確學校“精品特色,差異發展”辦學目標和
如今的6層逸夫教學大樓
“享受學習,成就人生”辦學理念;以科研興教(“三導”式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為抓手,深化學校的內部管理,強化學校的規範管理;依法治校,加強學校制度建設;狠抓學校德育和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高中新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探索科技教育、藝體特長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大辦學特色的新思路,走特色學校發展之路;加強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完備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全面最佳化辦學條件;2006年9月,通過爭取多方支持和協調,圓滿解決了建校以來一直困擾學校的無圍牆及有圍牆而無法上鎖的歷史遺留問題,為學校的安全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經過多方努力,2010年1月拆除了已經被鑑定為D級危房的三層教學樓和C級危房的四層教學樓,興建了面積4872平方米總投資750餘萬元的6層教學大樓,其中邵逸夫教育基金捐贈80萬港元,一座現代化、標準化的30間教室的教學樓於2011年12月底竣工並交付使用,學校的辦學條件實現根本性改變,為學校今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2011年暑期,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投資300多萬元改建學校大門、塑膠運動場和校園廣場鋪設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工程項目,嚴格按創建教育強區的要求購置和配備大量的教育教學儀器設備,正緊鑼密鼓地朝省二級達標高中邁進。
逸夫教學大樓
目前,學校規劃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現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260平方米,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其中高中24個,國中12個,在校學生1520人(其中非新羅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228人),高中學生1051人,在職教職工155人,中共黨員52人,專任教師138人,碩士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122人,高級職稱46人,中級職稱69人。現有省學科帶頭人2人,省骨幹教師1人,市骨幹教師8人,市農村骨幹教師2人,區名師13人,區骨幹教師15人,區學科帶頭人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5.21%。五位校級領導均達到本科學歷。學校先後榮獲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省先進教工之家、省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省中國小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試點學校、市文明學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學校、市綠色學校、市先進職工之家、市素質教育先進校、市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等榮譽稱號。
近40載的辦學歷程,四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留下四中人的汗水和足跡,共為社會輸送12300多名合格的高國中畢業生。
彈指一揮間,敢問路何方。
今日的四中正致力於融合現代教育理念與近40年的辦學積累,以嶄新的姿態不斷創造學校持續發展的新輝煌。
今日的四中人,正站在十二五規劃的高起點上,為進一步“辦好學校、教好學生、發展好教師”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科學發展,追求卓越,為創建精品特色高中而努力奮鬥!

辦學理念

學校精神】不甘示弱勇爭一流
形象牆

【辦學理念】享受學習成就人生
【發展願景】精品特色差異發展
【立校基石】科學民主特色和諧
【校訓】勵志、誠樸、篤學、敏行
【育人目標】
培養有心的人:生活有心,學習用心,做事盡心,做人真心;
打造有用的人:人格健全,體格健壯,既能懂事,又有本事;
塑造有為的人:人生在勤,貴在奉獻,品質高尚,以小搏大;
雕塑有魂的人:言語文雅,行為儒雅,情調優雅,志趣高雅。
【管理風格】
以精誠的團結凝聚人以務實的作風帶動人以清晰的思路引導人
以民主的管理調動人以高尚的人格鼓舞人以真摯的情感溫暖人
【提升三力】
提升學校引領力:精神引領目標引領文化引領
提升教師施教力:專業施教創新施教幸福施教
提升學生髮展力:身心發展思維發展特長發展
【培育三一】一師一品牌一班一特色一生一專長
【教風】博學活教有為發展
【學風】勤學善思自主合作
【教師格言】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人以滿腔的熱情打動人
以新穎的形式吸引人以高尚的境界陶冶人

