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大同鼓樓位於南街(永泰街)中段。屬於大同市的中軸線。
【時間】始建於明代,清代曾多次修繕,是明清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
【歷史】據史料記載,明朝的大同,樓閣林立,建築華麗,東有和陽街的太平樓;西有清遠街的鐘樓;北有武定街的魁星摟;南有永泰街的鼓樓。可惜這些樓閣大部分毀於歷代兵火和自然災害,只有有鼓樓倖存下來。
【樣式】大同鼓樓是十字歇山頂三層樓閣式建築,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7.65米,南北寬14.55米,高約20米。各層樓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層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葉拱,三層檐下為單翹斗拱。每層四面辟門,四周都有迴廊,外設憑攔,舉目遠眺,整個大同城一覽無餘。
【概述】鼓樓建築獨特,造型優美,布局巧妙,令人嘆為觀止。它典雅古樸,精緻秀氣,使人流連忘返。1978年全面加固修繕,並彩繪一新。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是一座三檐十字歇山頂過街樓閣。據(大同縣誌)載:“鼓樓在府治東南街南端十字心)正中,創建於明代。”清順治,乾隆,鹹豐屢加修葺。樓面闊進深各三間,東西長18.33米,南北寬14米,高約20米,底層用青石砌成四角,當中有十字穿心門洞。上兩層為磚木結構,頂樓上架放一大鼓,乃古時晚間為“聲聞四達”報更時所用,故名“鼓樓”。鼓樓與鐘樓(已拆除)相配而建。1966年4月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8年秋,鼓樓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封閉十字穿心門洞,擴展樓旁馬路,1985年又進行了全面彩繪,各種圖案生動艷麗,面貌煥然一新,完全恢復了雄偉古樸,整潔壯麗的風貌。
過去,鼓樓四面均懸掛牌匾,南向,上匾為“鼓樓”下匾為“聲聞四達”;東向,上匾為“歌風”,下匾為“雲開春曉”;西向,上匾為“振德”,下匾為“和聲鳴盛”;北向,上匾為“時雍”,下匾為“蟾雲就月”。其下檐還另有一方匾額“天理昭彰”。現已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