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經濟學家]

黃達[經濟學家]

黃達,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作為中國金融學的主要奠基人,黃達教授從1950年起就開始講授貨幣銀行。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黃達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高中時畢業於天津市第一中學;1983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黃達於1946年就學於華北聯合大學政治學院財經系,不久轉為該院研究生。194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53年起,他先後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從1983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1991年11月至1994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同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作為享譽國內外的著名金融學家、教育家,黃達教授為人處世極其低調,無論學問還是人品都深得中外敬重。作為當代中國貨幣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中國金融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長期致力於對中國貨幣、銀行、物價、財政及巨觀調控等一系列經濟金融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與探索。

工作經歷

黃達黃達

1951年至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教研室主任;

1954年至文革,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財貿系系副主任;

1978年至1983年,夏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系主任;

1983年夏至1985年,夏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1985年夏至1991年,底中國人民大學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長;

1991年底至1994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1993年至1998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日本友好小組成員;中國~新加坡友好小組成員;

1997年7月13日至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屆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

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

1994年9月起,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

1993年9月至1997 年,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1991年9月起,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八五”規劃經濟學學科規劃小組成員和經濟學學科組、套用經濟學學科評審組召集人;“九五”規劃套用經濟學學科規劃小組和學科評審組成員;

1983年1月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987年3月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7年起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7年11月至1995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委員;

1995年4月至1999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委員;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一屆邀請成員;

1985年3月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二屆成員;

1991年至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學科評議組第三屆召集人;

1997年至200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套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社會兼職

1985 年9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

1979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

1979 年12月,中國金融學會理事;1980年10月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1984 年6月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1995 年4月中國金融學會會長;2000 年7月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1991年 12月—2000 7月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3年1月,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199?年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

1980年1月,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1983 年6月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1999 年10月中國財政學會顧問

1980年12月,中國價格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1月中國價格學會副會長;現為顧問;

1990 年7月起,中國物資流通學會副會長;

1986年10月,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1999年4月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更名為中國企業聯合會,任顧問;

1991 年8月至1999年,第一屆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

1988 年11月,第一屆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

1993年3月,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常務理事;

1994年3月,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

1994年7月,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勵基金委員會評獎委員會委員;

1982年至1997年,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1985年夏,開始中美經濟學教育交流委員會主席;

1993年6月,中韓友好協會副會長;

1998年7月10日,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特邀顧問;

1999年2月,中國經濟學術基金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老教授協會第三屆、第四屆顧問;中國老教授事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常委、顧問。

學術貢獻

黃達教授從1950年起就開始講授貨幣銀行學及有關課程。在研究課題上,除了貨幣銀行理論外,還擴展到物價、財政及綜合平衡等問題。他的論著曾兩度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多次獲得優秀科研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

主編教材

《資本主義國家貨幣流通與信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7

《貨幣信用學(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9

《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1(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北京市首屆 哲學社會科學和政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中國財政學會全國優秀財政理論研究成果獎)

《貨幣銀行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國家教委審定全國高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教材”獲:全國普通高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貨幣銀行學(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教育部國家級重點教材”

《貨幣銀行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教育部面向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獲:教育部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9

《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列入“國家‘十五’規劃教材”;同時是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中五本教材之一。

專著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中的貨幣和貨幣流通》中國財經出版社1964

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導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84(1986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著作獎,1995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工農產品比價剪刀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巨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巨觀調控與貨幣供給》(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金融—詞義、學科、形勢、方法及其他》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體系中的黃金》中國財經出版社1965

主要論著

《黃達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收1985年以前主要論文)、《黃達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收1952~1998論文及短文) 其中:《中國財政信貸綜合平衡和通貨物價問題》,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財政收支與信貸收支相互配合中的接合部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黃達文集》(1952~1998)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主持科研課題

⑴ 國家“七五”重點課題《貨幣供求量問題研究》,成果為《貨幣供求問題研究系列專著·1~5》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1993 ;作者:鄧樂平;周慕冰;王松奇;尚 明、吳曉靈、羅蘭波;王慶彬、周升業