課程管理

(一)課程安排

1.課程設定
學校全面嚴格執行省頒課程方案。“三表”(教師任職表、課程表、作息表)都通過校務公開欄向家長和社會公布。學校都按要求開齊開足各類課程,體育、科學、藝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課程都已實施落實到位。體育課高中安排2節,國中安排3節;課間操、眼保健操已合理安排;學校還安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大課間活動和課外活動,如:七、八年級跑步,九年級跳樓梯,高一跳騎馬舞,高二高三做廣播操;確保學生在校鍛鍊時間累計至少1小時。學校嚴格按照教學計畫進度開展教學活動,無隨意加深課程難度,無隨意趕超教學進度和提前結束課程的現象。學校制定嚴格的請假制度,教師不論公事私事都有嚴格的審批手續,確保教學秩序正常,無隨意調課的現象。期中或期末複習期間、非考試科目也按計畫安排,確保正常教學。學校沒有組織或要求學生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社會活動,也沒有組織學生參加有違教育規律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禁止的各種比賽、競賽活動。學校文理分科均在高二年級之後。2.課程開設、實施: 在開齊開足選修課中的必選模組的同時,積極探索開發選修課中的非必選模組,全力保證課程資源的多樣化,讓學生有多元化的選擇,以充分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結合高中選修模組,在課程委員會的指導下,我校已開發實施了《成就你的未來——走進科技創新》、《生物科技》《高考體育訓練》、《高考美術訓練》、《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豐富、覆蓋各個方面的校本課程。
3.課程評價:每學期初由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意向和興趣自由選擇,在每學年結束後,學校通過教師、備課組、教研組對上一學年的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分析、總結、反思,並且提出下一學年度的修改意見,促進課程不斷完善。

(二)綜合實踐活動

我校歷來重視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學校每年組織新生開展軍訓、參觀部隊警營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服務街道、社區等社會活動,通過交通安全宣傳、文明行為勸導、義務清理垃圾等活動提高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各項傳統活動,如藝術節、校運會、社團活動等。
每周都專門安排研究性學習的時間:高一年段每周三下午、高二年段每周二下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過程管理規範、有計畫、有過程記錄、對學生的課題完成情況有評價、有總結。學校每學年還對研究性學習優秀成果進行展示活動,總結學校研究性學習的經驗。每個學生要記住自己的課題名稱、指導老師和活動形式(開題報告,分組討論、調查、調研,收集材料,形成總結、報告)。

(三)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

學校重視學生的體格鍛鍊。提倡陽光體育,每天鍛鍊一小時,開設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如:七、八年級的跑操,九年級的跳繩、跳樓梯,高一年級的活力健身操,高二、高三年級的廣播操。

(四)我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學校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1名(張曉芬),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1名(鄧彩霞),兼職心理輔導教師5人。創建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室1間,環境優雅溫馨,相關設施不斷完善,配備了相應器材。舉辦了 “教師心理調整”、“中學生情緒情感”、“中學生人際交往”、“青春期健康教育”“學習潛能”、“中高考心理”、“生命教育”等系列專題講座;開展“中高考壓力團體輔導”和各種成長小組輔導活動,心理諮詢室每周一至周五為全校師生開放,接受來訪者的諮詢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開展個別諮詢和輔導;設立心理諮詢信箱,開通熱線電話和心理QQ線上,把控問題學生心理,及時對學生不良行為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全方位、多渠道滿足學生的需求,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活動的正常開展。

(五)通用技術

學校嚴格按《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在高一高二年開設通用技術必修課程,以促進學生技術能力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針對這一實踐性、技術性較強的課程,學校專門安排一名專職教師(黃劍)和一名兼職老師(蘇首賓)任教。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近三年來,我校組織師生積極參加科技教育活動和開展普及智慧財產權相結合,在省、市、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電子製作比賽中獲得80多人次獎勵,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已申請了十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辦學特色

學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已形成科技教育、藝體特長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大辦學特色。學校先後獲得省、市科技教育基地稱號;省智慧財產權普及教育試點中學;省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省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年年獲區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打造體圖音特長生教育品牌作為特色之二,10年多來,我校為高校輸送體育和藝術考生450餘人,在全區繼續保持優勢,並享有一定的聲譽。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特色之三,10多年以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從無到有,配備了專職專業教師,八年級開設課程,不定期開設專題講座,配有心理諮詢室一間,心理諮詢信箱和固定宣傳欄各1個,開設熱線電話,開展《龍巖四中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課題研究(已完成)。

