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龍寶玲,女,1977年10月2日出生,1993年考入安徽省黃梅戲學校表演系,在校期間主演《女駙馬》《包公嫁女》《孟麗君》《漁網會母》等,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分配到安慶市黃梅戲三團,主攻青衣老旦。曾先後榮獲安慶市創作劇目表演三等獎、安慶市全力杯大獎賽金獎,2007年獲首屆中國黃梅戲青年演員大賽“黃梅之星”稱號。2009年獲得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紅梅獎”。
代表作品
曾主演劇目:《天仙配》、《女駙馬》、《蕎麥記》、《桃李無言》、《孟麗君》、《桃花夢》、《碧玉簪》、《貞娘怨》、《兩代姻緣》、《春江月》、《羅帕記》、《送香茶》、《公司》、《小辭店》、《漁網會母》、《過關》、《紡線紗》、《嚴鳳英》、《民女名叫馮素珍》等二十餘部大戲及折子戲。
獲獎情況
獲獎情況如下
1997年出演《桃李無言》獲安慶市創作劇目表演二等獎。
1998年出演《漁網會母》獲安徽省全力杯大獎賽金獎。
2000年出演《過關》獲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表演二等獎。
2001年出演《蕎麥記》獲安慶市青年演員基本功大獎一等獎。
2007年出演《佘太君抗婚》、《漁網會母》參加首屆全國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獲“黃梅之星獎” 現就讀於安慶大學音樂教育系。
2009年出演《女駙馬-洞房》獲得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紅梅獎”。
2011年參演舞台劇《嚴鳳英》,該劇獲得第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白玉蘭獎。
人物故事
她,是一個戲痴,26年情迷黃梅,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她,2007年獲首屆中國黃梅戲青年演員大賽“黃梅之星”稱號,終以自己的實力彌補了世人眼中的“不足”。龍寶玲,這個秀外慧中、性格堅毅的農家女子,究竟是如何踐行著她的黃梅之路的?近日,記者有幸與之進行了一番親切而溫馨的對話。
1982年,當婉轉悠揚的黃梅調由宜秀區白澤湖高塘村的高音喇叭中緩緩流溢出起,有一個女孩,心底潛藏的渴望學戲的種子瘋狂滋長開來。那一年,龍寶玲雖然僅6歲,隻字未識,卻能跟音樂唱下全本的《女駙馬》、《天仙配》;8歲時,只要村里或周圍有戲班進出,她便整天緊追其後,沉浸其中,被村里人稱作戲痴。然而,就在小寶玲滿心盼望著長大後能成為一名黃梅戲演員之際,父親的早逝令她的這個夢過早夭折。龍寶玲輟學了。她進城打工,什麼髒活累活都肯乾,因為她知道生存之不易,更明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道理。1993年,龍寶玲在歷經10餘年的千錘百鍊後考進了安徽省黃梅戲學校表演系,開始了她的尋夢之旅。
在校期間,龍寶玲對黃梅戲的執著與熱忱是有目共睹的。由於其家境清貧,龍寶玲即使每天只吃兩頓飯,靠鹹菜度日,可練功房、衛生間內,無處不曾有她的歌聲飄過,烙印下她輕拋水袖、傾灑汗水的倩影。入校第二年,老師認為她的形象不夠靚麗,勸她放棄花旦行當,龍寶玲一度感到憋屈,甚至常常因心痛難忍與老師“槓上”,但轉眼功夫,她又繼續勤學苦練,將一雙雙練功鞋磨穿,仿佛唯有唱戲才能讓她忘卻那些不開心的過往。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龍寶玲通過默默付出,不僅琢磨出一套科學的發聲方式,還一舉拿下了被業界公認為難度係數非常高的劇目之一———《漁網會母》,並憑藉該劇先後榮獲安慶市全力杯大獎賽金獎、首屆中國黃梅戲青年演員大賽“黃梅之星”稱號。“可能我的性格中有幾許叛逆成分,別人說我哪些不足,我就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服軟!”採訪中,龍寶玲笑言,後來,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與指引下,她主攻青衣、老旦,角色雖不如花旦在劇中搶眼,但內心已絲毫不像從前般介懷,“演員在舞台上再現的是人物的形象和靈魂,不是單純的外型,只要綜合素質高,夠自信,就會越來越有魅力。”
在《桃李無言》中飾演“梁妻”,獲安慶市創作劇目表演三等獎;憑藉《蕎麥記》榮獲安慶市青年演員基本功大賽一等獎;《過關》中飾演“田大腳”,獲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表演二等獎……目前,任職於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龍寶玲除了演戲外,還被借調到母校充當“園丁”。“無論在哪個崗位,我這一生都不會放棄黃梅戲!”龍寶玲說,鮮花也需綠葉襯,她甘當戲園裡的一棵樹,即使成長周期慢,但相信終有一天會高大強壯、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