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陽中學

黌陽中學

該校坐落於魯中歷史文化名山黌山之陽 ,在校生1052人,教職工79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各種功能教室和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各種實驗器材均達到一類配備標準。學校建有校園網路系統、數字監控、紅外線報警系統、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校園區域網路和多媒體報告廳,計算機教室微機配備達到上機學生人手一機,教師用微機達到人手一機,各種教學軟體能夠滿足日常教學需要,育人環境幽雅,文化氛圍濃郁。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自1997年6月被評為市級規範化學校以來,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實施“科研興校、特色立校、人才強校”戰略,加強學校管理,改善辦學條件,讓每一位學生和教師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校辦學條件和管理水平都有明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2001年,該校積極進行省級規範化學校申報工作,當時累計投入約五十萬元進行了校舍維修及操場整修,購置了實驗、體育器材和圖書,進一步規範了學校管理,最佳化了校園環境,完善了學校教育教學設施,並於當年6月成功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驗收工作,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獲得省規範化學校稱號以來,在各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的發展規劃得以全面落實並取得了新的成績,連續5年先後榮獲“淄川區教育教學先進單位”、“淄川區文明單位”、“淄川區衛生先進單位”、“淄川區花園式單位”、“淄博市優秀交通安全學校”、“淄博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山東省教育廳重大課題‘心理教育實驗與研究’重點研究基地”、“淄川區中學生足球訓練基地”等稱號。

黌陽中學校徽

黌陽中學 黌陽中學

黌陽中學校徽以紅色為底色,紅色代表奔放、激情、青春、進取、熱情,代表我們學校積極向上的學習和工作作風。同時,紅色也是黨和國家的代表顏色,要求學生一心向黨,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紅”還與該校“黌陽中學”中“黌”字諧音。

校徽整體造型是攀登的梯子與初升的太陽的組合。梯子的形狀可以理解為“黌陽中學”中“黌”字漢語拼音的首字母“H”,與圖中太陽造型之“陽”相配合,共同代表“黌陽中學”。太陽的造型代表學生,體現學生陽光、青春、充滿希望的特徵。梯子和太陽的組合造型寓意為,學校為學生架設攀登的階梯,托起明天的太陽,走向陽光的明天。

整個圖案以圓形為基本結構,以紅色為基本色調,典雅莊重,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意境深邃,體現了“黌陽人”崇尚陽光、追求理想、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學校地址

淄川區寨里鎮黌陽路9號。

學校建設

1、加大內配力度,打造一流辦學條件。

目前,該校擁有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各一座,學生公寓樓一座,2個標準籃球場。校園綠化面積達總面積的30%,校舍生均面積8.88平方米。針對學校實驗室陳舊、設施落後、教學設施設備嚴重不足等情況,學校按照省規範化學校

標準,重新裝備理化生實驗室、儀器室;新建兩個微機室,現在學生用機達到了130台,能滿足兩個教學班同時使用,教師每人一機;新裝修多媒體報告廳一個,面積180平方米。應該說,學校教學設施完全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的標準進行配置,除了有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等,其它電教室、器材室、圖書室、閱覽室、勞技室、音、體、美功能室、德育室等專用教室也都一應俱全。

2、針對班額過大現象,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自2007年開始,學校逐步調整班額,嚴格控制在50人以內。

3、加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力度,實現教師教學教研信息化。學校每位教師都有個人的備課資料夾,每個學科也都有各年級的教學資源庫,收錄優秀的教案、課例、習題及課件,初步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提倡建立教師部落格,為教師營造學習交流的氛圍。

三、學校常規管理機制的建立及運行

1、學校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管理目標明確,嚴格按教育規律實施教育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的校風:文明守紀,勤奮進取。

學校的教風:嚴謹治學,求是創新。

學校的學風:博學深思,立志成才。

學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學校的辦學目標:培養品德優良,身心健康,個性和諧,會學習、會生活、會審美、會實踐的創新人才。

學校的辦學宗旨:創建高品牌學校、塑造高品位教師、培養高素質學生、辦成高質量教育。

2、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校長辦公會議制度,研究決定學校重要事項;有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實行崗位責任制;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考核辦法。學校重視領導班子建設,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合格率100%,在學校中有較高的威信,各成員都經過相應的崗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均能勝任1-2門學科教學,承擔一定的課題研究,是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真正骨幹。

