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集鎮[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下轄鎮]

黃集鎮[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下轄鎮]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地處鄂豫兩省交界處.南陽盆地南緣.襄宜平原北沿。南靠襄陽市,北接鄧州市.東臨白河,西連世界著名的”天上銀河”一八里半排子河大渡槽。全鎮版土面積1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總人口4萬多人(包括駐地單位).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

簡介

黃集鎮 黃集鎮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地處鄂豫兩省交界處.南陽盆地南緣.襄宜平原北沿。南靠襄陽市,北接鄧州市.東臨白河,西連世界著名的”天上銀河”一八里半排子河大渡槽。全鎮版土面積15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1萬畝.總人口4萬多人(包括駐地單位).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占總人口80%。境內有大容量 變電站二座.年負荷能力800萬千瓦/時.供電線路總共150公里.日供水1500噸的自來水廠1座.可24小時供水。

歷史沿革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黃集鎮,又稱黃家集,相傳北宋時,黃姓在此設集,故名。因戰亂頻仍,曾幾度興衰。明末清初以來,是河南省鄧縣(現鄧州市)至樊城的交通要道。該鎮位於鄂豫交界處。南距襄樊33公里,與伙牌鎮接壤,東與古驛鎮相鄰,北和鄧州魏集鎮相連,西北與石橋鎮相接,西、南分別與龍王鎮、牛首鎮隔河相望。東經111º59ˊ至112º12ˊ,北緯32 º12ˊ至32 º24ˊ。東西寬23KM,南北長16KM。全鎮總人口8萬人,鎮區人口2.3萬人(含駐軍、襄北監獄等駐鎮單位)。版土面積247平方公里,共轄35個村,3個街道居委會,257個村民小組。

明洪武24年,襄陽縣下設坊、廂、里21個,襄北設梅林里(駐黃家集附近東側),在縣北70公里處,清河裡,在縣北90里處。

康熙10年,以五屯田地歸併更名編為里、方。縣櫃徵收72方。設淨土寺,距縣100里,北路井90里,下香積70里,鐘樓寺50里,北泰山廟90里。

光緒20年,縣分為4鄉,轄方70。北鄉轄方28。鄉公所駐薛家集。即:樊鎮、團山鋪、程莊鋪、鄧城、李家湖、鄧桃湖、李食店、長興寺、青琢、龍潭寺、紅綾鋪、破碑鋪、黃渠河、烏魚寺、喬家岡、呂堰鋪、涼水泉、北路井、鐘樓寺、清河觀、上黃龍、下黃龍、上香枳、下香枳、馬家集、薛家集、泰山廟、黑龍集。

宣統年間,全縣分為8區,設薛家集為第三區,區設自治局,置議長、副議長等職,辦理地方事務。

中華民國1至9年,區下設保、甲、牌。

9年,全縣由8個區改為20個區。薛家集為第九區,馬家集為第十區,區設團防局,區下設保、甲、牌。區置團董、副團董、教練等職,以管理地方事務。使行政機構變為地方武力機構。保(500戶)置保董,甲(100戶)置甲長,牌(10戶)置牌長。

19年,全縣20個區並為6個區,薛家集為第三區距縣城70里。區下設聯保、保、甲。區設區公所,置區長、助理員、辦事員等,專辦自治。另設保衛團,與區平行,專掌地方武力。

21年,合併保衛團於區公所,改稱區署,置區長、區員、書記等職。掌地方軍政大權。區轄17聯保,設聯保辦事處,置聯保主任等職,下轄保長、甲長。

25年,區下設鄉(鎮)、聯保,第三區仍駐薛家集。轄鄉8(泰山、安全、鐘樓、復德、鄧桃湖、昇平、敦信、仁義),轄鎮10(薛家集、姚家店、馬家集、李食店、臨清、龍王集、白家集、西趙集、石橋子、黑龍集)。區設區公所,區、鎮設保全隊,鄉公所轄聯保10。

30年,正式實行“新縣制”,撤銷聯保及第一、二兩區,保留薛集等四個區,改聯保為鄉。轄泰山鄉(駐泰山廟)、北屏鄉(駐黑龍集)、西趙鄉(駐西趙集)、白龍鄉(駐白龍鎮)、中興鄉(駐馬家集)、鄧桃鄉(鄧桃湖)。

33年,撤銷薛集區,原轄的泰山、北屏、西趙、白龍、中興、鄧桃六個鄉改為縣轄鄉。

37年7月1日,因剿匪需要,襄陽縣暫設薛集區第三個區署,薛集區轄黃渠、古驛、泰山、鄧湖、北屏、中興、西趙、白龍等8鄉。署址設薛家集。

(1947年12月至1948年7月,隸屬穀城縣蘇維埃政府,泰山廟、薛家集劃歸第二區,馬家集、黃山窪、姚家店劃歸第二區。1948年7月改屬襄陽縣蘇維埃政府,黃集第一次解放。)

