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寺院]

龍山寺[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寺院]

“龍山寺”位於晉江市安海鎮鎮北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寺,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殿。安海龍山寺是台灣四百多所龍山寺的祖廟。

地理環境

“龍山寺”位於晉江市安海鎮鎮北的龍山之麓,故名龍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剎,系1983年國務院確定的142座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 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寺,又名天竺寺,俗稱觀音殿。

自然資源

晉江安海龍山寺 晉江安海龍山寺

寺前有月池一窪,山門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鍾”四個大字。進了山門,但見寺的前牆上嵌一大石碑,刻“龍山寶地”。 兩側為鐘鼓樓、正門廊前有石獅、石鼓各一對,門額懸“一片慈雲”木匾。門內有拜庭,拜壇,壇上有亭。大雄寶殿氣勢宏偉,木刻,石雕、瓷塑,彩繪遍飾,精美璀璨。其中一對石龍柱,飛逸盤騰,工藝精湛,龍爪各抓一鼓一罄,擊之發鼓、罄之聲,巧妙神奇。殿內有千手千眼菩薩立像,系一根巨木雕就,通高4.2米。佛像頭戴花冠,冠上雕許多佛首。佛臉豐盈慈祥,兩手胸前合十。佛身兩側雕塑1008隻手,如兩扇羽翼,錯落有致,姿態各異。每隻手帶鐲,掌中各雕一隻眼,或執書卷,法器,雕工精美絕倫。佛像通身貼滿純金箔,金光燦燦,雍容華貴,為稀世珍品。寺中有明朝書法家張瑞圖題“通身手眼”匾額,及清朝莊俊元,近代弘一法師等名人墨跡。

龍山寺還存有諸多名人墨寶、真跡:前殿大門聯“為甚十二個時辰憎枷愛紐塵緣不斷,果然五百雙手眼溺拯扶危佛法無邊”系清莊俊元真跡,殿北檐下巨匾“紹隆佛種”為弘一法師真跡;天壇上有趙朴初親題的“龍山寺”匾;及宋朱熹真跡“普現殿”,宰相李文禎題、舉人柯琮璜書寫的“鎮國佛”匾等等。

龍山寺以其宏偉的規模,非凡的氣勢,嚴整的布局,奇妙的結構和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而名噪海外。同時,她那遍布台島數以百計的分靈,如同當年泉台兒女開發寶島台灣的座座豐碑,成為密切泉台關係的重要橋樑之一。

安海龍山寺中素稱有三寶。那么到底是哪三絕呢?第一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觀音,相傳取用原本廟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頭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眾多小佛首,迭作帽狀;主手合十,兩側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團扇,姿態各異。如今千手千眼觀音堪稱珍稀國寶,舉世無雙。 第二寶就是龍山寺殿前一對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龍繞柱,

形若騰雲,神采飛揚,栩栩如生。一雙鱗甲相間的龍爪,分別捧出一磬一鼓,如用細鐵條輕輕敲打,磬顯磬聲,鼓傳鼓聲,真乃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為閩南獨特的石雕工藝傑作。 第三寶是大殿有整板樟木大門扇,鐘樓有整木鑿空大鼓,系隋代製作。此外,正殿還高懸明代大學士著名書法家張瑞圖題寫的“通身手眼”匾額,更是彌足珍貴。寺內外古木參天,芳草處處,景色非常迷人。

金剛殿後庭院有個亭榭,叫“天壇”,是供善男信女禮拜梵香的地方,又稱“拜亭”。天壇式樣奇特,風格奇麗。它共有四權白石方柱,托架著莊重的屋頂,絳紅色的琉璃瓦砌成。飛檐翹角,龍翔風舞.四個翹角冀部都飾有小陪事務一,雕鏤精細,美不勝收,顯得玲瓏剔透,精巧纖麗而且又厚重端莊.天壇石柱上刻有: “龍勢起羅裳特開寶宇,山峰屏紫帽水護琳宮”。又壇上力;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的“龍山寺’匾額。這是趙老1983年來龍山寺參觀時,應寺主之請題寫的。

穿過天壇,走上石階便是圓通寶殿。圓通寶殿是龍山寺主體建築。始建於隋朝,晚清重建。大殿是重檐歇山式建築,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通高11.8米,面積483平方米。朱檐紅牆,’飛檐重疊,如翼高翹,四周設有小迴廊。屋脊正小有一座五層小寶塔,屋脊兩端有兩條騰躍的瓷雕青龍,朝向寶塔,為雙龍護塔,鎮邪攝吉之意。而莊重的大屋頂的其他部份,裝飾走獸飛禽,雕工精良,妙趣橫生。殿前拱眼壁-上,各種圖案浮雕素雅大方富有立體感。殿堂高梁大柱,彩繪斗拱,富麗堂皇。