課程改革

我校積極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我校有6個國家級課題、1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2個區級課題。
2008年5月我校原創了課題《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整體性發展實驗研究——“三導”式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2012年12月,該課題被龍巖市教育局評為龍巖市基礎教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2009~2012年)一等獎。
何謂“三導”?三者的內在關係是什麼?
“三導”式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導學、導疑、導練”三個相對固定的教學環節。
導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把握新授課的知識結構及基本的知識點。
導疑,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動或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導學情況,共同解決導學環節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導練,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包括基礎知識的訓練、思維能力的訓練、訓練達成度等。
總結提煉出“三導”式教學模式的理念:學先於教,學重於教,以學定教,教學相長;導中促學,學中找疑,練中提高,三導一體。

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根據《福建省達標高中評估辦法(試行)》和《福建省達標高中評估標準(試行)》的指標要求,開展自查自評,找準問題、明確任務、重點突破、整體推進,鞏固創建工作成果,利用創建“教育強區”的有利時機,將整改工作作為創建工作的延續和深化,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在校園校舍規劃發展、教師資源配置、校園文化建設、教學資源利用、辦學特色、課程管理、課堂教學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學校科學快速發展。
(二)基本思路
一是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制定《龍巖四中“十二五”(2011—2015)發展規劃》(2010年10月教代會通過),將“爭創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寫入規劃,列入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成立以陳興鵬校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福建省達標高中評估標準(試行)》認真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整改措施,並按期分段逐項落實。
二是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結合我校實際,重點推進校園校舍規劃發展、教師資源配置、校園文化建設、教學資源利用、辦學特色、課程管理、課堂教學等,推動我校創建工作向深層次、高標準高水平邁進。

學校優勢

師資隊伍強

5位校級領導均達到本科學歷,省優秀校長1人,省學科帶頭人1人,省市骨幹教師各1人。中層幹部13人,新近提拔調整7人,本科學歷11人,各處室均已配齊。在職教職工155人,專任教師138人,碩士研究生學歷2人,本科學歷122人,高級職稱資格43人(已聘28人),中級職稱資格65人(已聘53人)。現有省學科帶頭人1人,省骨幹教師2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名師1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5.21%。近五年調配的教師主要是大學優秀畢業生和入城考試的優秀農村教師。

教育教學質量

通過全校師生的努力,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步上新台階。學校的高考、中考和會考成績處於同類校前列:2009年高考上本科線113人,中考上一中、二中統招線52人;2010年高考上本科線122人,中考上一中、二中統招線78人;2011年我校高考成績喜人,本科上線總數126人,其中本一上線3人,藝術、體育類雙上線63人。2011年中考我校又續輝煌,在全校172名考生中,一、二中正取53人和擇校30人,上線率48.3%。2012年高考再創新高,上本科線135人,其中本一2人,本科上線率42.8%;藝術、體育專業和文考雙上線65人,上線率95.6%;中考綜合比率92.5%,“四率”評比居新羅區城區片中學第五名(入學生源居第七,最末);近幾年的高中會考各科的優良率、合格率均達到或超過省定要求。
榮譽牆

教育科研工作

以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為抓手,搭建校本教研平台,我校以課題研究帶動教科研深入開展。近三年,學校的《英語聽說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等4個國家級子課題、1個省級課題《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整體性發展實驗研究——“三導”式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化》等2個市級課題和《多元化評價學生的數學有效學習探索》等2個區級課題,2個國家級子課題、1個省級課題和2個區級課題已結題。特別是我校首創的“三導”課題於2011年通過市級驗收,結題報告《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師生髮展》發表在2012年第一期《閩西教育》,並被龍巖市教育局評為龍巖市基礎教育課題研究優秀成果(2009—2012年)一等獎。近三年,我校教工有63人次獲得區級以上表彰;在優質課、教學技能比賽方面獲得市區級以上獎勵6人次;教師撰寫、交流、發表區級以上各類論文有78篇。學生獲得區級以上各類競賽獎達50人次。

青少年科技教育

我校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校戰略,進一步凝鍊以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為辦學特色,認真開展“六抓六到位”工程,廣泛傳播和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積極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較好成效。青少年科技教育是我校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一項有特色、有影響的活動,持續時間長,參與面廣,獲獎層次高,一直走在全市學校的前列,學校19人次(師生)獲1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人次獲2010年“6.18”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銀牌1塊,銅牌3塊。蘇首賓老師榮獲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貢獻獎”和省優秀科技輔導員稱號,陳興鵬校長、張淑紅老師先後被評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工作者”。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國家級優秀項目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三等獎以上36項,市區級229項。2012年5月還成功舉辦首屆科技節。