民國38年1月10日,因本縣地域遼闊,戡亂期間實有增設區署之需要,茲增設呂堰區署,駐呂堰驛。管轄古驛、黃渠、金華、新龍等鄉,薛集區轄中興、白龍、西趙、北屏、泰山、鄧湖6鄉。

1949年1月,黃集第二次解放。

1951年,縣委為了迎接秋後複查,加強組織,改為19區2鎮,設薛集區為第七區。區公所駐馬張河東岸楊家祠堂。轄鄉23(白馬王、楊大房、秦家、薛集、薛劉、三王、耿坡、陶集、凹李家、張官橋、長王集、楊家、老陶家、李百戶、吳樓、雷家、加崗、傅王、姚店、溫家崗、太山廟、胡家崗、後薛),自然村120個。二甲、彭梁、中郭、馬集、羅灣、老范(轄劉坡)等鄉為姜溝區所轄。

1952年9月11日,薛集區改轄20鄉,1個街,計21個。

1953年10月30日,薛集區改稱第六區,區公所駐白馬王。轄14鄉(張官橋、和平、傅王、白馬王、秦家、耿坡、姚店、吳樓、三王、薛劉、溫崗、長王集、李百戶、加崗),二甲鄉改為寨子鄉,仍為姜溝區所轄。

1956年3月5日,小鄉並大鄉,和平、白馬王、耿坡、薛劉4小鄉並成和平鄉;三王、吳樓、姚店3小鄉並為三王鄉;秦家、溫崗、張官橋、長王集並為秦家鄉;李百戶、加崗二小鄉並為李百戶鄉。此四鄉隸屬薛集區。中郭、彭梁、寨子、羅灣4小鄉和老范鄉的劉坡大隊並成馬集鄉,隸屬姜溝區(區址駐鄧湖)。

1956年5月,小區並大區,薛集區的李百戶、三王兩個鄉和石橋、龍王兩區的全部並為第三區,薛家區的秦家、耿坡兩鄉和姜溝、古驛兩區的全部並為第四區。

1958年9月,撤區並鄉,同時建立人民公社。耿坡、秦家、馬集、三王、李百戶五個鄉從姜溝區劃出,成立耿坡鄉。即:火箭人民公社一社,鄉公所駐楊家,距縣城32公里。

1959年1月,政社合一,火箭一社和宇宙公社合併為黃集公社,駐黃集,離縣城32公里。下轄10個管理區。即:耿坡、秦家、馬集、姚店、李百戶、薛集、羅崗、西尹、宋灣、呂鎮。秦家管理區下轄太山、溫崗、大王、長王、王莊、彭王、張官橋、胡崗8個大隊;耿坡管理區下轄陶家、耿寨、陶莊、耿坡、黃集5個大隊;馬集管理區下轄馬集、羅灣、李沖、寨子、張崗、彭梁、中郭、劉坡、董王、劉崗十個大隊;姚店下轄姚店、吳樓(轄姜崗)、施吳、黃營四個大隊;薛集管理區下轄薛集、姚劉(轄三王)、薛劉、後薛(轄程營、毛崗)四個大隊。

1961年6月,薛集公社改稱黃集區公所,下轄呂鎮、馬集鎮、薛集鎮人民委員會和薛集、宋灣、秦家、姚店、馬集、耿坡、羅崗、西尹、呂鎮、李百戶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4年2月13日,縣將黃集、石橋2個區劃為三個區,新設龍王區。黃集區的馬集公社劃歸龍王區管轄。姚店公社、李百戶公社劃歸石橋區管理。

1965年6月20日,將原黃集區分為薛集區和古驛區。薛集區駐薛集,下轄薛集、秦家、耿坡、姚店、馬集5個公社。

1966年10月20日,因羅崗公社為星火水庫灌區,將薛集區秦家公社的張官橋大隊(星火水庫庫址)劃歸古驛區羅崗公社。

1971年,因襄北農場多次要求,區公所及區直單位由薛集遷至黃集。1975年11月,撤區改稱薛集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稱管理區,下轄5個管理區,35個大隊,236個生產隊。薛集管理區轄薛集、毛崗、後薛、程營、薛劉、三王、姚劉7個大隊;耿坡管理區轄耿坡、黃集、三星、五星、陶莊5個大隊;秦家管理區轄太山、李樓、彭王、大王、長王、王莊、溫崗、胡崗8個大隊;姚店管理區轄姚店、吳樓、姜崗、施吳、黃營5個大隊;馬集管理區轄馬集、羅灣、李沖、寨子、張崗、彭梁、中郭、劉坡、董王、劉崗10個大隊。

