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龍城街道平均海撥1936米,轄區面積9.47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745畝,森林面積1575畝,森林覆蓋率11.09%。全街道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007年,全街道總人口338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950人,占總人口79.7%;農村人口6824人,占總人口的20.3%。農村勞動力4684人,農村從業人員4299人,其中,農業從業人員1757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41%;工業從業人員237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5%; 建築業從業人員221人,占農村從業人員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從業人員237人,占農村從業人員6%;批 發和零售業從業人員932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22%;住宿和飲食業從業人員108人,占 農村從業人員的3%;其它行業從業人員747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17%。全街道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71人。
地理位置
龍城街道地處呈貢區,是原呈貢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下轄龍街、城內、古城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5個自然村,24個居民小組。
歷史沿革
1984年3月,龍城街道由原龍街公社劃出城內、龍街、古城大隊,設立建鎮,並於3月12日~14日召開了“龍城鎮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龍城鎮政府班子。同年在城內、龍街、古城大隊分別建立了城內辦事處、龍街辦事處、古城辦事處,並配備了13名辦事處幹部。建街道之時,街道辦事處設立鄉鎮企業辦公室、建築公司、農科站、獸醫站、農機管理站、計畫生育管理辦公室、土地管理所、民政辦等職能站所,逐步又設立林業站、文化站、農經站、統計站、綜治辦等部門。這些機構,在較長時間內都未出現變動。
2000年9月,按照區委、區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龍城鎮完成了村級體制改革,撤消了城內辦事處、龍街辦事處、古城辦事處,同時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分別成立城內村委會、龍街村委會、古城村委會。
2002年4月,龍城街道辦事處根據區委、區政府《呈貢區鄉(鎮)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進行全街道辦事處改革和機關人員分流。街道辦事處共設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管理辦公室、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3個辦公室,24個崗位,機關幹部由46人減為41人。
2003年4月,根據省、市《關於全面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精神和要求,龍城街道作為呈貢區試點鄉鎮,經縣政府批准,城內村委會、龍街村委會、古城村委會改建為社區居民居委會,分別成立城內社區居委會、龍街社區居委會、古城社區居委會。
2007年撤銷龍城鎮,設立龍城街道辦事處。
龍城辦公地點已幾經變遷。
1984年建鎮時,鎮政府辦公地點設在城區原蔬菜公司。
1985年10月~1987年元月,投資20萬元在原敬老院對面新建龍城鎮辦公樓,占地2.4畝建築面積700平方米。199 4年12 月~ 1995年8月,在原敬老院旁新建辦公綜合樓,占地2.5畝,建築面積5層共1400平方米。
2002年~2004年6月,在石龍公路路口北側新建龍城鎮辦公樓,占地7畝,建築面積5層共4314平方米。
龍城街道機關內設街道黨工委、街道人大工委、街道辦事處和街道紀工委4個機構,下設黨政綜合辦公室、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科教文衛體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環境衛生服務中心9個部門。
農村經濟
2007年,龍城街道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現代新昆明呈貢新區建設和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保持了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勢頭。年內,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16億元,比上一年減少6.9%;農業總產值完成3805.61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0.93%;工業總產值完成3.61億元,比上一年減少12.06%;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完成5.48億元,比上一年減少32.69%;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6289萬元,比上一年增長58.07%;財政收入完成5567.69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4.74%;財政支出1653.97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9.2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32元,比上一年增長7%。
2011年,街道財政總收入完成22946.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779.9萬元,占任務數11336萬元的103.92%,超任務3.92%,與上年同期8967萬元相比增收2812.9萬元,增長31.37%;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7932元,較上年7211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31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25.8萬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5326萬美元。
農業發展
全鎮種植業產值2243.43萬元,比上年增長47.95%。其中,蔬菜產量1056.2萬千克,比上一年增減少0.8%,產值1191.25萬元,比上一年減少21.21%;花卉產量5582.9萬枝,比上一年增長2%,產值1052.18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1.8%。全鎮畜牧業產值為1560.34萬元,比上一年減少0.21%。其中,大牲畜年內出欄數34頭,年末存欄數69頭,產值 52.58萬元,比上一年增長606.72%;牛奶產量30.53萬千克,產值45.49萬元,比上一年減少53.61%;生豬年內出欄4603頭,年末存欄 2240頭,產值373.27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5.11%;雞年內出欄17萬隻,年末存欄11.6551萬隻,產值267.79萬元,比上一年減少22.38%;雞蛋產量135萬千克,產值866.7萬元,比上一年增長6.67%。全年各類肉產量60.42萬千克,比上一年增6%。
文化教育
保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保證經費投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和隊伍建設,教育隊伍綜合素質和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年內,接收了大成學校400餘名分流學生,面對一校四點、生源複雜的辦學情況,開展調查研究,商討對策,逐步摸索了一校四點管理的有效途徑,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穩定發展,分別被省政府和國家教育部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和全國校本培訓先進集體。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體育達標率為98.8%,輟學率為零。投資54萬餘元對縣第二幼稚園的內外環境進行了綠化、美化。年末,鎮中心學校共有在職教職工121人,教學班59個,在校學生2856人;區第二幼稚園共有標準活動室18個,多媒體教室1個,音體室1個,回、漢食堂各1個在職在編教職工56人,入園兒童740人。
廣泛開展寓教於樂、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舉辦了龍城街道第一屆春節文藝調演和一年一度的廣場文藝演出,組織幹部職工參加職工運動會、萬人長跑等文體活動,受到職工和民眾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回響。
人文地理
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的有“魁星閣”和“文廟大成殿”,文化遺址有石碑村漢墓群、三台山元代火葬墓群等。這片沃土養育了勤勞的人民,孕育了革命作家張天虛,留下了費孝通、冰心、沈從文等眾多學者、詩人、愛國民主人士的光輝遺蹟和文學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