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中捷冬棗

黃驊中捷冬棗

黃驊冬棗在黃驊市有四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明朝即為貢品,又稱貢棗。黃驊市林業局自89年開始,歷時十年,在原有的600多畝資源林的基礎上,通過選優、繁育和標準化管理,培育出獨具特色的華夏牌冬棗。

目錄:1簡介

2冬棗歷史

3冬棗培育方法

一.簡介

黃驊中捷冬棗外形接近圓形,像蘋果,又稱蘋果棗。改棗,個大,皮薄,肉多,鮮美可口,核小,汁多,色澤鮮艷,肉質細嫩而酥脆,酸甜適口,口感極佳,實為果中之珍品。黃驊冬棗總糖含量32.2%,總酸0.367%,每百克鮮棗維生素C含量354毫克,並富含多種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有“長壽果”之美譽。1996年10月,在黃驊冬棗論證會上,被與會專家譽為“全國260餘個鮮食棗品之冠”。此外,冬棗果實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E、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病症有療效,有防癌之功效。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稱。冬棗含糖量適中,味美可口,具有清理腸胃,有助於消化之功效,因此是美容和減肥的佳品。

二.冬棗歷史

黃驊冬棗歷史悠久,元世祖時,黃驊冬棗形成規模化種植,黃驊市齊家務聚館村的冬棗林即由此時種植髮展形成。直至今天,這裡仍存有全世界面積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棗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棗古樹1067株,其中樹齡600年以上者198株,這些古冬棗樹雖飽經風霜,仍枝繁葉茂,果實纍纍

弘治三年,明孝宗朱佑樘得之,以為神果,謂之“百果之王”,封為“貢棗”。此制沿襲至清,上下500年。明朝弘治帝、孝宗朱佑樘(公元1470—1505年)原配張氏,青縣興濟人,都督同知封壽寧伯張巒之女,先為太子妃,孝宗即位,冊立為後。公元1490年,為治水患,孝宗命人在南運河上南自東平、北至興濟開挖減河等分洪渠道。為眷顧家鄉,張皇后詔諭胞弟張鶴齡、張延齡督辦疏浚興濟減河,時人開始稱興濟減河為“娘娘河”。娘娘河源興濟,出青縣過靜海入黃驊境,經乾符、隆莊、聚館、桃園,向東流入渤海,全長96公里。
時黃驊之地歸河間府滄州轄。河間府每年蒐集治下特產,供奉大內以邀其寵,娘娘河畔聚館冬棗以其皮薄、肉脆、質優、味甘的特異品質名列其中。冬棗甫一入宮,即得孝宗和張皇后青睞,被欽定為“貢品”,年年來朝。此制一直沿襲至清,冬棗也由此成為“百果之王”,棗中極品。
三.冬棗培育方法

1、冬棗育苗:
選地勢平坦,排灌條件良好的壤土,播前整平土地,每畝施土雜肥250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種子育苗採用寬行100cm,窄行40cm;二級育苗寬行50cm,窄行40cm,栽後灌足水,水滲後淺鋤。播種時,按30斤/畝下種,播種深度2cm。無論播種還是二級育苗,播後或栽植後要蓋地膜。苗木出土長出新葉後,逐一放苗、培土。當小苗長到25cm以上,每畝追施磷酸二銨10公斤,苗木長到40—50cm時摘心,促使砧苗加粗。生長季要加強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嫁接採用帶木質部芽接或皮下接,分別在當年的7月底至8月份和來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中旬進行,接芽長到30cm時,進行綁扶,以防風颳折斷,苗期加強土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2、冬棗樹栽植:
挖定植溝或定植穴,回填表土,每畝摻入土雜肥250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灌水。定植時再挖30cm的小坑,將苗木放入坑內,隨填土隨提苗,踩實,澆水,建密植林時,樹行內要留出1—1.5米的林帶。水滲後淺鋤。秋後栽植要培土防寒。
春季發芽前,對苗木進行定乾、修剪,按設計密度選留乾高,3m×7m(即每畝32株)的株行距定乾高度為80cm,剪口距第一剪口芽1.5cm,並用動物油或石蠟封口,以防抽乾。定乾後距地面40cm內(樹幹),每側枝留2—3cm短截,以上40cm內(整形帶),選留三個方向較好的二次枝剪留2—3芽短截,其餘二次枝留2—3cm短截。修剪後,每株覆蓋1m的地膜,有條件的對樹幹套塑膠,以保持幼樹濕潤的氣候條件,待幼樹長出新枝時解除塑膠筒,幼樹期要加強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棗癭蚊、棗粘蟲、棗龜蠟蚧和棗鏽病,並加強肥水管理。

3、冬棗樹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主要是秋後深翻樹盤,以增加土壤透氣性和消滅部分越冬蟲繭;生長季節中耕劃助,清除雜草。施肥分別於發芽前(4月中旬)、初果期(6月中下旬)、果實膨大期(9月上中旬)追肥;采果後至翌年3月施基肥,施肥量要根據樹令、樹勢和產量而定。施肥後注意澆足水。
4、結果期冬棗樹的花果管理:
提高冬棗樹座果率,目前常採用以下具體措施:一是開甲。二是花期。三是棗園放蜂。四是噴布植物生長激素和微量元素。

5、冬棗主要病蟲及其防治:
冬棗主要病害有棗鏽病,棗樹炭疽。冬棗主要蟲害以棗癭蚊、棗粘蟲、棗龜蠟蚧為主,選用內吸性農藥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