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黑琴雞屬的鳥類中等體形,大小似家雞。雄鳥幾乎全黑,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彎曲。雌鳥體形稍小,大都棕褐,而具黑褐色橫斑,翅上白色翼鏡不著,尾亦呈叉狀,但叉裂不大,外側尾羽不向外彎。金屬光澤,尤其是頸部更為明亮。翅膀上有一個白色的斑塊,稱為翼鏡。別致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側的三對特別延長並呈鐮刀狀向外彎曲,與西洋古琴的形狀十分相似,所以也稱“黑琴雞”。虹膜褐色;嘴和趾暗褐色;腿上裸皮桔紅色。
生活習性
黑琴雞屬是落葉松和混交林帶的林棲鳥類,在純針葉林、森林草原、草甸、森林溝谷中均能見到。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森林草原地區,棲息的海拔高度一般在600-900米,有時也到1500米左右的高度。特別喜歡在落葉松林、樟子松林,以及與白樺林、山楊林及其他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中活動,時常出沒在林邊的空地、林間草甸、森林草原及溪邊灌叢附近。也見於幼林及被林間空地所分割的島嶼狀小片林地。以及有茂密灌叢的沿河地帶。
常成群活動,每群由幾隻,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組成,隨季節、食物多少和周圍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春季活動範圍較大,多在地面取食。夏季多在巢區附近的地面活動,有時也到樹上,只是活動範圍較小。秋季離開繁殖區域,結成數目不等的群體向四處遊蕩。冬季來臨,大雪封山,氣候寒冷,林海中的最低溫度達零下40℃以下,而黑琴雞仍然遊蕩在河畔和山谷之間。
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夏季兼食昆蟲。一般說來,喬灌木的嫩枝、葉、芽、花序(樺、赤楊、柳等)、果實和漿果(如越桔)等是主要食料;昆蟲(主要為螞蟻和鱗翅目幼蟲) 及雜草種子、穀粒等為輔助食料。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美尼亞、阿爾巴尼亞、亞塞拜然、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中國、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義大利、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蒙古、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喬治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土耳其。
下屬物種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高加索黑琴雞 | Lyrurus mlokosiewiczi | Taczanowski, 1875 |
2 | 黑琴雞 | Lyrurus tetrix | Linnaeus, 1758 |
保護級別
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黑琴雞——無危(LC)、高加索黑琴雞——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