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鄉
黑虎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轄鄉。解放前為黑虎鄉,1966年改公社,1982年復鄉。黑虎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16公里。面積133.2平方公里,人口0.2萬。有公路通213國道。轄小河壩、巴地五坡、藹紫關、耕讀百吉、鄉園藝場5個村委會。
黑虎鄉農業主產玉米、馬鈴薯、小麥。多種經營有木材、藥材、土漆。
黑虎集鎮
黑虎鄉前身隸屬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合併後為黑虎廟村,2000年,鄖西縣轄9個鎮、15個鄉;黑虎鄉13101人2004年底,鄖西縣轄城關、土門、上津、店子、夾河、羊尾、觀音、馬安、河夾9個鎮,香口、關防、景陽、六郎、澗池、安家和湖北口回族7個鄉,10個居委會、291個村委會。兵馬鋪、梅家河、東溝、五郎廟、廟溝、黑虎廟、響水溝、大王溝融入夾河,從此黑虎鄉退出鄖西縣鎮鄉的歷史,光榮的退伍。黑虎鄉位於鄖西縣境南部,黑虎鄉地處鄂陝界,北枕秦嶺,南臨漢江,出大黑路(大王溝—黑虎—六郎)與襄渝鐵路和316國道隔江相望。黑虎鄉轄黑虎廟、水利溝、廟溝、東溝、梅家河、兵馬鋪、響水溝、大王溝、五郎廟...十餘個行政村,70多個組,13101人.
黑虎鄉農業主產玉米、桐籽、芝麻、紅薯、藥材、小麥、黃姜、香料煙、龍鬚草其中黃姜、香料煙占大部分
黑虎鄉響水溝是過去火紙生產的主要產地之一。但這一帶的民眾一開始並不知如何生產火紙,據說是受了造紙發明人蔡倫的指導,利用當地盛產的竹子資源作為生產原料製造火紙,從而使火紙成為這些地方乃至整個鄖西的一項重要貿易資源,人們通過火紙換取所需的日常生產、生活用品。
小河
山借水的靈秀,水憑山的巍峨,大自然造就了山川秀美的夾河關。早在三四十年前就建好的東溝水庫,東溝水庫在十堰或鄖西地圖都可以看到,一樣很雄偉壯觀,景色秀美。一進大王溝,很多人不知道半山腰為什麼會有一條水平線——那是溝渠,據說早年修築東溝水庫蓄水把半山以下的坡地都變成了水田,我沒生在那個年代,不知道半山腰都成了農田是怎樣的壯觀和稀奇?難道跟雲南的梯田一樣嗎?黑虎鄉是原大王溝的母親河,大王溝俗稱小河,漢江是父親河,俗稱大河。在黑虎鄉沒被合併到夾河鎮前,大王溝是黑虎鄉的門戶,被合併到夾河鎮後,大王溝的風光被夾河鎮、金錢河掩蓋了,但大王溝由於優越的位置照樣還是夾河鎮的門牌。響山
秦巴山區,武當山脈,鄂陝邊界,漢水北岸,海拔180-1295米,著名山峰為響山,海拔1295米,原始山林、野生動物生態自然,礦產豐富,響水溝泉水甘甜可口,龍脖傳說馳名遠近。小河山上看群山環繞起伏,壁立萬仞,如臨仙界。襄渝鐵路、天十高速、316國道、漢江黃金水岸毗鄰而過,進入黑虎的大王溝口入漢江的橋為武漢市捐建,名為武漢橋,黑虎鄉距離周圍的集鎮白河縣城、夾河鎮、均在8公里以內,周圍重要工程項目有夾河關電站、陡嶺子水庫、東溝水庫、白河漢江大橋,投資約50億,方圓30公里內聚集百姓約10萬人。
能供應的資源有:人力資源,林木瓜果、藥材菸草、等。
通柏油公路、有線電視、寬頻、固定電話、移動聯通信號、自來水,民風淳樸,風景秀麗,紅白喜事,村委出面,鄉親幫助,宛如一家人。中原口音,易學好懂,熱情好客,柿子酒、高粱酒為地方特產,香料煙、黃姜、蔬菜為主要經濟作物,小麥、水稻、玉米、紅薯、黃豆、綠豆為主要糧食作物。
流動人口外出方向有十堰、西安、河北文安縣左各莊、山西煤礦、廣州、武漢、山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