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均

34年9月,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在財政專門委員會工作。 1949年初到香港,譯書兼任教於華僑工學院。 1957年被定為“一類右派分子”,開除公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大均(1903~1985),字詹興,廣西合浦縣人,後移居北海。幼時啟蒙於北海名師黃日章門下,後入廉州中學,中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民國11年考入廣東大學。14年4月加入國民黨。15年,受選派留學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同年秋赴巴黎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立旨“以法制入手,探討各派學說而歸宿於經濟政策。”同年,受聘為行政院公務員,被委派代表中國出席日內瓦“國際勞工大會”。23年,被國家鐵道部聘為專員,兼《中華月報》主編。

主要經歷

24年5月發表《幣制改革之建議》一文,主張白銀國有和加強外匯管理。不久,奉派至青島膠濟鐵路管理局,主持經濟調查、運價核實及監督指標等工作,工作之餘仍致力於學術研究,著《1935年世界經濟》一書,同時兼任國立山東大學經濟系教授。27年,至香港任《東方雜誌》特約撰稿。28年冬,為英國情報部遠東辦事處翻譯德文《英德開戰及其外交檔案》,2個月後交稿。29年1月,應聘於《華僑先鋒》半月刊任主編,致力於向海外僑胞的文字宣傳,鼓勵出錢出力支援祖國抗戰;兼任香港華僑工學院教務長兼經濟學、貨幣學教授,主講經濟與物價等課題;與簡又文組織香港中國文化協會。31年11月抵重慶,任國家動員委員會專員,次年遷任國家總動員會議秘書。33年改任參事,後任專門委員, 主持“經濟作戰”策劃、聯繫貨運等業務。34年9月,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在財政專門委員會工作。35年到南京,至1948年為止,先後任經濟部總務司司長、參事和管制司司長等職。36年,回原籍北海競選立法委員未當選。1949年初到香港,譯書兼任教於華僑工學院。1950年主動回國,被安排進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半年後派至長春東北商業專科學校任教。1952年調至瀋陽市東北財經學院任教。1955年“肅反”運動中,以“特務罪”被捕,1956年11月被“寬大”釋放。1957年被定為“一類右派分子”,開除公職。1958年龍大均不服,寫信向中央反映,被上海市普陀區法院以“反革命罪”判處5年徒刑。1960年12月,因病保釋在外。“文化大革命”期間一直由華東師大所在居委會管制作打掃公廁勞動。1978年9月2日上海普沱區公安局宣布摘掉龍大均“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兩頂帽子。1979年春,遼東大學(原東北財經學院併入)派人前來落實政策,恢復龍大均公職,補發工資,並為他辦理退休手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