齧檗吞針
齧檗吞針,漢語成語,出自唐·康駢《李使君》,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形容食物難以下咽。
基本信息
- 名稱:齧檗吞針
- 拼音:niè bò tūn zhēn
- 出處:唐·康駢《李使君》
- 釋義:檗:俗稱黃柏,味苦。齧檗:食用黃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黃檗之苦。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形容食物難以下咽。
- 用法:褒義 謂語
- 結構:聯合式
- 例句::“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鹹若齧檗吞針 。”
詞 目
齧檗吞針
發 音
niè bò tūn zhēn
釋 義
檗:俗稱黃柏,味苦。齧檗:食用黃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黃檗之苦。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形容食物難以下咽。
出 處
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鹹若齧檗吞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