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式巨型坦克

鼠式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製造的一種重型坦克,是世界上最重的坦克。重型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種類型。早期坦克是按照戰鬥全重和火炮口徑來分類。

簡介

儘管希特勒狂熱地要求,但是“鼠”式和其他計畫中的坦克還是沒能在二戰結束以前投入戰場使用。其開發史可追溯至德國陸軍在戰前對俄國T-35A、B和C型重型坦克的調查報告,另外還有傳聞說俄國人正在發展一種重達100噸的坦克,這種看似威力無比的“陸地戰列艦”深深地吸引住了希特勒。為了滿足希特勒的這個興趣,克虜伯公司早在1941年就接到了陸軍武器局的命令,發展一種類似俄國人的100噸坦克那樣的戰車。於是克虜伯公司的設計師們做了大量的110、130、150及170噸級坦克的發展研究,但是始終沒有一種走出圖紙階段而變為實車。因為它們的笨重的大塊頭,所以這些超重型戰車的第一個代號就稱為“猛獁”,後來為了迷惑敵人的情報,又改稱為“鼠”式。好象對已經超負荷運轉的德國軍工產業熟視無睹似的,希特勒在1942年3月21日亦同樣命令保時捷公司設計一種100噸的戰車,這種大坦克被稱為“保時捷鼠式”。1942年5月,希特勒再次要求用最高速度進行特大型坦克的開發,同時他認為將重量減至70噸是錯誤的,而增至120噸最佳。在他的觀點中,坦克上後中的裝甲和一門高性能的火炮比機動性更為重要。1942年12月,保時捷教授和克虜伯公司的穆勒博士呈交給希特勒一份關於“鼠”式坦克生產的預備工作狀況報告。產量力爭達到每個月5輛(聽著就知道這東西多么難造了),在克虜伯公司生產。1943年1月,希特勒把參與與競爭的克虜伯公司和保時捷公司的設計進行了比較之後,決定採用“保時捷鼠式”法案,並贊成使用128毫米KWK主炮。1943年5月1日,“鼠”式的木製全尺寸模型向希特勒作了展示,最後他同意將其投入生產,並下達了150輛的定單。但到了1943年10月,希特勒原來的150輛定貨又被取消了。第一輛原型車製造出來後,全車重量達到了150噸,由於要滿足希特勒對更厚重裝甲的一再要求,最後裝甲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240MM,而“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也只有150MM。而且全重一步一步增加到了188噸。
鼠”式坦克
原型車的製造與實驗
“鼠”式的電器設備由西門子公司製造,戴勒姆-賓士公司製造發動機。履帶由Altmarkische Kettenfabrik提供,車體、炮塔和武器的製造由克虜伯公司負責,最後是阿爾卡特公司負責整車組裝。與一般的坦克比較起來,它更像是個移動的碉堡,要使這個怪物動起來需要解決許多困難的技術問題,但是天才的保時捷教授和他的工作組合理地解決了這些難題。1943年12月24日,阿爾卡特公司完成了第一輛原型車的裝配,但是這輛車沒有裝上炮塔,它被用於廣泛的測試項目。在測試中,“鼠”式由於其巨大的重量和推重比問題顯得行動非常地遲緩(13公里/小時),但相對於它的尺寸來說已經是非常地靈活。這第一輛“鼠”式的原型車代號為V1,裝有一台由戴勒姆-賓士DB603型航空發動機發展改進而成的DB 509型汽油發動機,它沒能達到計畫中的20公里/小時的時速,測試中證明在良好的環境條件下也只能達到13公里/小時。還有為了能夠更好地支撐“鼠”式的重量,懸掛系統也必須改進。另外的就是“鼠”式本身的重量問題了,幾乎沒有橋樑能夠承受它的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鼠”式裝上了一套潛渡通氣筒,這樣就使它能夠用潛渡方式涉過最深為8米的河流。後來,V1號原型車安裝了一個重量和真炮塔一樣的假炮塔繼續測試。測試中的V1號車噴上了迷彩偽裝,並畫上了紅色五角星和共產黨的鐮刀錘子黨徽來偽裝成一輛被繳獲的蘇聯坦克(似乎為了區別,該車上的鐮刀錘子標誌上的鐮刀是反過來的,即鐮刀的刀尖是朝下的)。
1944年3月,與V1號車在細節上有著許多不同之處的V2號“鼠”式也基本完工。剛開始沒有發電機,到44年中才裝上去。1944年9月克虜伯開始製造V2號車的炮塔,但直到1944年6月才完工交貨裝上V2號車進行測試。克虜伯為V2號車製造的炮塔上安裝了一門128毫米KwK 44 L/55 主炮和一門同軸75毫米KwK44 L/36.5 副炮(副炮已經是一般坦克的主炮了。。。。。。。),還有一挺7.92毫米MG34機槍,為“鼠”式提供了非常兇猛的火力。“鼠”式的主炮能夠在3500米的距離擊穿盟軍謝爾曼、克倫威爾、邱吉爾、T-34/85和JS-2坦克的前、側和後部所有裝甲。炮塔上還安裝了先進的火炮測距儀,但是由於主要不見的短缺最後也沒能全部安裝完成。
V1號車本來是大要裝上克虜伯製造的第二個炮塔,但是這個炮塔直到戰爭結束都沒能完工,所以它從始至終都保留了那個假炮塔,1944年7月25日,克虜伯報告稱有兩台車體即將完工,兩外還有兩台稍後也可完成。但是到了7月27日,克虜伯被命令將這四台車體拆毀。8月19日,保時捷公司通知克虜伯公司,說他們已經接到命令停止在“鼠”式項目上再作更進一步的工作。雖然如此,“鼠”式V2號原型車還是在1944年9月開始了它的測試。V2號車上安裝的是與V1號車不同的梅巴赫MB 517型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也使用了一套更先進的電傳動系統。行走裝置由斯柯達公司設計,寬達1100毫米的履帶由12個托帶輪支撐。當所有的艙門都關閉起來時,有一套空調系統為成員供氧。