更令人讚嘆不已的足殿前的那對蟠龍石柱。只見兩根青*石柱,蟠盤著一對腳躍的飛龍,左右相峙而立。這對行龍俯身蟠盤而下,昂首翻騰而上,狀若騰雲,神采飛揚,栩栩如生。一對鱗甲相間的龍爪,聚神合抱,分別捧著一鼓一磐,這鼓和磬卻能鼓傳鼓聲,磐顯磐音。古代勞動人民能在這青*石上如此造形傳聲,出神入化,巧奪天工,引人入勝,不愧為閩南僑鄉獨特的石雕傑作

大殿有三大門,門眉懸掛歷代書法名家字匾。書法風格意致蒼鬱、沉著大雅。 進入大殿,頓覺莊嚴曠廓,肅穆清靜。大殿內陳設輝煌,幢幡垂扎,宮燈高懸,燭光搖曳,香菸繚繞,一派神秘莊嚴的氣氛。一抬頭便可以看到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釘著-長木條,上而寫著,“大唐貞觀十三年魯國公程知節捐奉壹仟督修”。

大殿正面供水千手眼觀音。這尊佛像, 身高2.3米,身披蓮服,兩腳微露,跣足立於石雕蓮台之上。頭戴花冠,花冠正中雕-坐像,上雕眾多小佛首,迭作帽狀。眉清目秀,耳大嘴小, 面豐頭圓,顯得莊嚴慈祥。兩主手帶鐲,垂彎合掌於胸前雙側向上或向前旁生-千零八支手,每隻手的掌心郫精雕著一隻慧眼,手上分別掌著法器、鍾、鼓,書卷、珠寶、花果、樂器等多種物品、姿勢各異,形態不一。整座佛像取自千年樟樹的軀幹:,雕刻層次清晰,結構勻稱。在統一中寓有變化,在變化中又烘託了主體,顯得生動自然,華麗精美。這在古代木雕藝術中,確實足,-件難得的藝術瑰寶。

交通信息

坐泉州到安海的中巴車,到安海車站後搭摩的過去。

文化價值

相傳古時該地原有一巨樟,濃蔭蓋地,夜發祥光,時人崇之。東漢時高僧一粒沙認為這是一棵異樹神木,於是請工匠把它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隋越王皇泰年間(618-619年)始建寺奉祀。明天啟三年(1623年)重修。

該寺歷千餘年,傳布廣遠。唐宋以來,龍山寺的香火便隨著安平商賈的足跡傳播海外。在東南亞、台灣等地尤其突出,僅台灣就有二百多座同名的寺宇,其中最著名的是鹿港龍山寺和台北艋龍山寺。

一座寺牽起閩台兩岸情

在寶島台灣,有400多座龍山寺,他們是由安海龍山寺分香過去的。“龍山寺促進了閩台之間的民間交流,對研究閩台文化也存在重要的價值。”泉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出寶陽介紹道。

在台灣的400多座龍山寺里,其中最有名的是鹿港龍山寺和台北艋舺龍山寺,它們與安海龍山寺的關係較密切。在台北艋舺龍山寺內,還雕有一副楹聯:“分南海支流派接安平普渡慈航超萬劫,占東瀛勝地靈鍾文甲重修寶剎辟三摩”,可見該寺分靈於晉江,是安海龍山寺的支流。

鹿港龍山寺是台灣最古老的龍山寺之一。據安海《龍山祖庭釋氏傳燈錄續輯》記載,清順治十年(1653年),龍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觀音像,想到普陀山朝聖,不料船在海上遇風失控,漂至台灣鹿港,於是就地草創鹿港龍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肇善率領百餘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龍山寺謁祖進香,恭迎觀音像分靈鹿港。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晉江移民陳邦光發起擴建鹿港龍山寺。整座廟宇的布局和建築工樣完全仿效安海龍山寺,並由閩南能工巧匠負責施工,直接從晉江運去杉木和紅磚,歷時30多年建成。有趣的是,鹿港龍山寺平面布局為坐東向西,以地形看並無按常理背山面水而建,據說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朝向,為的是面向晉江的祖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