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指標
戰鬥全重188噸
車長10.09m
車寬3.67m
車高3.66m
引擎MB509/MB517Diesel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22/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92-300/87-135km
乘員6人
火力裝備128mmKwK44L/55;75mmKwK44L/36.5
彈藥128mm:32發;75mm:200發
裝甲50-200mm
爬坡度30度
越壕寬3.00m
涉水深1.63m
驅動系統及製造組裝
V1號“鼠”式坦克的履帶由汽油-電動原理驅動,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經使用過這種他首創的驅動方式。一台1080馬力直列12缸的戴勒姆-賓士汽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以及電動的驅動方式。“鼠”式的電器設備由西門子公司製造,戴勒姆-賓士公司製造發動機。履帶由AltmarkischeKettenfabrik提供,車體、炮塔和武器的製造由克虜伯公司負責,最後是阿爾卡特公司負責整車組裝。與一般的坦克比較起來,它更像是個移動的碉堡。
武器裝備
“鼠”式主炮是一門由128MM高射炮發展而成的加農炮(還有一門與主炮同軸的75MML/44KWK副炮。近距離防禦武器是一挺MG34機槍,另外在炮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射擊孔)。
運輸問題
“鼠”式在運輸時,是裝在一種特別製造的28輪鐵路運輸車上,這種運輸車是由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Graz-simmering-Pauker工廠製造。從1944年的1月中旬至10月初,“鼠”式原型車的測試先是在庫默斯多夫的裝甲車輛實驗場進行,後來又轉到伯布林根的保時捷實驗場。由於發動機故障和盟軍對德國工廠的空襲造成的生產延誤,似的測試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很久。在測試過程中,一旦某輛“鼠”式發生了故障的話,就要由另外那輛“鼠”式來拖拽才能使其移動。另外,德國人還曾計畫利用“鼠”式的底盤裝上一個裝有兩門88毫米Flak43高射炮的炮塔,但這個計畫也沒能變為現實。
名稱來歷
該坦克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
研製歷程
1942年6月8日
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波爾舍博士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勒當日即任命波爾舍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這就是“鼠”式坦克的來歷。
1943年1月12日
德國陸軍兵器局召集了各有關廠家下達研製任務,參加研製的廠家有:克虜伯公司,西門子公司,戴姆勒-賓士公司,斯可達公司和阿爾凱特公司等,有阿爾凱特公司負責總裝任務。
1943年5月1日
“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來的150輛定貨又被取消了。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1943年12月24日
阿爾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的裝配,但是這輛車沒有裝上炮塔,它被用於廣泛的測試項目。在測試中,“鼠”式由於其巨大的重量和推重比問題顯得行動非常地遲緩(13公里/小時),但相對於它的尺寸來說已經是非常地靈活。這第一輛“鼠”式的原型車代號為V1,裝有一台由戴勒姆-賓士DB603型航空發動機發展改進而成的DB509型汽油發動機,它沒能達到計畫中的20公里/小時的時速,測試中證明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也只能達到13公里/小時。還有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撐“鼠”式的重量,懸掛系統也必須改進。
1944年3月
與V1號車在細節上有著許多不同之處的V2號“鼠”式也基本完工。剛開始沒有發電機,到44年中才裝上去。1944年9月克虜伯開始製造V2號車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貨裝上V2號車進行測試。克虜伯為V2號車製造的炮塔上安裝了一門128毫米KwK44L/55主炮和一門同軸75毫米KwK44L/36.5副炮,還有一挺7.92毫米MG34機槍,為“鼠”式提供了非常兇猛的火力。“鼠”式的主炮能夠在3500米的距離擊穿盟軍謝爾曼、克倫威爾、邱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炮塔上還安裝了先進的火炮測距儀,但是由於主要部件的短缺最後也沒能全部安裝完成。V1號車本來是大要裝上克虜伯製造的第二個炮塔,但是這個炮塔直到戰爭結束都沒能完工,所以它從始至終都保留了那個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虜伯報告稱有兩台車體即將完工,另外還有兩台稍後也可完成。但是到了7月27日,克虜伯被命令將這四台車體拆毀。8月19日,保時捷公司通知克虜伯公司,說他們已經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項目上再作更進一步的工作。雖然如此,“鼠”式V2號原型車還是在1944年9月開始了它的測試。V2號車上安裝的是與V1號車不同的梅巴赫MB517型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也使用了一套更先進的電傳動系統。行走裝置由斯柯達公司設計,寬達1100毫米的履帶由12個托帶輪支撐。當所有的艙門都關閉起來時,有一套空調系統為成員供氧。
1944年3月20日
第二輛樣車“鼠”2式坦克的車體被運到了博普林根,不過其他的部件直到6月9日才全部運到,並開始新的試驗。1944年10月,“鼠”1坦克和“鼠”2坦克都被運到柏林郊區的庫麥斯道夫試驗場作進一步的試驗,試驗開始不久,“鼠”2式樣車由於發動機和發電機軸匹配不當,發生了柴油機曲軸損壞的嚴重故障,而新製造的發動機直到1945年3月才運到庫麥斯道夫,組裝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隨後不久德國就戰敗了。
“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產了兩輛樣車,還有9輛正在生產過程中。原計畫生產150輛,但是由於二戰的進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鼠”1坦克裝上了炮塔,炮塔上裝有一門128mm的火炮和一門並列75mm火炮,動力裝置是MB509汽油機,車體表面塗三色迷彩。“鼠”2坦克未裝炮塔,動力裝置為MB517柴油機,表面塗兩色迷彩。這兩輛樣車在德國投降前並沒有參加最後的戰鬥,在蘇軍最後攻克柏林前,德軍把這兩輛樣車都炸毀了。蘇軍在戰後將各處繳獲的車體部件拼湊成一輛完整的“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火力強大,防護堅固,但是它極差的機動能力幾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為固定的火力點,而且生產的比較晚,數量也很少,根本無法挽救第三帝國必然滅亡的命運。
多數沒進入組裝階段
到戰爭結束之時,大約有9輛“鼠”式的原型車處於不同的完成狀態,除了V1和V2號車以外,其他都沒有進入組裝階段。根據保時捷公司的一些資料顯示,希特勒本來打算把“鼠”式用於西線的大西洋防線上擔任封堵防線缺口的任務,在那裡擔任這樣的任務對於它有限的行程(越野行駛每百公里消耗燃料3100公升,公里行駛消耗燃料每百公里1400升,真是一隻吃油量驚人的怪獸)和機動性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雖然有些資料說V2號原型車在庫默斯多夫曾作為防禦武器進行過戰鬥,而且戰鬥中V2號原型車在戰鬥面對了數十輛T-34和KV系列坦克的近距離圍攻。在的近距離的圍攻中V2號原型車紋絲不動,並一舉擊毀了好幾輛坦克,但最後由於炮塔故障被機警的蘇軍士兵俘虜。但最通常的說法是V2號原型車被人引爆在了庫默斯多夫的試車場上,也有相應的照片為證。戰爭結束的時候,在埃森的克虜伯工廠里找到了接近完成的V1號原型車的炮塔和V3號原型車的車體。
缺乏實戰價值
總而言之,“鼠”式是一種有趣的設計產物,但由於它可憐的機動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注定缺乏實戰價值,把它作為一座移動碉堡來使用更勝於作為一種超級坦克的用途。一輛全部裝配完成的“鼠”式被蘇軍運回了國內,1951/52年在庫賓卡進行測試,它是由V2號車的炮塔和V1號車的車體組合而成。至今仍陳列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裝甲兵博物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