鼠”式坦克

“鼠”式在運輸時,是裝在一種特別製造的28輪鐵路運輸車上,這種運輸車是由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Graz-simmering-Pauker工廠製造。從1944年的1月中旬至10月初,“鼠”式原型車的測試先是在庫默斯多夫的裝甲車輛實驗場進行,後來又轉到伯布林根的保時捷實驗場。由於發動機故障和盟軍對德國工廠的空襲造成的生產延誤,似的測試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很久。在測試過程中,一旦某輛“鼠”式發生了故障的話,就要由另外那輛“鼠”式來拖拽才能使其移動(如果兩輛一起壞的話。。。。。。。。。。)。另外,德國人還曾計畫利用“鼠”式的底盤裝上一個裝有兩門88毫米Flak 43高射炮的炮塔,但這個計畫也沒能變為現實。
驅動系統
V1號“鼠”式坦克的履帶由汽油-電動原理驅動,保時捷教授在早期項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經使用過這種他首創的驅動方式。一台1080馬力直列12缸的戴勒姆-賓士汽油發動機通過一個間接變速箱向發電機提供能量,發動機產生的電力再用於驅動兩個電動機,電動機帶動行動齒輪使車輛動起來。而V2號“鼠”式是採用了柴油-電動方式。
武器
“鼠”式主炮是一門由128MM高射炮發展而成的加農炮(128MM的高射炮打轟炸機也太。。。。。),還有一門與主炮同軸的75MM L/44 KWK副炮。近距離防禦武器是一挺MG34機槍,另外在炮塔兩側和後部還各有一個射擊孔,車組成員可以用一支手槍通過此孔向外射擊(最好是用成員自帶的MP44衝鋒鎗更合適)。
無奈的結局
到戰爭結束之時,大約有9輛“鼠”式的原型車處於不同的完成狀態,除了V1和V2號車以外,其他都沒有進入組裝階段。根據保時捷公司的一些資料顯示,希特勒本來打算把“鼠”式用語西線的大西洋防線上擔任封堵防線缺口的任務,在那裡擔任這樣的任務對於它有限的行程(越野行駛每百公里消耗燃料3100公升,公里行駛消耗燃料每百公里1400升,真是一隻吃油量驚人的怪獸)和機動性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麻煩。雖然有些資料說V2號原型車在庫默斯多夫曾作為防禦武器進行過戰鬥,但最通常的說法是V2號原型車被人引爆在了庫默斯多夫的試車場上,也有相應的照片為證。戰爭結束的時候,在埃森的克虜伯工廠里找到了接近完成的V1號原型車的炮塔和V3號原型車的車體。

PzKpfw VIII “Maus“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鬥全重 188000kg
車長 10.09m
車寬 3.67m
車高 3.66m
引擎 MB509/MB517 Diesel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2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92-300/87-135 km
乘員 6人
火力裝備 128mm KwK 44 L/55 ; 75mm KwK 44 L/36.5
彈藥 128mm:32發 ; 75mm:200發
裝甲 50-200mm
爬坡度 30度
通過垂直牆高 n.a.m
越壕寬 3.00m
涉水深 1.63m
總而言之,“鼠”式是一種有趣的設計產物,但由於它可憐的機動能力和巨大的重量,使得它注定缺乏實戰價值,把它作為一座移動碉堡來使用更勝於作為一種超級坦克的用途。一輛全部裝配完成的“鼠”式被蘇軍運回了國內,1951/52年在庫賓卡進行測試,它是由V2號車的炮塔和V1號車的車體組合而成。至今仍陳列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庫賓卡裝甲兵博物館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