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特性
本品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花瓣呈三角狀闊倒卵形,長7~10cm,寬7~12cm,表面有縱向脈紋,呈放射狀,淡棕色,邊緣淺波狀;內面基部紫褐色。雄蕊多數,聯合成管狀,長1.5~2.5cm,花葯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匙狀盤形,5裂。氣微香,味甘淡。
產 地
1、分布於中南、西南及河北、陝西、山東、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於西南及台灣、湖北、廣東、廣西、海南等地。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花冠。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及灰屑。
性 味
味甘,性寒。
歸 經
歸腎、膀胱經。
功 能
有清利濕熱,消腫解毒的作用。
主 治
用於濕熱壅遏,淋濁水腫,外治癰疽腫毒,水火燙傷。
相關配伍
1、《普濟方》:黃蜀葵花一兩,炒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名獨聖散。治沙石淋痛。
2、《產寶鑑》:如聖散:治胎髒乾澀難產,劇者並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下也。用黃葵花焙研末,熟湯調服二錢。無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用於難產催生。
3、《直指方》:黃蜀葵花,用鹽摻,收瓷器中,密封,經年不壞。每用敷之,自平自潰。無花,用根葉亦可。可用於治癰疽腫毒。
4、《肘後方》:黃葵花,燒末敷之。可治療小兒口瘡。
5、《經驗方》: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傷者,以油塗之甚妙。用於湯火灼傷。
用法用量
10~30g;研末內服,3~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禁 忌
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消癰腫,浸油塗湯火傷。”
2、《嘉祐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諸惡瘡膿水久不瘥者,作末敷。”