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尻鰺

黑尻鰺

黑尻鰺(學名:Caranx melampygus)為鰺科鰺屬的魚類,俗名藍鰭鰺。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海域、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等。黑尻鰺的體長一般為86~227毫米。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區。我國見於南海。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黑尻鰺黑尻

中文名稱:黑尻鰺
拉丁學名:Caranx(Caranx)melampygusCuvieretValenciennes
科名:鰺科Carangidae
綱名:硬骨魚亞綱Osteichthyes
生活環境:海洋
分類編號:10098010

特徵

胸部被鱗。側線棱鱗34—3g個。背鮚鰭條22~24根,臀鰭鰭條18~19根。體側無斑點。暖水性魚類。棲息乾珊瑚礁和岩礁海區。以無脊椎動物和魚為餌。

黑尻鰺發福吃減肥膠囊

黑尻(音kao)鯵和金鯧是南京海底世界的老住戶,它們成群巡遊頗為壯觀,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它們發福越來越明顯了,水族館館長朱祥正在醞釀用最時尚的方法為它們瘦身。

肚子裡全是油

黑尻鰺黑尻鰺

多少次從海底隧道走過,卻沒發現這伙最熟悉的朋友已有貴恙纏身。在朱祥的提醒下記者才注意到,面相兇狠的黑尻鰺已經鼓起了肚皮,原本流線型身材的金鯧就更明顯了,像是有了身孕,頭部和腹部失去了比例協調。
朱祥告訴記者,黑尻鰺一家的表現最為明顯,它們懶懶散散地遊動,只有人鯊表演開始時突然來了精神,甚至撞傷潛水員的面部。
一陣爭奪後,這一家子魚又是無聲息地沉默。“我們曾解剖過個別死亡的黑尻鰺個體,發現它們消化道的內壁和外膜全被脂肪包裹了,肚子裡全是油,是典型的富貴病。”朱祥說。 而此前本報曾獨家報導了鯊魚患上脂肪肝和“大脖子病”的訊息,目前通過人力加強它們活動,服用藥物取得初步療效。

照搬自然不現實

病從口入,調整膳食才能治本。先看看它們每天吃什麼:
黑尻鰺,常年的主食是黃魚、蘇聯青魚和魷魚;金鯧,同樣的海鮮被加工成肉糜,吃起來更適口。在人看來,這都是來自海洋的優質蛋白。但朱祥告訴記者,正是這些高蛋白的海鮮帶來了富貴病。
“在自然界,它們還會吃一些粗纖維,比如我們熟知的海藻、海帶等等,這能調整內分泌,自然地達到膳食平衡。”朱祥說。
最科學的解決方法是模擬自然的海洋環境,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但在南京海底世界這樣的內陸水族館卻沒有可操作性。
“海洋植物需要海水中的營養物質維持,我們連海水都是人工的,要維持所有海洋生物的生存,必須讓人工海水儘可能地乾淨,就連餵食後殘留的食糜都要通過物理過濾和蛋白質過濾儘可能清除乾淨,否則水質會在短時間內惡化。” 此外,室內水族館也無法為海洋植物的生長提供光照。

減肥膠囊有風險

直接餵海藻、海帶可以嗎?
獸醫早就想到了,直接和肉糜攪在一起,或是夾在餵黑尻鰺的魚塊中,可檢測發現吸收的效果不好,至今原因不明。

水族館又想出了偏方

最初的打算是把魔芋粉製成膠囊飼喂,但方案爭議不小——海洋中沒有魔芋,沒準兒起不到補充粗纖維的作用,還會帶來新的疾病。 要讓海洋生靈生活得更幸福,希望還是在大海中。

補充殼聚糖

這種提取物是由蟹、蝦、龍蝦的殼生產而來的一種葡萄糖胺聚合物,可以起到凝結脂肪、阻止脂肪吸收的作用,但即使是人的臨床套用效果還存在爭議。
最後朱祥還是想到了補充微量元素調節內分泌的方法,但什麼食物不僅有效,還讓它們喜歡吃呢,水族館的技術人員還要苦苦摸索。

黑尻鰺在圈養條件下自然產卵

黑尻鰺黑尻鰺

黑尻鰺Caranxmelampygus(CuvierandValenciennes)屬夠科魚類,常見於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底棲性,通常單獨、成對或小群活動,主要攝食岩礁性魚類。在夏威夷,該魚是一種重要的食用和游釣魚類。近年來,近岸魚類資源下降,僅1990~1991年間,該魚的漁獲量就下降了30%以上。當地出售的魚大多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基里巴提進口。近來的研究發現黑尻鰺是一種理想的養殖和增殖種類,但有關它的資料很少。該魚在叉長30~40cm或2齡左右達到性成熟,根據懷卵母魚的出現,確定其繁殖期為4~7月和10~11月。控制產卵是改變依靠捕撈野生魚苗來養殖的傳統生產方式的一個重要步驟,但至今尚未見有關該魚在圈養條件下產卵的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