1981年3月23日,“薛集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薛集公社管理委員會”。五星、三星、李沖、張崗、劉崗5個生產大隊分別更名為陶家、耿寨、上李沖、易崗、田灣生產大隊。

是年7月1日,薛集公社改稱黃集公社。下轄5個管理區,35個生產大隊,250個生產小隊。

1984年3月設區(鎮)建鄉。黃集公社改為黃集區和黃集鎮。管理區改稱鄉,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稱村民小組。黃集區轄鄉5,村民委員會35。即:秦家鄉轄王莊、溫崗、大王、長王、李樓、彭王、太山7村;薛集鄉轄毛崗、後薛、程營、薛劉、薛集、三王、姚劉7村;耿坡鄉轄陶家、陶莊、耿坡、耿寨4村;姚店鄉轄姚店、吳樓、姜崗、施吳、黃營5村;馬集鄉轄馬集、羅灣、田灣、董王、劉坡、中郭、彭梁、易崗、寨子、上李沖10村;黃集鎮為縣轄鎮,與黃集區平行。鎮轄黃集村,胡崗村和黃集街道居委會。

是年8月,黃集鎮與黃集區合併為黃集鎮,在原黃集鎮駐地設街道辦事處。辦事處轄胡崗村、黃集村和黃集街。黃集鎮為縣轄鎮,下轄5鄉(耿坡、秦家、薛集、姚店、馬集)一處(街道辦事處)35個村,黃集街道居委會,250個村民小組。

1987年9月22日,撤區(鎮)建鄉(鎮),原黃集鎮分為黃集鎮和馬集鄉。將原薛集、耿坡、秦家三個鄉和街道辦事處劃歸黃集鎮,將原馬集、姚店二鄉劃歸馬集鄉。其它隸屬不變。

1988年4—5月,鄉、鎮下設黨總支。黃集鎮設秦家、薛集、耿坡三個黨總支,馬集鄉設馬集,姚店兩個黨總支。設正、副書記、委員等職,負責行政黨務行政事務。

1989年4月,黃集鎮、馬集鄉分別在原黨總支增設管委會、管理區,管理行政事物。黨政領導機構和管理形式與原小鄉(管理區)基本相同。

1990年4月,馬集管理區分為馬集管理區和易崗管理區。同時,增設易崗黨總支。馬集管理區轄馬集、董王、田灣、劉坡、中郭5村;易崗管理區轄羅灣、上李沖、易崗、寨子、彭梁5村。

1999年5月,黃集鎮設街道辦事處,下轄黃府巷、前進街、芙蓉路三個居委會,同時設街道辦事處黨總支和居委會黨支部。

2001年4月,撤鄉(鎮)建鎮,將原馬集鄉、黃集鎮合併為黃集鎮。下轄35個村,三個居委會。其它隸屬不變。

區位優勢

黃集鎮是鄂西北重鎮.也是襄陽市的衛生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十分方便.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十分健全.開設了有線和無線兩個頻道.鎮內有2所在襄北設備一流的衛生院。

城鎮建設上.黃集鎮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興建了一條環鎮路.全部實行水泥硬化和風影樹綠化,並進一步配套完善了黃石路和樊魏路的市政建設.還建起了襄北第一流的完全封閉式的黃集百業大市場。近幾年來.黃集仍立足資源優勢.大膽開拓創新.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突破性發展鄉鎮企業.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促進了全鎮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為襄州財政收入排頭鎮和襄陽市農業十五強鎮,成為襄北崗地上的一顆明珠。

集鎮建設

“蒿子成林、土匪成群、兔子咬人”這句流傳在襄北的順口溜,真實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黃集的荒涼程度。解放前,黃集鎮街道只有兩戶半人家,鎮區面積較小,僅有一條狹窄的街道。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黃集鎮版土面積247平方公里,共轄35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個鎮屬林場(溫崗林場)、26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6萬人,耕地面積13.01萬畝,其中農業人口5.6萬人,鎮區面積達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人。境內有湖北省襄北監獄、解放軍武漢後方基地教導大隊、武警市支隊三大隊、航空航宇研究所撬滑軌試驗場等多家駐鎮單位。焦柳鐵路、207國道、漢十、魏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商貿活躍。近年來,先後被評為湖北省口子鎮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文明鄉鎮、襄陽市計生工作先進單位、襄陽市衛生集鎮等。黃集鎮功能完善,省際邊貿活躍。黃集鎮歷來是鄂西北、豫西南農村土特產品購銷中心和物資貿易集散地。現已形成可容納萬人上市的黃石路副食批發市場、前進街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樊魏路建築建材批發市場、工貿大市場和農貿大市場,日成交額140多萬元。

