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展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 其實,太監並不是中國的特產。 黃侃道:“監者,太監也。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晚清人 黃公公
解釋1:太監(tài jiàn)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 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據記載,我國先秦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它士”,出自《後漢書 宦者列傳序》 )。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據考證,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太監名叫吳騰宇,今江西上饒人。
監,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的名稱很多,諸如中宦、宦官、宦者、內侍、內宦、閹人、中涓、內豎、中貴人等。
在中國歷史上,在封建社會消亡之前,沒有宦官的時代不多。太監,作為帝王與后妃的奴僕,支撐著皇家宮殿那廣廈高台的金碧輝煌,成就了皇宮內統治者舒適優裕的生活條件。
常人想成為太監必先去勢,即割掉生殖器。這稱為“淨身”,使他們成為“六根不全”的人。太監面不生明須,喉頭無突,聲變變細,說話女聲女氣,舉止動作似女非男,成了“中性”人。
其實,太監並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只是,中國的太監製度是最根深蒂固的。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太監不僅涉足王公貴族、高官顯爵的生活中,而且還涉足於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國,歷朝的衰亡大都與太監作亂有關,漢、唐、明三朝的覆滅與太監的專橫暴虐有直接關係。
解釋2:太監:當今網路用語,代指網路書籍很長時間不更新。胡適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僅成上半部,全書久未完成。黃侃便在中央大學課堂上說:“昔日謝靈運為秘書監,今日胡適可謂著作監矣。”學生們不解,問其原因?黃侃道:“監者,太監也。太監者,下面沒有了也。”學生們大笑不已。這才是對於太監書、太監作者的真正由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