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學歷史
黌學始建於明宣德元年(1426年)。
崇禎15年(1642年)毀於兵燹,清順治五年(1648年)重建。
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民國23年(1934年)重修。
新中國建立後的1952年曾維修。
太康黌學在文化和建築上具有一定價值,1986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黌學古蹟
拜殿面闊五間,進梁三間,單檐歇山頂,覆灰色筒瓦,脊飾較完整;檐下四周置五彩重昂斗拱,用材較小,製作十分精巧;普柏枋,欄額,斗拱均有彩繪,山面有木製山花板。大和殿築於一米高月台之上,月台前青石台階,台階正中嵌放一塊祥龍臥雲階石。殿面寬七間(22.65米),進梁五間(14米),高10.5米,單檐歇山頂,覆綠色琉璃瓦,脊飾完整;正脊為琉璃燒制的二龍戲珠、人物、寶瓶、彩珠、象輪和花卉兩端置大吻;垂脊、戧脊置琉璃獅、狗等小獸,大殿檐下四周施五彩重昂斗拱,普柏枋,欄額,崔替上有龍鳳,花卉鏤空雕飾。前屋坡為兩斷式,加大了深度和空間,為省內古建築中所罕見。四翼角挑角高且大,具南方風格,為中原地區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