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埠中學

黎埠中學

黎埠中學原名“虎崗中學”,創辦於1944年夏,最初校址在李氏宗祠,1945年遷至大龍國小,1947年又遷到黎埠圩的“志樹文社”, 1948年借用黎埠大街的“廣州會館”為校舍。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黎埠中學原名“虎崗中學”,創辦於1944年夏,最初校址在李氏宗祠,1945年遷至大龍國小,1947年又遷到黎埠圩的“志樹文社”, 1948年借用黎埠大街的“廣州會館”為校舍。1953年虎崗中學改名為“陽山中學分教處”,次年春併入陽山中學,1956年秋在黎埠圩崗頂同聚園楊氏學校復辦,並正式定名為“黎埠中學”。1958年遷到黎埠鎮鐵屎墩建新校舍。他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學校,1945年秋,虎崗中學便成立了黎埠地區的第一個黨組織,次年他們又組織進步學生成立了“中國民主青年同盟”,由中共地下黨組織培養和引導,1948年學校有十二個共產黨員和二十多個“青盟”成員,學校現有123名教職員中,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55人,其中本科學歷56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1人,現有38個教學班,學生2094人,校園占地面積43111平方米。校園內古木參天,枝繁葉茂,桂花飄香,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到29000多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75%。學校現有3幢教學大樓,2幛學生宿舍樓,2幢科技實驗大樓,5幢教職工宿舍大樓和一幢師生飯堂。總建築面積達到16800平方米。

教育引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帶來了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給山 區鄉鎮的教師隊伍帶來了不穩定因素。一些教師耐不住生活的清苦和工作的 艱辛,思想動搖。有的要求“跳槽”,要求調離;有的放棄“下海”。這種 思想極不利於教師隊伍的建設,直接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學校領導, 要經常把握教師的思想動向,在關鍵的時刻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統一思 想,排除干擾,化消極為動力。為此,我們從實際出發,堅持正面教育,多 方引導,做好思想工作。

1.組織教師,特別是缺乏必要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的教師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開展“三觀”教育,引導他們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 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發揚艱苦創業精神,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

2.組織教師,學習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學習《教育發展綱要》,教育教師正確認識自身的政治地位,明確所肩負的重任,引 導他們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倡導終身從教的獻身精神。

3.組織教師開展鄉情校史教育,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的情感,引導他們要甘於平凡,甘於為家鄉教育事業做貢獻。

黎埠中學 黎埠中學

二、樹師表形象

1.向全國模範教師學習,向教育專家學習。不僅要學習、借鑑他們創造 性的教育教學經驗,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敬業奉獻精神。

2.向老教師學習,學習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愛黨、愛國、愛教育事業的精神。

3.樹典型、學榜樣。從本校實際出發,從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的教師中樹 立各層次各類型的典型,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成為大家的帶頭人、 學習榜樣。這樣就使得教師學有榜樣、趕有方向,形成了一個你追我趕的良 好局面。

4.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師德建設中的示範作用。黨員教師要求思想要 好、作風要正、業務要精、師表形象要高,在樹立良好師表形象方面要以身 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的師德人格形象去帶動全校的師德建設,以此增強 師德建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歷史與榮譽

黎埠中學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辦學水平一年上一個台階。學校德育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行為規範為基本內容,著重加強現代文明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嚴格教學,常規管理,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新課改,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形成了“勤奮、求實、全面、創新”的良好校風。“文明、守紀、勤學、奮進”的優良學風。辦學業績輝煌。學校多次獲市、縣各種榮譽稱號,1999年9月被評為“陽山縣一級學校”。2003年以來高考上線285人,其中7人被重點大學錄取,42人上本科線,236上大專線。

黎埠鎮是陽山縣的“文化之鄉”,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歷來重視教育,尊師重教,黎埠中學依託於此,勤教勤學,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