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雲卿

據《金匱約言·序言》說:“他一生從事中醫學術的研究,很多種著作,專心探索研究,因此深懂其中的道理,獲得很大的成就。他平日把所學的心得做臨床實驗,經他醫好的人很多。中年以後,黎先生在廣東中醫專門學校、漢興中醫學校、光漢中醫學校等擔任教職,日寇投降後,並創辦復興中醫學校,因此,門下桃李幾遍全省。黎氏晚年時期,就教學心得,結合實踐經驗,寫成《金匱約言》和《傷寒六經表解》二書,幫助後學。”本書的特點是執簡馭繁,簡單明了,為後學者鋪就一條學習中醫的可靠之路。正如黎氏在本書中所說:“《金匱》一書,乃張仲景治雜病之方書也,全書分二十二章,章分為節。顧欲使初學者開卷有益,掌握要點,歷久弗忘,必須提綱挈領,由博返約,余在漢興中醫學校,教授《金匱》一科,本此宗旨,編為約言,以便諸生記憶。但本書須與《金匱》原文參讀,方能確實領悟。” 因此,“這本書對初學或有志研究中醫經典著作的中西醫師們,然後閱讀原文,當有綱舉目張之感”。
本書例言指出,本約言刪繁就簡,惟注重病狀、脈象、方劑,文字只求明白,不尚艱深,每章約言之後,並列湯劑,以便檢查,每方並撰方歌,闡明該方作用。如:《約言》篇首概言“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略謂:
“臟腑經絡,隱而難窺,賴前哲之啟發,俾後學之解推:一、治肝實先令脾實,舉一髒而其餘可例;二、養正氣以防客氣,察三軒則大概無遺;三、望明堂之氣色,可定死生;四、聞病人之語聲,能知疾苦;五、辨氣色而阻逆判;六、聽呼吸而虛實分;七、若夫言脈兼言色,應時非時宜別;八、言證而合脈,太過不及當知;九、澀脈前後分表里;十、厥陽L越定失陰;十一、沉大而滑,卒厥者人髒死而人腑生;十二、脈絕似脫,邪盛者向肢輕而人口重;十三、至於陰陽臟腑,病候固當審評;十四、救里救表、方法尤宜深求;十七、概言諸病,在髒宜攻,精義人神,隨文體會。(是篇共十七節一方)豬谷湯方:澤瀉、豬谷、衣警、白朮、桂枝。”
黎氏套用《傷寒》、《金鷹》經方於臨床,濟世利民,輒獲卓效,而熱心教育,致力於祖國醫學的傳播發揚,甘為人梯以為百年之計,乃為後學之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