⑵ “八五”延期項目《資金巨觀配置問題的研究》。最終成果為《中國資金巨觀配置問題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年5月,作者:李鷹。

⑶《關於我國部門經濟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調查》——社科基金布置的項目;1995年6月完成研究報告,社科基金印刷,寫作主力:楊瑞龍

⑷《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成長與巨觀調控體系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03年12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申報

博士點項目

1.《貨幣供給的巨觀調控》(1985):併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的《貨幣供求量問題研究》項目執行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儲蓄向投資轉換機制的重構》 1993-1995

成果

陳雨露博士論文《中國經濟成長中的外部儲蓄機制研究》

蒙代爾獎

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的前身為“黃達-蒙代爾優秀博士論文獎”,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羅伯特·A·蒙代爾(Robert.A Mundell)教授和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前校長黃達教授共同冠名,2002年12月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創設。每兩年評選一次,逢單年頒獎,迄今已頒發三屆,有15位青年學者獲獎。為了進一步擴大該獎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評選結果更加公開公正透明,2005年該獎項正式更名為“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

人物觀點

黃達黃達

評論蒙待爾

蒙代爾教授剛才做的演講我聽了以後確實感想頗多。在這么短的時間裡,把自己的經歷,把二戰以後這么長時間裡國際金融的聯繫發展變化,和相應的理論做了極其概括的演講,這樣一個演講我們聽著並不枯燥,應該說給我們很高的學術享受,最後關於人民幣升值不升值,大家知道這是特別受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蒙代爾教授最後的建議是既不能升值又不能貶值,而且幅度還不能太大,就像現在這樣子就非常好。如果是這樣,那就說明我們現在的政策就是這樣。從1998年一直到今天就是這樣,我們變化是萬分之一,大家知道匯率變化按點算,這個點是萬分之一了。8.27元,8.27元後面還有8.2700,就是在最後的一個零有所變動,升一點降一點,降一點升一點。這個8.27到現在還沒動。應該說不止今天,從1998年到現在一直都在執行蒙代爾教授這個建議。

聽了蒙代爾教授演講以後,我特別的有那么一種感覺,今天蒙代爾教授這個演講的效果集中在什麼地方?比如人民幣,我們政府逆向的建議跟蒙代爾教授的理論統一起來。今天蒙代爾教授開頭就講是三個教授對他的前途選擇作出建議,是不是可以說今天蒙代爾教授的演講,是對我們在座的400、500個年輕同學、學者提出他對你們前途選擇的建議。

關於中國資本市場論壇

現在問題是對於這個社會成本怎么估計。就要改革我們原有的路徑,必然要為之付出社會成本。這在經濟學上沒有問題。但是改革原有路徑的社會成本一定要低於原來路徑依賴的成本。只有如此,改革才是成功的,有利的。那么,怎么樣衡量路徑改革的社會成本和路徑依賴的社會成本並加以比較?相關的變數那么多,怎么能算清?當然,有人說,路徑依賴的成本極大,不用算。剛才成副委員長說的四個缺點,就是論證不改革的成本很大,很大。但這樣的論證很難說服想拖延一段再看看的人——按照原樣子,日子好像還能過得去。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覺,問題的解決,可能應該尋求這樣的選擇:不管算清還是算不清,改革總比維持好。這句話可能太空洞了。這裡面,不外乎兩方面:

一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國有資產的流失不是始於今天,更不是因為全流通它才有流失——流失的過程是改革以來的長期過程。而且這裡不是“零和遊戲”,不會是國有資產的全損失。說雙贏,不一定是一比一,也可能一方損失的多一點,但終歸不是全損失。而且縱然有流失,恐怕對經濟的發展也不會造成致命的損害。“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是不是還要深一步地考慮。

另一方面的責難——要得罪股民,而股民是得罪不起的!在座的,大概有不少股民的代言人。我說一句也許大家聽著不太中聽的一句話,在中國的各類人群裡面,不應該得罪,但又不得不得罪的人群中,絕不止是股民一家。如果對股民得罪一下,造不成致命的傷害,而且今天得罪了,明天就可以大展宏圖,這怕什麼呢?

