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病起懨懨,畫堂花謝添憔悴。亂紅飄砌。滴盡胭脂淚。
惆悵前春,誰向花前醉。
愁無際。武陵回睇。人遠波空翠。
【作者】:韓琦 【朝代】:北宋 【體裁】:詞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病起懨懨,畫堂花謝添憔悴。
●●⊙⊙,●○○●○○▲
亂紅飄砌。滴盡胭脂淚。
●○○△。●●○○▲
惆悵前春,誰向花前醉。
○●○○,○●○○▲
愁無際。武陵回睇。人遠波空翠。
○○▲。●○⊙▲。○●○○▲
注釋
1. 武陵:這裡指武陵溪。2. 回睇:轉眼而望。
前言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八載:“韓魏公晚年鎮北州,一日病起,作《點絳唇》小詞。”由此可知,此詞是作者北鎮大名等地時,病起觀景而作。賞析
詞的上片,情景交融,辭意淒婉。抒發了作者病體初愈、徘徊香徑時,悼惜春殘花落、感傷年華流逝的惘悵和哀愁。“病起”句,直言作者病體初愈,精神不振。“畫堂”句,不僅點出了暮春的節候特徵,而且亦花亦人,花人兼寫:“憔悴”,既是寫凋謝的花,也是寫老病的人;人因“病起懨懨”,而覺得花也憔悴;而花的凋謝也更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懨懨”。“亂紅”兩句,緊承“畫堂”句,進一步描繪物象,渲染氣氛。有“畫堂花謝”,即有“亂紅飄砌”。“砌”應“畫堂”,“亂紅”應“花謝”,連環相扣,正是作者用筆縝密之處。“滴盡胭脂淚”,則情濃意切,極盡渲染之能事。“胭脂淚”,形象地描繪“亂紅”的飄墜,賦予落花以傷感的人情,同地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傷感。
下片轉入懷人念遠。“惆悵”兩句,言前春人去,無人花前共醉,只有“惆悵”而已。“惆悵”之至,轉而為“愁”,愁且“無際”,足見其懷人之深。最後兩句,更以特出之筆,抒發此情。
作者可能是由眼前的“亂紅飄砌”而聯想到“落英繽紛”的武陵溪,而那裡正是駐春藏人的好地方。但這裡並非是實指,而是藉以代指所懷念的人留連之地。不過,人遠方,雖凝睇翹首,終是懷而不見,望中徒有翠波而已。“空”字傳神,極能表現作者那種悵惘、空虛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