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台山公墓

龍台山公墓

重慶市龍台山公墓是經重慶市政府、市民政局等統一規劃、立項、批准建造的永久性市級大型社會公共墓地,地處九龍坡區含谷鎮, ,是市民政局“九五規劃”中為重慶廣大民眾生後安排的永久安息地,目前已初具規模,成為集傳統文化、現代文明、建築藝術、人文景觀、追思祭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山水觀光陵園,是逝者的後嗣子孫及親朋好友瞻仰祭祀、緬懷追念的祭祖勝地,是神聖、崇高、莊嚴而又充滿生氣的紀念性建築組群.

龍台山簡介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著西部大開發的腳步,沐浴殯葬改革的春風,身披重慶直轄的風采,重慶現代往生服務行業應運而生,湧現出一批墓區園林化、墓體藝術化、管理規範化、服務人性化、建墓合法化的陵園,而 龍台山陵園就是巴渝陵寢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含谷古鎮歷史悠久,民間素來有“先有含谷,後有豐都”之說。豐都為“鬼城”,是常人死後罹受磨難的地方,而含谷則為“瑞都”,是得道眾生身後升天享福之處。現在龍台山尚存多處古墓,可證巴渝陵寢源流之正宗。在此闢建龍台山陵園,可謂使中國傳統殯葬文化發揚光大之舉。

龍台山風水

公墓神道 公墓神道

《葬書》云:葬者,乘生氣也“。乘生氣既是選擇風水寶地安葬先輩,以圖保佑後人安康得福。1996年,龍台山陵園延請東南亞著名堪輿大師、定居澳門的林虹先生堪輿地理,會同內地眾多低勘專家,擇現在背靠中梁山主峰,左臨宋家溝水庫,右依仙女山峰,前臨含谷地區開闊地的龍台山為園地,是一子母相依的巒狀龜型地,該地經川北山鶴先生、川東立太先生等易學大師鑑證,認為該地全面符合我國傳統的“蔭宅“擇求標準,是國內罕有的,萬中選一的上上風水寶地。

龍台山地處重慶主成區正西方含谷鎮,全面符合《易經》中對優良蔭宅方位“東貧西貴“的要求。含谷古鎮歷史悠久,民間素來有”先有含谷,後有豐都“之說。豐都為”鬼城“,是常人死後罹受磨難的地方,而含谷則為”瑞都“,是得道眾生身後升天享福之處。

陵園背後靠中梁山山脈,其勢如巨浪、重嶺疊峰,“來龍“源遠而體貴。東而西望,園內兩風峰呈巒狀,形似狀元筆架,是”龍脈結氣之處“,又含”文昌“之意。陵園占地,貌若萬年神龜,其前有一雌一雄睡人山為近景,奇而美哉;遠有寨山坪為深景,闊而可收;左有宋家溝水庫,”左水為美“;右有仙女山為陪景,環護有情。陵前良田萬頃、明堂廣闊,河流彎環,正應了”明堂容萬馬,水口不通舟“的旺財聚財要求。整個地貌”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形成了”集天地之浩氣於園內,聚萬物之靈性與陵中“的神奇效應,可謂國內一流的”前面有照,後面有靠、左右山環水抱“的上乘風水寶地。

墓地風水講究山、水、勢、氣(又一說是龍、脈、砂、水、向)。《葬書》中對山有高度擇求:“占山之法,以勢為難,而形次之。勢如萬馬,千乘雲從,爵祿三公。勢如重屋,茂草齊木,開府建國。勢如驚蛇,曲屈徐斜,滅國亡家。勢如戈矛,兵死形囚。勢如流水,生人皆鬼。“照此對比,龍台山具備以下優勢:

山:龍台山重嶺疊嶂,延綿想接,勢如巨浪,又如降龍。地勘大師評曰:

首觀後山來龍,山巒重疊,鬼星顯耀;敦印齊全,兩肩無缺。從後山金星發脈,連續游出四個開帳形小金星山,山腰過峽處很細很短,暗合地書“峰腰鶴膝龍束氣“之說,此主後人官運亨通、榮華富貴。次觀左護青龍,乃由後山(左肩)發脈出相連的四山,直護下來向內彎環有情,自然構成左面水庫,合書上”左有大庫“和

“左水為美”之說。再觀右邊白虎,也是從後山(右肩)生出四峰相連環護龍台,“龍脈虎砂,形成案山”。白虎與龍台之間有較大溝水屯積形成一小倉,使龍台山“有右倉左庫”。青龍、白虎都各成四重護衛,為青龍白虎相讓之形,昌兄弟文武雙發之運。

龍台正山形似龜形,是地道的巨門土星,地質紅黃帶白,豐厚滋潤,真正“來龍氣脈旺,土肥生萬物”。符合書中所說“若是老人葬此處,便是枯樹也發芽”,故人魂魄在此久聚不散,在天之靈保佑後人安康得福。榮華富貴。龍台山的後山來龍共有三層之多,左右護衛青龍、白虎又各為四層,對龍台正山有迎有送,表明“三層案山出狀元,文筆高峰當面對”,此主官星顯耀,文運昌發之大吉。

水:左方是宋家溝水庫,水儲量120萬立方米,前為南胡、北湖,水面2萬餘平方米。左倉右庫的水溢出後彎環在龍台山前堂相會,又在外堂與來自左方的第三道水(當地稱“梁灘河”)會合,形成“三堂會”,而且每次會合都彎環成旋,水口隱蔽。

勢:中軸線布局,王陵氣派,狀態宏偉,氣勢昭然。

氣:葬者如雲,集萬千之眾,氣場廣厚。

超向和明堂:陵園座東向西,南偏5度,是民間墓葬的正宗朝向。陵前地勢平正,廣闊深遠,良田萬頃,莊戶悠然。山前兩潭旺水,波光靈動,耀耀生輝,水的出口隱蔽不現。正所謂“明堂容萬馬,水口不通舟”,此主財源廣進、財不外泄之運。詩云:

氣脈旺盛龜形地,官居極品昌文運;

左倉右庫千金涌,山環水繞城門閉;

明堂廣闊容萬馬,水口聚財不漏氣

有緣之人葬此處,後輩人興財如玉。

龍台山陵園地理:形與理合,理由形生;得天獨厚,千里難尋;確是葬先蔭後的上上風水寶地。

縱觀九州方圓地形,誠如《龍台演義》所載,自盤古開天、女媧創世,龍台即處三千大千世界中軸線上,既謂“天地之臍”,又為九州“氣眼”,中華大地一切著名陵寢均環繞我園,成眾星奉月之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