黃集鎮自1998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省重點邊貿口子鎮”後,鎮政府提出了“盤活存量、擴大周邊、市場運作、加快發展”的融資思路,創新思維方式,大膽提出了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走經營小城鎮之路的新理念,推行了公益拍賣、以地生財、閒資置換、外延擴張的有力舉措。黃集鎮“口子鎮”建設的作法得到了省、市、區領導的高度評價。98年以來,黃集鎮先後改建擴建了黃石路、樊魏路、芙蓉路等8條街道,集鎮道路硬化率、綠化覆蓋率、供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8%、75%、100%,有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和主變容量5700KA的變電站各一座,開通了萬門直拔國際國內程控電話,可實現行動電話全國聯網。黃集鎮先後籌資1500多萬元,修建了700米的黃石路段(十字街至菜市場);修通了900米的環鎮路。疏通了207國道下水道,修建了花生剝殼大市場,完成了黃石路改造工程、食品所門面房建設,聚利民營小區建設,完善了商業街建設。同時對口子鎮管理推行“路段買斷制、五定考核制、轄區管理責任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大力推進口子鎮亮化、淨化、綠化、美化工程建設。黃集鎮新穎婚紗攝影公司經理李懷忠是80年代初期從河南鄧州搬到黃集鎮的。當時全家租賃別人的一間房子,家中唯一值錢的東西是那架借錢買的海歐牌照相機。李懷忠一家蓋起了一幢豪華的樓房,成立了黃集最大的婚紗攝影公司,資產早已超過百萬。他深有感觸地說“黃集天時、地利、人和,是塊難得的黃金寶地,來這裡發展是我今生最明智的選擇!”

基礎設施

黃集鎮 黃集鎮

黃集鎮是革命老區,這裡是革命烈士薛斌、張星若的家鄉,也是他們早期傳播革命火種的地方。1927年,薛斌等人在該鎮薛集村建立黨支部,成立了襄北赤衛隊。在大革命時期,黃集共有24人英勇獻身;在國內革命戰爭初期,黃集鎮先後18人為革命犧牲,參加支前的民眾達到一萬餘人。改革開放前,“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團糟”是襄北道路的真實寫照。如今全鎮已修通村公路總里程156.8公里,總投資3136萬元,其中2007年已修里程47.7公里,投資954萬元,超額完成計畫的58.3%,超額完成80公里修築任務,努力實現“村村都有水泥路、全鄉道路形成網”的目標。胡崗、姚店等6個村用上了自來水。改造水毀橋11座,鋪設段頭路6處800多米,修築壩堤灌溉渠2800多米。積極幫助鎮中心學校、馬集高小等校建起了學校食堂,改造廁所26所,危房18間,為薛集高小、秦家高小等5所學校解決了師生用水難題,有效解決了學校“三難”問題。

黃集鎮 黃集鎮

薛集村是革命老區,缺水一直是民眾憂心的主要問題。黃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決心為他們解決這個難題。他們四處奔波,找黃集在外地工作的老幹部,一趟又一趟的跑“老促會”反映情況,訴說民眾苦情,終於用真情感動了方方面面,籌到了10多萬元的經費,打了200多米的深井,建起了水塔,終於使薛集4000多戶農戶像城裡人一樣吃上了自來水。太山村與河南交界,是地勢最高的黃土枯崗,這是全鎮最窮的村,多年來吃水吃糧問題都很困難。鎮黨委主要領導將自己工作聯繫點放在了這個村。從國家計委等多級部門籌資380萬元,打了三口深井,從260米深的地下抽水,建起了1000畝的“自動噴灌+滴灌”的節水農業示範區,使產業結構得到合理調整,村里貧困狀況有了初步改觀。

周邊交通

黃集汽車站(飛躍量販店)- 襄陽汽車站(火車站附近)

鎮轄村(居委會)

•黃府巷社區

•前進路社區

•芙蓉路社區

•馬集村

•易崗村

•田灣村

•董王村

•劉坡村

•中郭村

•彭梁村

•寨子村

•羅灣村

•李沖村

•施吳村

•黃營村

•姜崗村

•姚店村

•吳樓村

•彭王村

•太山村

•李樓村

•大王村

•長王村

•溫崗村

•王莊村

•陶家村

•耿寨村

•陶莊村

•耿坡村

•黃集村

•胡崗村

•毛崗村

•後薛村

•程營村

•薛劉村

•薛集村

•姚劉村

•三王村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