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其林

龍其林,男,1981年10月生。湖南祁東人。1997年9月—2000年7月,就讀於湖南省祁東一中;2000年9月—2004年6月,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9月—2007年6月,攻讀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2007年9月—2010年6月,攻讀中山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廣州大學人文學院講師。

基本信息

主要貢獻

1、著作:

《家族的蛻變與守望——比較視域中的中國現代家族小說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即將出版)。

《權力江湖與時代鏡像——肖仁福的小說世界》,新華出版社2012年(即將出版)。

2、已發表的學術論文與文學評論:

《湘西南地域的描摹與民族精神狀態的省思——肖仁福小說創作論》,《創作與評論》2012年第3期。

《文學研究的學科突破與大文學觀的建構——以<感悟通論>為中心》,《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一種有存在感的學術評傳——以<現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為中心》,《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6期。

《論“諸子還原”》,《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拒絕在沉默中遺忘——讀呂文浩<現代思想史上的潘光旦>》,《團結報》2011年11月17日。

《謝有順的批評智慧及其意義——讀<抱讀為養>》,《重慶評論》2011年第S3期。

《文化影響與生態對話——當代中國生態文學創作中的西方生態文化因素及其本土轉化》,《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澳門的歷史與澳門的歷史書寫——兼論澳門史著的“文化使命”及其他》,《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第3期。

《對建立高校比較文學本科教學評價機制的思考》,《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存在體驗》,《中華讀書報》2012年2月29日第10 版。

《大地烏托邦的記憶者——切·米沃什詩歌的生態意識》,《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和個人生活——關於當代中國生態小說精神問題的思考》,《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尋歸自然與精神生態——關於中國當代生態小說中的精神救贖問題》,《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自然詩性與藝術哲學的巧妙融通——論侯良學的生態詩歌創作》,《名作欣賞》 2012年第3期。

《<喧譁與騷動>與中國當代家族小說的故鄉敘事》,《外國文學研究》2012年第1期。

《構建能力本位的比較文學教材體系——基於高校中文專業比較文學課程本科教學的思考》,《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湖湘文化與肖仁福小說》,《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瓦爾登湖>與中國當代生態散文》,《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歷史著述中的敘述、史料與文化形態——論<澳門史略>的編撰觀念》,《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佛教文化與肖仁福小說》,《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困惑與迷失:中國當代官場小說的敘事誤區》,《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1期。

《生態語境下的文化與文學傳播——西方生態文化思潮與當代中國生態文學的發生》,《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當代文學批評與學人的精神圖像——以胡良桂的文學批評為個案》,《中國文學研究》2011年第4期。

《文化整合的燭照學人精神的叩問——吳定宇先生和他的學術研究》,《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女性主義視野與現代文化語境的還原——評韓冷<現代性內涵的衝突:海派小說性愛敘事>》,《哈爾濱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佛教文化視野中的人心——解讀肖仁福小說》,《昌吉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

《好官主義與官場文學的寫作常識——兼論肖仁福的官場小說寫作》,《陰山學刊》2011年第5期。

《時代語境下官場知識分子的文化立場與身份認同——肖仁福官場小說論》,《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從一詩一函看楊義還原諸子的文化胸襟》,《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08月04號(第211期) 第17版。 《讓災難記憶轉化為精神資源——評陳啟文報告文學<南方冰雪報告>》,《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第8期。

《地域文化的透視與心靈世界的憂傷——苗族作家肖仁福小說論》,《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以全息的方法還原先秦諸子的生命印跡》,《中華讀書報》 2011年5月18日。

《諸子生命形態和文化現場的還原——楊義先生先秦諸子還原系列著作讀後》,《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士道觀念的現代蛻變與知識分子的精神漂泊——論肖仁福小說中的知識分子心理狀態》,《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2期。

《零餘者的心靈哀痛——畢飛宇小說<平原>新論》,《江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1年第2期。

《青春的殘酷與成長的疼痛——評於曉丹長篇小說<一九八○的情人>》,《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第2期。

《原罪意識與中國當代家族小說》,《東京文學》2011年第2期。

《欲望的魅惑與人性的沉淪——讀魏劍美長篇小說<步步為局>》,《長沙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3期。

《“邊際人”:多維文化世界裡的掙扎——解讀肖仁福小說的一種視角》,《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自由之鏡的找尋與文學歷史的還原——評胡梅仙的<中國現代自由主義文學話語之建構(1898-1937)>》,《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清末民初文學語言的譜系梳理與歷史建構》,《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瓦爾登湖>與葦岸生態散文》,《雲夢學刊》2010年第6期。

《肖仁福其人其文》,《文學界(專輯版)》2010年第10期。

《當代生態散文的興起——兼論<瓦爾登湖>及其外來文學影響》,《文學評論》2010年第5期。

《一代學人的神遊冥想》,《晶報》2010年7月3日。

《<瓦爾登湖>與韓少功生態散文》,《理論學刊》2010年第5期。

《現當代文學研究中的圖文互文類型初探》,《中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

《欲望時代的嚴峻挑戰——評閻真長篇小說<因為女人>》,《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俠義文化精神與肖仁福小說》,《當代文壇》2010年第2期。

《鮮為人知的九龍關起義》,《南方都市報》2010年2月7日。

《文學是時代變遷與精神發現的通道——唐浩明訪談》,《理論與創作》2010年第1期。(王憲能、陳駿濤主編《足跡:著名文學家訪談錄》全文收錄,中國工人出版社2011年)