高中藝體特長生教育

特長生
高中藝體特長生辦學是我校辦學的又一大亮點。我校根據自身生源實際,確立了“文理見長,藝體冒尖”的辦學方針,把音樂、美術、體育特長生作為我校高考的重點抓好抓實。從2000年首辦特長生班至今已有13個年頭,我校的特長生培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形成了“關注差異起好步、培養興趣選好苗、專業訓練靠活動、文化與專業培養並舉”的特色。10多年來,學校校為高校輸送體育和藝術專業學生450餘人,先後有30多人考入中國美院、四川美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體院、天津體院、廈大美院等重點名校,在社會上享有良好的聲譽。按《龍巖市新羅區教育局關於做好2012年龍巖四中特長班招生工作的通知》(龍新教[2012]177號),我校於2012年秋季招收高一特長班1個。校高中男子籃球隊獲2011年、2012年市中學生男子籃球賽乙組冠軍。校合唱隊獲2011年紅歌獻給黨全區中小學生合唱比賽二等獎的第一名。2012年5月還成功舉辦首屆體育節和藝術節。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德育工作的特色和亮點,10多年來,我校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從無到有,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優勢,目前有兼職專業心理諮詢師2名(參加國培1人),持證上崗,定期向全校學生開放諮詢,配有心理諮詢室1間,心理諮詢信箱和宣傳欄各1個,邀請心理專家來校講學,本校心理健康教師不定期開設專題講座,八年級每周開設1節心理健康課,重視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和研究,定期出版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和板報,全方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2012年6月,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4人)完成了課題《龍巖四中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並編寫了《龍巖四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

校園環境

新建校門在學校西面,美觀、高雅、大方。學校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嚴格分開。東北面是運動區,有200米塑膠環形跑道運動場(內設3個籃球場)和1個風雨籃球場;中間是教學區,有並聯的2幢教學樓,其中現代化標準教學樓(2010年興建)30間;南面是生活區,有2幢教師套房,一層食堂,周圍是320多平方米的生物園,1幢女生公寓(此外,東苑小區設有1幢男生公寓和8套教工宿舍);西南面是綜合樓,有圖書館(圖書館藏書72112冊)、閱覽室、會議室、辦公室、檔案室、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網路教室、電子備課室、音樂室及器材室、階梯教室等。中間舊教學(06年興建)樓配有理化生探究室、通用技術室、地理室、衛生室、體育器材室等;各種功能教學專用教室25間,並按二級達標配齊儀器設備(政府投入專項資金281萬元)。新教學樓附屬樓(2012年興建)配有年段辦公室和美術室,學校接入寬頻網實現全校聯網,每班於2012年8月都安裝了班班通並投入使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設備日臻完善。

校園文化建設

2012年上半年,學校根據自身實際,聘請專業人員,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科學的整體規劃布局,對整個校園、各班、各年段的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設計。投資50多萬元打造體現教育性、人文性、科學性的高雅大方的文化校園,校園人文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校重視做好守則、規範、地圖、名人畫像、名言警句、勵志語錄等的布置安排,學校文化主題牆、文化長廊、榮譽牆、班級、年段的宣傳欄、宣傳櫥窗、科普欄等布局合理,內容健康,學校團委、學生會牽頭組織了星期九書畫社、IC街舞社、吉他社、輪滑社、武術社等8個興趣小組,利用下午第4節開展活動;大力推廣國語,規範用字用語,舉辦專題講座。2012年5月成功舉辦首屆“三節”(科技節、藝術節和文化節)活動;2012年底,團委會、學生會開展了“舞動青春,美麗四中”元旦文藝匯演。

各類軟體材料

2012年3月份,我校順利通過龍巖市市級文明學校的檢查驗收,各類軟體材料檔案基本齊全,逐項歸類整齊。2012年暑期,在區教育局中教股的指導下,按省二級達標高中35項評估指標,已初步整理歸檔入盒。2013年4月份,我校順利通過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