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黃芪、黃連、熟乾地黃、牡蠣、鹿茸各一兩,白茯苓、土瓜根、玄參、地骨皮、龍骨、人參、桑螵蛸、五味子各三分,麥門冬二兩,菝葜半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主治
消腎。小便白濁,四肢羸瘦,漸至睏乏。
黃連黃芪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雞峰普濟方》卷十九。主治消腎。小便白濁,四肢羸瘦,漸至睏乏。
黃芪、黃連、熟乾地黃、牡蠣、鹿茸各一兩,白茯苓、土瓜根、玄參、地骨皮、龍骨、人參、桑螵蛸、五味子各三分,麥門冬二兩,菝葜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消腎。小便白濁,四肢羸瘦,漸至睏乏。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涼、濕潤之處,屬毛莨科。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其味...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黃芪十四味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藥》卷二十七引《許仁則方》。主治消渴。小便數,多而渴,飲食漸加,肌肉漸減,乏氣力,少顏色。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使用注意 文獻摘要黃芪烏雞是以黃芪、烏骨雞為原料製作的一道美食。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黃芪絲瓜切成小塊或小片,加入黃芪,西洋參及清水3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
配方 功效 用法 黃芪 西洋參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
源於漢·張仲景所著之《傷寒論》,主治少陰陰虛、心陽獨亢、心腎不交之證。
來源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當歸丸,活血補血,調經止痛。用於月經不調,經來腹痛。隨著研究的深入,“當歸丸”除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病證外,還可用於抗心律失常、肌肉及關節疼痛、神經...
基本內容 注意事項 藥物相互作用黃連地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五。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之功效。主治陰虛火旺之消渴。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