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光環

黑洞光環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錢德勒X射線天文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近日收集到一組數據,顯示距地球約4.3億光年的一對互擾星系Arp 147產生巨大的黑洞光壞,如同太空中的寶石項鍊一樣光芒耀眼。這些恆星迅速完成它們數百萬年的演化,爆炸成為超新星,並留下中子星和黑洞。一部分中子星和黑洞帶有伴星,它們從伴星中吸入物質,形成明亮的X射線源。

簡介

NASA拍到互擾星系間產生黑洞光環 珠光閃耀NASA拍到互擾星系間產生黑洞光環 珠光閃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錢德勒X射線天文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近日收集到一組數據,顯示距地球約4.3億光年的一對互擾星系Arp147產生巨大的黑洞光壞,如同太空中的寶石項鍊一樣光芒耀眼。

螺旋星雲的殘餘物

中子星-內部結構模型圖中子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照片的右側是Arp147星系的一個螺旋星雲的殘餘物,它與左側的橢圓星雲相碰撞。這一碰撞產生了一個不斷擴展的恆星形成波,形成了一個包含著大量新生恆星的藍色光環。這些恆星迅速完成它們數百萬年的演化,爆炸成為超新星,並留下中子星和黑洞。一部分中子星和黑洞帶有伴星,它們從伴星中吸入物質,形成明亮的X射線源。

超大質量的黑洞

分散在Arp147星系光環附近的9個X射線源非常明亮,被斷定是黑洞,它們的體積大約相當於10到20個太陽大小。照片左側的紅色星系的核心中也探測出了X射線源,可能來源於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文章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SpaceTelescope)的紅外線觀測和星系演進探測器(GalaxyEvolutionExplorer)的紫外線觀測使科學家能夠估測這一光環中的恆星形成速度。這些估測,與雙星進化模型一起,使科學家做出了結論,認為最密集的恆星形成大約在1500萬年前終止。麻省理工學院的索爾拉帕波特(SaulRappaport),艾倫萊文(AlanLevine)和班傑明斯特豪(BenjaminSteinhorn)和“科學尤里卡”(EurekaScientific)的戴維普雷(DavidPooley)發表了這一結果,文章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報》(AstrophysicalJournal)上。

雙星系Arp 147

雙星系Arp 147雙星系Arp 147

如圖右方是由藍色星系所造成的戒環,由直徑三萬光年的星系伴隨大質量的恆星,這個藍色星系最近才和左方的紅色星系碰撞,這個互動作用的星系也被稱為Arp147,不尋常的是,這個紅色星系也是環狀。當星系互相碰撞時,他們穿過彼此,但是自身的恆星通常不容易真正的撞擊對方,碰撞而使星際雲氣和塵埃更加的緻密,就像是將石頭丟入水池所引起的波動一樣,碰撞點引起的恆星波動向外擴張。圖片是由最近剛由地面遙控搶修的哈伯太空望遠鏡中,廣視野行星照像儀二號所拍攝。

黑洞

黑洞是根據現代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塌縮而形成。黑洞質量是如此之大,它產生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任何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就連光也逃逸不出來,故名為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象地平面,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

歷史上,法國理學家拉普拉斯曾預言:「一個質量如250個太陽,而直徑為地球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

現代物理中的黑洞理論建立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由於黑洞中的光無法逃逸,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然而,可以通過測量它對周圍天體的作用和影響來間接觀測或推測到它的存在。比如說,恆星在被吸入黑洞時會在黑洞周圍形成吸積氣盤,盤中氣體劇烈摩擦,強烈發熱,而發出X射線。藉由對這類X射線的觀測,可以間接發現黑洞並對之進行研究。迄今為止,黑洞的存在已被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絕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