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石牌坊

黃龍石牌坊

黃龍石牌坊,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元壩區黃龍鄉明水村1社(清泉寺東側200米),東經105°44'12.8",北緯32°06'40.9",海拔高度576.9m。

地理位置

孝節石牌坊地理位置見圖1。

圖1 孝節石牌坊地理位置圖

歷史沿革

西周時,巴、蜀、苴先民在今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建立邦國 。

春秋戰國時,為蜀王領地。開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封其弟於漢中,號曰苴候”,以葭萌(今元壩區昭化鎮)為都邑。

周慎靚五年(公元前316年),因苴、蜀相攻擊,秦伐蜀並苴,在苴候所在地建置葭萌縣,屬秦。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葭萌縣改屬廣漢郡,分縣北部建白水縣。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葭萌縣為漢壽縣,屬梓潼郡。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改葭萌縣為漢壽縣。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漢壽縣置晉壽縣。

東晉太元十五年(公元390年),改晉壽縣置益昌縣。西魏廢帝元欽三年(公元544年),廢益昌縣為京兆縣。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改京兆縣為益昌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改益昌縣為益光縣。北宋太祖初復改益光縣為益昌縣。開寶五年再改益昌縣為昭化縣。

元初屬利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廣元路。

1913年屬川北道,1914年屬嘉陵道。1933年7月23日,紅四方面軍在元壩鎮建立川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嘉陵縣蘇維埃政府。1935年4月10日,紅四方面軍在昭化縣境內的白田壩建置赤化縣蘇維埃政權。

1949年12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昭化城。1950年1月,昭化縣人民政府在今昭化鎮成立,隸屬劍閣專署。

1952年屬廣元專置。1953年屬綿陽專署。1959年3月22日撤昭化縣併入廣元縣。

1985年2月8日廣元建市,原廣元縣更名為廣元市中區,元壩隸屬廣元市中區。1989年設立元壩區,區政府駐地元壩鎮,屬廣元市。

2013年4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廣元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同意廣元市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的批覆》(川府函〔2013〕100號)。《批覆》明確:廣元市《關於廣元市元壩區更名為廣元市昭化區的請示》(廣府〔2012〕52號)收悉。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將廣元市元壩區更名為昭化區。

元壩區黃龍鄉孝節石牌坊為大清同治九年(1864)聖旨旌錶王氏節孝所建。

孝節石牌坊於1997年8月25日被元壩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孝節石牌坊由元壩區黃龍鄉文物管理所進行管理。

基本情況

黃龍石牌坊,位於該鄉治地向東六公里的明水村,高二丈四尺,寬一丈八尺。整個建築為三門三層樓式結構。底層為四柱,三門。中門闊五尺五寸,兩側門各闊三尺,石門柱除內側外,其餘幾面均用三尺大小的連座石鼓襯之。石鼓之上倒刻石象、石獅,將柱、鼓連於一體。二、三層均為樓形。檐角高挑,石雕瓦翎,楞溝分明。頂寬一丈三尺五寸。厚四尺五寸,正中頂端三尺見方的“壽”字石帽,使其顯得氣勢宏大,莊嚴肅穆。

牌坊兩面文字、圖案內容基本一致。上方各有一塊高四尺,寬二尺的匾牌。正中楷書“聖旨旌表”四個大字。每字約一尺見方。上首書“欽命四川提督學院翰林院”,下首書“報呈”二字。左右兩邊各書四字,組成對仗。東西上聯為“冰心宛在”,下聯為“介節凜然”。西面上聯為“其人如玉”,下聯為“矢志酬金”。再下是牌坊正文:

為節婦王氏里仲新仁之妻青年矢志皓首完貞此誠冰霜節操品同金石者也敢即聞目見者以志不朽雲儒童仲萬品妻王、張、許氏之母監生仲惠音之祖母重孫男維成、翰奉孫胥劉仁德敕。

昭化縣癢生胞侄仲遇時拜題。

工師胞侄仲萬恭、門徒仲萬象劉王奇

大清同詔玖年歲次庚年孟冬月立下浣立以上文字,較為詳盡地介紹了立牌坊的緣由、人物及時間。正文之下兩側門額分別刻書“冰清”、“玉潔”等詞。整個牌坊上所鐫刻的文字,剛輕有力,落落大方,足以顯示出書寫者的書法功底和石雕者的工藝水平。

整座牌坊共有大小石料195塊。大的重約數噸,小的也有數十公斤。結構緊密,工藝精細,渾然一體。幾乎看不出人工連線人紋路。所有人物、鳥曾、花草圖案,雕刻自然流暢,維妙維肖。也幾乎看不出刀鑿制其造型,其工藝,都顯出了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除此之外,緊挨牌坊生長著一株二人合抱的古柏。高數丈,乾直且圓,毫無疤痕。三丈之上,枝條外展,蒼翠繁茂,猶如公華蓋罩於牌坊之上。每當紅日東升,金光四射之時,遠觀此景,猶如天子乘輦挎日,從天邊而來。甚為壯觀。

徜徉牌坊之下,欣賞著這精美的建築,品味著內在的涵義,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不由得讓人感慨萬千,其心境也自然得到升華。元壩區人民政府於1997年8月25日公布為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