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塔

龍吟塔

龍吟塔位於懷化市沅陵縣沅陵鎮高明村,是沅陵三塔之一,始建於明代,清嘉慶年間修四層中止,道光二十七年(1847)復修。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昭修繕,加至七層,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竣工。該塔為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磚砌,高42米,塔座直徑7.6米,占地面積500平方米,葫蘆形寶頂,每層開四窗,各有木梯可登塔頂,塔檐以筒瓦蓋面,檐下各層裝飾不同,堆下檐以磚制斗拱呈托,二層外有五個石雕佛緣,復修時將石雕抹灰重塑,南面開拱門,刻書“龍吟塔”,塔座以八方花牆環護,牆外有《重建龍吟洲寶塔》碑記一通,二面刻字,保存完整。1996年1月湘政發【1996】1號公布為第六批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自牆基起,東、南、西各100米處,北至200米處。

結構

龍吟塔為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磚砌,高42米,塔座直徑7.6米,占地面積500平方米,葫蘆形寶頂,每層開四窗,各有木梯可登塔頂,塔檐以筒瓦蓋面,檐下各層裝飾不同,堆下檐以磚制斗拱呈托,二層外有五個石雕佛緣,復修時將石雕抹灰重塑,南面開拱門,刻書“龍吟塔”。塔座以八方花牆環護,牆外有《重建龍吟洲寶塔》碑記一通,二面刻字,保存完整。

景觀

新修的龍吟塔,為樓閣結構,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八方七級,高42米,底層圍徑7.6米,塔層收縮合理,整體造型完美。塔內置木樓6層,可直達頂層。塔身裝飾甚繁,上用赤金銅鑄寶鼎,層塔翹角飾龍尾形。檐面蓋筒板瓦,檐口有溝頭滴水。層檐裝飾各異,下層置兩道一斗三升拱。牆面各方嵌5尊石雕神像。底層南面開半圓形大門,門額嵌龍頭石雕,刻“龍吟塔”三字。塔外環牆構成八方庭院,院中立有鍾音鴻《龍吟塔碑記》。院牆旁有兩株樹齡在200年以上的刺鑿樹,與古塌相映成輝。

歷史

龍吟塔在縣城之東約5公里的江心島嶼河漲洲上,四面環水,最高海拔120米。洲上原有廣福寺,龍吟塔系廣福寺內之浮屠,因洲旁水聲似龍吟而得名。廣福寺頹塌後,洲上佛教遺存便僅此一塔。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碑文記載:“明分巡暨陽陳君建浮屠於上”,由此推之其始建年代當不晚於清朝。清嘉慶年間,重修龍吟塔四層。道光二十七年(1847),辰州太守鍾音鴻組織財力對頹廢的龍吟塔進行擴修,在原來四層上加修三層,使之成為七級浮屠。但是由於嘉慶年重修時是按四層打的基礎,這次擴修,只增加上面,沒有加固基礎,結果因塔基不實,臨近竣工時發生坍塌。第二年九月,鍾音鴻再次湊集資金,重新動工修建。開挖基礎3米多深,基坑用松木築梅花樁,並用石灰泥漿及麻石填滿夯實。重修工程費時半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