3、學校制訂《關於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的規定》,要求全體師生認真學習貫徹《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學校與每位教師簽定了《規範辦學行為教師責任書》。

4、學校提出了“把安全轉化為每個師生的自覺行動”的安全理念,制定了《學校安全應急預案》。堅持晨檢制度,因地制宜地對師生進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安全逃生演練,培養師生自救自護能力。

素質教育實施

1、學校建立全員德育工作機制,德育機構、制度、措施健全。加強以“養成教育”為重點的的學生管理工作,實行“三點戰略”即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落實升將國旗制度,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衛生、紀律、兩操、腳踏車排放、課間秩序等方面的常規檢查,抓好文明禮儀教育,使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紀律紅旗班級”、“衛生紅旗班級”的評選活動,使大部分學生享受到表揚的激勵作用。不斷修改完善《班主任考核辦法》,指導、規範班主任日常工作。

2、課程與學科開設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畫,開設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做到全課程,開足課時。特別是語文、數學、英語三大學科,沒有隨意增減任何一門課程課時。高度重視並認真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與音體美等課程。積極研究開發校本課程《黌山文化》。本學期該校選用的地方課程教材有6---8年級的《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安全教育》,9年級的《人生規劃》、《安全教育》等。

3、教育科研在制度上做到“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專題、定主講人。每周一次教研活動,本著“一學習二模仿三創新”的原則,培訓更新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科研水平。

4、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基本原則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以“學案”為載體,精心設計學生的活動內容,在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根據淄川區教研室要求,遵循“先學後教,先練後講,先思後教,先自主後合作,跟蹤監測、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從本學期開始深化高陽課堂教學模式。

5、建立多元教育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革學生評價制度,全面落實新課程評價觀。學業成績評價實行日常評價與期中、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評價辦法,成績實行等級制,其中,日常評價所占比例不少於30%,不再用一張試卷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日常考試與期中、期末考試均實行無分數評價。學校、班級不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嚴禁按成績給學排列生名次、對教師進行獎評。

6、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校推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學生的品德與公民素養、學習與實踐能力、審美與表現能力、運動與健康狀況等分類評價、分項表彰。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突出過程評價意識。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績及時記錄,體現評價的民主化、人性化和個性化,改變了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加強自評和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

優秀教研組介紹

黌陽中學語文組,由11名中青年教師組成,平均年齡三十六歲,市優秀教師教師2名,區優秀教師4名,高級教師1名,中級4名。在學歷上都達到了大學本科以上文憑,並有研究生1名。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組內老師多次參加各類公開課比賽並獲獎。教研組教學的信息化建設也初具規模,教研組製作的教學課件數量、質量走在了學校的最前列,並率先實現了資源共享。

自1995年以來,語文組先後有4人次獲得“淄川區優秀教師”稱號,2人次獲“淄川區優秀班主任”稱號,2人次獲“淄博市優秀教師”稱號,2人次獲“淄川區先進個人”稱號,獲得的其他各類獎項達到16項。

2002年至2005年期間,語文組承擔了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關於國中語文‘探究—創新’研究與實驗課題研究”並獲得了有關部門的認可和好評。在此帶動之下,教研組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先後共有7篇論文在各級各類論文大賽中獲獎並發表。

發展構想

圍繞“創建高品牌學校、塑造高品位教師、培養高素質學生、辦成高質量教育”辦學宗旨,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課程改革為抓手,以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為核心,以科學的課程體系為載體、以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先進的教學設備為保障,經過不斷努力,逐步實現“打造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淄川名校”的學校願景。

1、理念為先。 努力做到“以人為本,全面發展”。

2、師資為本 。啟動名師工程,提倡教師個性化,充分挖掘教師潛能,鼓勵教師進修學習,積極為教師創設展露才華的平台,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改善。

3、課程為綱。 深入實施課程改革,積極探索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最佳化課堂教學,確實提高教學質量;提倡個性化教學,打造深度課堂文化。

4、科研為導。 加大科研管理及指導力度,將科研與辦學有機結合,加強課題研究的管理工作,健全“立項——實施——過程監控——評價——推廣套用”的管理體系。

5、特色為主。 深入開展陽光教育活動,進一步落實山東省教育廳重大課題“心理教育實驗與研究”重點研究基地的相關研究工作及淄川區中學生足球訓練基地的各項訓練工作,凸顯學校特色。

6、硬體為依。 加大內部設備配套,使教學設施符合省級標準,實現教育現代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