《中國鬼文化:從文化整合到文學想像》,《哈爾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民間立場下的時代精神省察——肖仁福小說論》,《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心靈的細節存在的光芒——謝有順文學批評的道路與學術風格》,《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消費時代的“精神創傷”——解讀閻真長篇小說<因為女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根>與中國當代家族小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當下高校知識分子的精神創傷——我看<風雅頌>》,《名作欣賞·文學研究版》2009年第11期。

《隱於<密戰>背後的人性》,《燕趙晚報》2009年11月25日。

《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王紅旗主編:《中國女性文化》第11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國學教育的現代探索與文化建構》,《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紙上“密戰”別樣風雲 ——長篇小說<密戰>觀後》,《長沙晚報》2009年11月27日。

《苦難的承擔與救贖的溫暖——讀次仁羅布的短篇新作》,《小說評論》2009年第5期。

《還原知識分子的精神原生態——閻真長篇小說創作訪談》,《南方文壇》2009年第4期。

《精神的難度與韌性——讀譚湘散文》,《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知識分子的精神掙扎》,《生活報》2009年8月18日。

《以一己之青春見證歷史的譚湘》,《文學自由談》2009年第3期。

《讓苦難照亮一個民族的精神歷史》,《長沙晚報》2009年5月15日。

《知識分子的歷史宿命與精神掙扎》,《大眾日報》2009年5月8日。

《窺探命運的賭局》,《長沙晚報》2009年3月20日。

《由“孔門四科”到“大文學觀”》,《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回歸文學的生命立場》,《文藝報》2009年2月19日。

《中西學術的詩學對話》,《文藝報》2009年2月12日。

《如何豐富中國文學的精神內涵與意義空間?》,《中華讀書報》2009年2月11日。

《生態小說:如何突破瓶頸與回歸精神本位》,《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8年第12期。

《<環湖崩潰>與當代生態小說的可能性》,《蘭州學刊》2008年第11期。

《正本清源:現代中西詩學關係的梳理與審視》,《理論與創作》2008年第5期。

《環境危機與中國小說批評新質的確立——中國當代生態小說研究述評》,《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回溯與沉潛:國學的現代化思考》,《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書評編輯的崗位意識》,《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30日。

《當代中國生態小說的發展趨勢》,《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重寫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大文學觀下的中國文學》,《中華讀書報》2008年6月11日。

《拭去文學表層的塵埃》,《中國教育報》2008年4月3日。

《從移植西方到本土構建:中國女性文化的歷史變遷與誤區及前瞻》,《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重繪中國文學地圖:以水滸的女色觀為例》,《廣州日報》2008年3月15日。

《中國當代生態小說創作的迷誤及其思考》,《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新世紀文論讀本”系列之《生態批評與生態美學》一書全文轉載該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家族文化維度百年中國文學母題形態新探索》,《株洲高等專科師範學校學報》2007年第6期。

《中西之辯:從整合到嬗變》,《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底層寫作視野下的新世紀女性小說》,《洛陽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時尚邊緣的遊走與反思——青年作家梁振華創作解讀》,《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家族文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變遷》,《徐特立研究》2007年第3期。

《“糟蹋名著”說的背後》,《中山大學報》2007年12月18日。

《世界復魅:當代生態小說的美學追求》,《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5期。

《新世紀生態小說論》,《文藝爭鳴》2007年第4期。

《體系建構的新穎知識結構的最佳化》,《中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3期。

《重新審視女性的歷史》,《中國教育報》2006年07月27日。

《當代小說史觀的理論拓展——評吳培顯<當代小說敘事話語範式初探>》,《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

《王安憶創作研究綜述》,《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無名”時代中國文學的脈絡梳理與歷史建構——評楊經建<世紀末的文學景觀>》,《湖南師範大學2006年研究生優秀論文集》,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2月。

《民族寓言雪域精魂——論<塵埃落定>的神秘敘事》,《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1期。

《苦難夢魘中的人性光澤——余華長篇小說<兄弟>解讀》,《理論與創作》2006年第1期。

《文化血脈精神原鄉——透視阿來小說中的邊地世界》,《美與時代》2005年第11期。

《暗夜裡的火光——李敖雜文諷刺藝術新探》,《文史博覽》2005年第16期。

《<古船>:傳統精神的守望與超越》,《雲夢學刊》2005年教學與研究專輯第2輯。

《論張藝謀電影<英雄>的寫意特徵》,《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專刊(基地班學生論文專輯)。

3、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語委重大項目“中華經典教育與語文素質、語文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研究”子課題“中華經典教育與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築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ZDA125-3,在研)。

主持項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課題“普通高校比較文學專業課程本科教學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0tjk206,已完成,待結項) 主持2011-2012年度聯校教育社科醫學研究論文獎計畫“西方生態文化思潮與當代中國生態文學創作的關係研究”(項目編號:ZS11010,已完成,待結項) 主持廣州大學青年博士專項項目“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的插圖與配文之關係及類型研究”(2011,基本完成)

主持廣州大學人才引進項目“民俗信仰與中國當代作家文學創作的關係研究”(LQL1-2011,已結項)

主持廣州大學俗文化研究中心課題“俗信仰與當代中國作家小說創作關係研究”(2010,已結項)。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中國生態文學研究”。

參與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家族小說與東西方文化”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轉型期中國文學、比較文學以及南中國海歷史文化研究。

主講課程

開設《中國現代文學史》、《20世紀中國都市文學》、《現當代文學思潮》、《嶺南文化》、《外國文學》、《20世紀西方文學》、《新聞採訪與寫作》、《大學語文》等課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