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負生曾任中共武漢地方委員會宣傳委員,武昌社會主義青年團秘書,《武漢星期評論》主編。在建黨初期,對湖北黨、團組織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1922年4月,在武漢病逝。1945年被確定為革命烈士。其子黃鋼、女黃鐵在黨的關懷下走上革命道路。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89周年之際,武漢市革命博物館推出《湖北有個黃負生》展覽。該展以數十件、幅珍貴實物、照片及其他輔助展品,展現了黃負生戰鬥的一生。
毛澤東語“湖南有個蔡和森,湖北有個黃負生”。
今天的武昌首義路在1922年名叫黃土坡,當時這條街27號是一棟中式小樓,名義上它是一對黃姓夫婦租住,而實際上,它是中共武漢區執行委員會所在地。
兒女成為文壇雙星
黃負生的妻子兒女們,在黨的關懷下,在民眾鬥爭中迅速成長起來。1938年,黃家子女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到延安,在抗日烽火鍛鍊中,都成了黨的新聞、文藝幹部和作家——黃鋼是著名的報告文學家、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第一作者;而黃鐵則是敘事長詩《阿詩瑪》的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