所以選擇是不是可以勇敢一點。後果可能弄不太清楚。但有點不太清楚,大概總不會有礙於我們經濟的發展。通過我們經濟內部的潛力和目前發展顯示的潛力來看,即使遇到了一些困難,受到了一些挫折,依靠自身的力量是能夠克服的。

關於經濟金融的運行

黃達教授認為:首先,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思維框架:吸收、凝練一切文化精華建立起經典的範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就是最好的例證。其次,我們需要一個批判的思維框架:既應勇於肯定,又應勇於否定,一切取決於是否經得住實踐的檢驗,而不論源於何時,出於何人,來自何方。同時,金融學科建設又需要一個從不滿足於現有認識,更不把自己的現有認識視為絕對真理的框架;只有永葆持續進取,才能為迅速發展、變化萬千的生活實際提供理論服務……

黃達認為:對經濟金融理論思維框架的概括很難表述精準,精準往往讓位於模糊,繁不如簡。黃達說,建國伊始,在金融理論建設中,我們拒絕西方,拒絕建國前的研究成果,同時漠視自己本民族的古代思想,這不符合“古今中外”的精神。而現在,西方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知識又受到特別重視。搞市場經濟並要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取得生存空間,不能不學習一直以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並在指導市場經濟實踐中得到驗證的西方經濟理論、金融理論。

在“市場化”理論大行其道的今天,黃達教授卻提出要把研究計畫經濟納入基礎金融理論建設視野,認為不應該把市場經濟計畫經濟截然對立割裂開來。20世紀的計畫經濟並沒有同它自己依以脫胎出來的歷史背景——也就是現代市場經濟——割斷聯繫;商品、貨幣及其規律,依然在計畫經濟中取得了一個特殊的但卻是普遍覆蓋的存在形態。

想想我們金融資本市場的種種似是而非、非此即彼的“創新”,其實可能就誤在“半瓶醋”上,用計畫經濟思維操作市場經濟,而又生搬硬套市場經濟理論放任本該有計畫分步驟進行的事情。黃達教授的話的確耐人尋味……

關於人民幣

連年實現經濟強勁增長背後的人民幣,如何實現其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定位”———是否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在今天由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2004)”上,我國金融理論奠基者、前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黃達教授表示,中國經濟現在保持的發展態勢,必將“支持人民幣進入國際重要貨幣的俱樂部”。

但是對於人民幣進入國際重要的貨幣俱樂部,黃達表示自己是不贊成以追求“老幾”作為政策目標的。黃達表示,人民幣將來走向“國際重要貨幣俱樂部”,會是一個好事,同時也要承擔國際的責任,更多考慮政策的“溢出效應”,特別要考慮到和周邊國家或地區甚至全球會產生一些什麼樣的摩擦。

說到亞洲地區國家貨幣政策之間是否進行協調和合作,黃達表示,亞洲地區的貨幣在國際協調和合作方面肯定“會逐步增加”,因為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亞洲開的一些會議,都表達了這樣的意向,這是必然的趨勢,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快速而順暢。

人物評價

黃達2000年黃達同美聯儲前主席沃爾克在交流

業內普遍認為,黃達的學術思想,對形成新中國財政金融學科和財政金融理論的建設發展,具有開拓性的貢獻。當黃達把蒙代爾教授等著名西方經濟學家引薦到中國“生根開花”之後,自己卻閉門謝客,淡泊名利,潛心學問。短短几年時間,領導完成了跨世紀《金融學》教材的編纂 ,並將以往11本著作整理續編成厚厚的六大本,單是這種治學的嚴謹與激情和那繁重的工作量,很難想像這是一個80歲的老人。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高度評價了黃達教授“立足本土、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嚴謹治學”的精神,希望業內弘揚這種精神,加強對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中重要理論問題的先導性研究,以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金融理論的繁榮與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