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褐斑病

黃麻褐斑病

本病又稱黃麻葉斑病或斑點病,黃麻全生育期皆可發生,主要侵染葉片,以葉尖,葉緣病斑為多見。葉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黃褐色至褐色,邊緣色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後期斑面上散生黑色小粒點,此即為本病病徵(病原菌無性態子實體分生孢子器)。病斑易破裂成穿孔。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麻褐斑病
..

別名:葉斑病或斑點病
病原中文名:黃麻葉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PhyllostictacorchoriSawada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黃麻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黃麻全生育期均可發病,但以苗期和幼株期發生居多。葉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擴展後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中間黃褐色,四周褐色,後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圓果種黃麻的老病斑易破裂穿孔,長果種則少見。

病原形態特徵

PhyllostictacorchoriSawada稱黃麻葉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大小80~125×65~90(µm)。分生孢子梗無色,條狀,大小6~10×3(µm)。分生孢子卵形至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8~11×5~6(µm)。據台灣報導P.nigraSawada稱黑葉點霉,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田間病殘組織上越冬,翌春菌絲體生長,分生孢子器吸水,溢出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生長期間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苗期低溫多雨利於病菌入侵和發病。生產上長果種黃麻較圓果種發病輕。

防治方法

(1)進行3年以上輪作。收穫後及時深翻,消滅病殘組織中的病菌,減少為害。
(2)選用健康、飽滿的種子,做到適期播種,防止過早播種。
(3)加強麻田管理,及時間苗,增施草木灰,提高麻株抗病力。
(4)發病初期,尤其是在寒流侵襲前,噴灑12%綠乳銅乳油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400倍液,均有良好防病保苗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