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蜂緣蝽

點蜂緣蝽

點蜂緣蝽,屬半翅目,緣蝽科。別名白條蜂緣蝽、豆緣蝽象。分布在浙江、江西、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 點蜂緣蝽寄主:主要為害蠶豆、豌豆、菜豆、綠豆、大豆、豇豆、昆明雞血藤、毛蔓豆等豆科植物,亦為害水稻、麥類、高粱、玉米、紅薯、棉花、甘蔗、絲瓜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條蜂緣蝽和點蜂緣蝽成蟲 條蜂緣蝽和點蜂緣蝽成蟲
點蜂緣蝽的交配 點蜂緣蝽的交配

體長15~17mm,寬3.6~4.5mm,狹長,黃褐至黑褐色,被白色細絨毛。頭在複眼前部成三角形,後部細縮如頸。觸角第1節長於第2節,第1、2、3節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節基部距1/4處色淡。喙伸達中足基節間。頭、胸部兩側的黃色光滑斑紋成點斑狀或消失。前胸背板及胸側板具許多不規則的黑色顆粒,前胸背板前葉向前傾斜,前緣具領片,後緣有2個彎曲,側角成刺狀。小盾片三角形。前翅膜片淡棕褐色,稍長於腹末。腹部側接緣稍外露,黃黑相間。足與體同色,脛節中段色淡,後足腿節粗大,有黃斑,腹面具4個較長的刺和幾個小齒,基部內側無突起後足脛節向背面彎曲。腹下散生許多不規則的小黑點。

長約1.3mm,寬約lmm。半卵圓形,附著面弧狀,上面平坦,中間有一條不太明顯的橫形帶脊。

若蟲

1~4齡體似螞蟻,5齡體似成蟲僅翅較短。各齡體長:1齡2.8~3.3mm,2齡4.5~4.7mm,3齡6.8~8.4mm,4齡9.9~11.3mm,5齡12.7~14mm。

發生規律

在江西南昌一年3代,以成蟲在枯枝落葉和草叢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4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卵。第一代若蟲於5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8月中旬產卵。第二代若蟲於6月中旬末至8月下旬孵化,7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為成蟲,8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產卵。第三代若蟲於8月上旬末至11月初孵化,9月上旬至11月中旬羽化為成蟲,並於10月下旬以後陸續越冬。卵多散產於葉背、嫩莖和葉柄上,少數2枚在一起,每雌產卵21~49枚。成蟲和若蟲極活躍,早、晚溫度低時稍遲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作物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枯枝落葉和雜草,並帶出田外燒毀,消滅部分越冬成蟲。

藥劑防治

在成蟲、若蟲為害期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廣譜性殺蟲劑2.5%敵殺死乳油2 00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1 5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 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